文/方东元
渔湾,坐落在连云港云台山的南麓。每到夏日来临,这里就成了避暑胜地。慕名而来的游人,纷沓而至。这天,我随着孩子来感受一下这个远近闻名的清凉世界。
踏入渔湾的刹那,便觉尘世的喧嚣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山间的风带着水汽的微凉,轻轻拂过脸颊,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龙潭。潭水清澈见底,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水底的游鱼清晰可数,它们在水中悠闲地穿梭,仿佛是这片水域的主人。旁边的巨石斜立如棚,姿态岌岌可危,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不敢轻易靠近。同行的友人打趣道,这巨石怕是在守护着潭中的秘密呢。雨季的涧水湍流入潭,那景象更是壮观,犹如一幅宽宽的银幕,上演着大自然的精彩剧目。
继续沿着山间的石板小路上溯,沿途的怪石无数,虽都被涧水冲刷得圆润异常,但各具形态,排列有致。有的像憨态可掬的小熊,有的似展翅欲飞的鸟儿,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而成。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二龙潭。潭水面积较大,伸手一触,顿生凉意,瞬间驱散了登山带来的燥热。
再往上走,两岸的山崖笔立,人行其间,宛如置身于狭巷之中。几经曲折,一道飞流直下的瀑布出现在眼前,那便是老龙潭瀑布。瀑布落差四十多米,水流从高处奔腾而下,发出轰轰的声响,震耳欲聋。潭水暗蓝,深不见底,水沫横溅,若雾若烟,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站在潭边,三面都是峭壁,若是在过去,这里便是无路可行的死胡同,而如今,一条高高的“上天梯” 直抵瀑布顶端,让人得以继续探寻更美的风景。
顺着 “上天梯” 向上,便来到了藏龙洞。洞口挂着长流不息的水帘,宛如一道天然的门帘。水帘上折射着七彩霓虹,绚烂夺目。走进洞内,空间虽不算宽敞,却能容纳数十人。洞内的水汽氤氲,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境。大雨过后,水帘将整个洞口遮蔽得严严实实,真如《西游记》中描写的水帘洞一般,充满了神秘色彩。从洞口钻出去,便可继续前往新的景点绿水汪。
在临近洞口的“观虹台”上远眺,老龙潭瀑布折射出的巨大彩虹横跨天际,景色十分壮观。那彩虹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座彩桥,连接着现实与虚幻。
绿水汪的水碧绿如玉,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树木,让人分不清哪是实景,哪是倒影。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如同绿色的绸缎在轻轻舞动。
渔湾过去曾是个渔村码头,后来海水东退,山下才逐渐变为良田。这里山僻人稀,自然环境很少遭到破坏,民风淳朴,有着浓郁的田园风味。据说《镜花缘》中对山林风光的描述,多取材于这一带,难怪行走其间,总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雨后的渔湾更是别有一番韵味。空气清新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山间的草木愈发青翠,水珠挂在叶尖,晶莹剔透。瀑布的水量更大了,轰鸣之声愈发响亮,飞珠溅玉,美不胜收。
离开渔湾时,心中满是不舍。这里的水,或清澈,或湍急,或平静,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的山,或险峻,或平缓,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里的水饱含大山的深情,温柔不失晶莹,清凉让人心仪。我站在水里,任凭水流从腿边滑去,感受到大山的温度,大山的情怀,它在用独特的方式,抚摸着水里的每一个游人。渔湾,这个大自然的馈赠,天工造物之地,真是一处让人魂牵梦萦的好地方。
有诗为证:
云深存古涧,次第数潭连。
飞瀑悬青壁,霞光落紫烟。
洞帘含晓日,石径入蓝天。
欲问渔湾事,流泉自管弦。
作者简介:
方东元,1954年出生于江苏沭阳。笔名:在海一方。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师大中文专业;工商管理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