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95

摘松球、干一碗与舀山泉
——976厂生活记事
徐占生
1983年7月至19966年底,我一直在位于沂源土门的军工企业976厂子弟学校教学。1997年初,976厂搬迁到了沿海城市日照,学校里原来的同事,有的在搬迁之前调走了,大多数同事,随企业搬迁来日照,二次分配到市、区的学校任教。虽然在一座城市,但各自忙碌,相聚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
前几日,我夫人和我原来几位同事的夫人建了个名为“鲁山情”的微信群。本来是夫人们聊天,后来,把原来的同事们也拉了进来,于是,一传二,二传三,到今天早上,群里已有32人。原来的老同事们,有些已是二十多年没有联系,如今进了一个群里,你问我答,你说我笑,煞是热闹!
我也忽发“思古之幽情”,哼了两首“顺口溜”,发在了群里。
一、 摘松球
茨峪沟里摘松球,
青石板上头对头。
萝卜挖坑倒上酒:
干了这杯有劲头。
喝完了酒吃萝卜,
扛起袋子往家走,
晃晃悠悠到了家:
看我摘得——
呃——
萝卜头!
在976厂子弟学校任教时,学校和厂区没有暖气,冬天里,大家只能生炉子取暖,于是,摘松球、拾木柴,就成了大家每年秋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每年秋天,学校里都要抽出一天的时间来,校领导和各班的班主任们,率领着*年级以上(几年级以上,记不清楚了)的同学们,去鲁山摘松球,摘回松球来,一个班一个班的过秤,过完秤,把一尼龙袋子、一尼龙袋子的松球,倒在一口空教室里。到了冬天,各办公室、各班级生炉子取暖的时候,来领取松球,做为生炉子的“引柴火”。
松球

鲁山远景
那年秋季的一天,又到了摘松球的日子。那天早饭后,师生们来到鲁山脚下。我做为班主任,领着我们班的同学们爬到了小水库南边的山坡上。男同学、女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爬上树去,你呼我叫、嘻嘻哈哈地摘松球。我没爬上树去,而是在树下,一边伸手拽着树枝子摘松球,一边在一棵棵树下仰头“巡查”:“***!脚踩稳,手抓牢!注意安全!”话少的学生应一声:“好的老师!”话多的学生,一边探身伸手摘着松球,一边大声说道:“老师啊!你就擎放心吧!小菜一碟,小事儿一桩!保准一点儿事儿也没价!”听闻此言,我哈哈一乐,往前面的另一棵下去“巡查”……

鲁山南坡小水库
天冷了,各班生炉子之前,先选出既勤快又会生炉子的同学当“炉长”——负责在每天第一节课上课前把炉子生好。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今天我还能清楚地记得的“炉长”有李元明、刘英政、王福振等同学......
——那年秋后的一个周末,学校里的几个同事一起,去学校后面的茨峪沟摘松球。摘松球,爬上爬下的,颇为费气力,休息的时候,自然要喝一杯。拿出带来的白酒,咸菜,要喝一杯了,才想起来,没有杯子。一位同事灵机一动,拿出小刀,把带来的萝卜切成几段儿,在每一段儿上挖个坑,权且当酒杯用了——你一“杯”,我一“杯”,不一会,脸红耳热,顿觉身轻如燕,三下两下上了那高高的树上….
二、 干一碗
鲁山顶上拾松菇,
池埠村边舀山泉。
排队买来米、面、油,
赶集称回肉、菜、蛋。
点几个茨峪沟里摘来的松球
火红红,
烧一把朱阿山上拾来的松枝
亮闪闪。
白菜豆腐炖一锅,
蘑菇蛋汤打几碗….
山珍野味端上桌,
鲁源白酒倒进碗——
哥几个,
干!
那时候,米、面还要凭本去土门粮站买。蔬菜,除了一部分职工自己开荒种一点儿之外,就是去土门集上买了。春天里,秋天里,到田野里,山坡上,挖荠菜,摘“马扎菜”,拾蘑菇。回来后,把荠菜、“马扎菜”摘净洗净,剁细了,包大包子。那鲜嫩的蘑菇,洗干净了,打一锅蘑菇鸡蛋汤,鲜美可口。学校里左邻右舍的同事聚在一家,“山珍野味端上桌,鲁源白酒倒进碗”——其乐融融….

几位同事学校门前留影
三、“退休”舀山泉
后来,听有人说,厂里的自来水被工业废水污染了。学校东面池埠村旁有一眼清澈的山泉,许多人就去挑泉水喝。我也买了两个桶,在自行车后座上绑上一根粗棍子,把桶一左一右挂在棍子上——去带山泉水。
那年冬季的一天,我又去带泉水。
舀满了两桶水,提到自行车后座的木棍子上,再用细绳把桶的系儿绑结实了。因为池埠村的一段路是土石路,有些凹凸不平,因此,这段路需要推着自行车慢慢走。我正推车走着,看到池埠村几位老太太坐在一户人家的墙边晒太阳,闲拉呱。见我推着车走过,几位老太太便停了话头,一起向我这边望着,望地我感觉有点不自在了,就打了个招呼:“都在晒太阳啊?”
几位老太太点头,应着,其中一位老太太对我说道:“大兄弟,你这是退了休没事儿,来带水啊?”
一听老太太的问话,我顿觉尴尬:我还不到四十岁,这就被“退休”了?但人家老太太是热心招呼,咱又不好分辩。于是,我含糊地说道:“是呀,是呀!”
一边答应着,一边加快脚步,推车离开。
回到学校,把水提上楼,倒进水缸里。想起刚才的事,感到颇为好笑。倒完了水,到床边拿起镜子一照:一个多星期没刮胡子了——络腮胡子分外茂盛,生机盎然!
我把“退休带水”的事给同事们一说,大家都哈哈大乐;这件事,也被同事们传为了笑谈….
——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然而,屈指一算,已过去二十多年,怎不令人感叹….
感叹之余,敲打了这篇小文字,发到群里去,让原来的老同事们一起感叹。
嘿嘿!
2016.2.22
后记
昨日,回看此文,闲情忽来,又敲打了几句顺口溜,附于文后,哈哈一乐!
山泉
1995年
冬季的那一天
我的胡须 已多日未搭理
生机更加盎然
自行车后座的木棍上
挂了两个桶
去小山村池埠边儿上
舀山泉
因为
那泉水清清
没有被工业废水
污染
舀满了泉水
推着自行车小心地走过
庄前那段土路的坑坑洼洼
磕磕绊绊
一家院外 北墙边
几个老汉儿 晒太阳
还有
几位老大娘 正在聊天
素不相识的老人
见我推车走过 嘘寒又问暖
“大兄弟!你这是退了休没价事儿,
来带山泉?”
这就被“退休”了?刚过 而立 没几年
我既感动 又有些难堪
不能拂了几位老人的好意
是呀 是呀 大嫂 大哥
晌午头的太阳 晒晒 刚着那温暖
“被退休”当作笑谈 几十年
转眼间 退休的祝愿 已经实现
可再也见不到 当年
那热火朝天的景象
再也见不到
那几位大娘 几个老汉儿
和那 清纯的泉
2025年7月26日 增补
徐占生,曾用名徐战生,沂源人。大学文化,高级讲师。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1983—1996年,在976厂子弟学校任教,任班主任。1985年夏,在省科工办教研室刘焕启主任率领下,参加了作文三级训练教改实验:多次获实验研究先进奖、全国实验班优秀作业辅导奖;与刘主任合著的《来自土门厂校的实验报告》获实验研究优秀论文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赛,多次获指导奖;有散文、诗歌散见于刊物。因教学工作中的成绩,获1989年“临沂地直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1990年,被评为山东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学会工作者。1993年,入选《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语文卷)。1997年8月,到日照市技工学校(今日照市技师学院)任教,2003年,获“全省技工学校优秀教师”称号。现已退休。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