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农村"傻子"的逆袭人生
第一章:乡村异类
程默生又坐在了村口那棵老槐树下。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树叶间隙洒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他双手抱膝,目光平静地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仿佛那里有什么吸引他的东西。实际上,他只是在思考——思考那些村里人永远不会思考的问题。
"看,那个傻子又在那儿发呆呢!"几个扛着锄头回家的村民从他身边经过,故意提高音量。
"听说他二十好几了,连女人的手都没摸过,你说是不是有问题?"另一个村民挤眉弄眼。
"老话说得好,不好女色的不是头有毛病就是下面生殖器有问题!"第三个村民哈哈大笑,"程家这小子啊,不是上面不合适就是下面不合适!"
刺耳的笑声在黄昏的村道上回荡。程默生听到了每一个字,但他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只是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这样的嘲笑从他十六岁起就伴随着他,早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默生!回家吃饭了!"母亲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打破了这尴尬的一幕。
程默生缓缓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他身材高大,足有一米八五,在普遍矮小的农村人中显得格外突出。他的五官其实很端正,甚至称得上英俊,只是那双总是过于平静的眼睛让人感到不适——那里没有普通农村青年应有的烟火气。
晚饭是在沉默中度过的。父亲程大山闷头喝酒,母亲李秀兰小心翼翼地给儿子夹菜,时不时偷瞄丈夫的脸色。自从程默生拒绝去参加邻村的相亲后,家里的气氛就一直这样压抑。
"听说今天王媒婆又给张家小子说成了亲事。"程大山突然开口,眼睛盯着酒杯,"人家比你小两岁,都要结婚了。"
程默生夹菜的手停顿了一下,又继续动作:"嗯。"
"就'嗯'一声?"程大山猛地拍桌,酒碗里的液体溅了出来,"你知不知道村里人都怎么说你?说你不是脑子有病就是那方面不行!我程大山在村里活了五十多年,从来没这么丢人过!"
"他爹..."李秀兰想劝解。
"你闭嘴!"程大山转向儿子,"明天跟我去李家庄,那边有个姑娘愿意相看你。这次你要是再敢给我丢人现眼,就别认我这个爹!"
程默生放下碗筷,抬起眼睛。那双眼睛在煤油灯下显得格外深邃:"爸,我不想去。"
"由不得你!"程大山怒吼,"二十五了还不结婚,你想让我们程家绝后吗?"
"结婚不是为了别人怎么看。"程默生声音很轻,但异常坚定,"时候到了,我自然会结。"
"放屁!"程大山气得浑身发抖,"你整天神神叨叨的,到底在想些什么?你看看村里其他年轻人,哪个不是早早成家立业?就你特殊?就你清高?"
程默生不再说话。他知道说什么都没用。在这个封闭的小山村里,不随大流就是一种罪过,而他犯的正是这种罪。
夜深人静时,程默生躺在硬板床上,透过窗户看着满天繁星。他想起白天在田里干活时听到的议论——村里首富钱家要嫁女儿了,大摆宴席三天。所有人都去凑热闹,吃吃喝喝,唱歌跳舞,只有他一个人提前离席,回到仓库默默地修理农具。
"那傻子肯定有问题,"钱家的儿子钱多宝当时大声嘲笑,"连我妹妹那样的美女都不多看一眼,不是太监就是同性恋!"
程默生翻了个身,从枕头下摸出一本破旧的《经济学原理》。这是他去年去县城时在地摊上买的,已经翻得起了毛边。煤油灯下,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仿佛那是另一个世界的密码。
他知道自己不是傻子,只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当其他年轻人沉迷于牌桌和酒桌时,他在思考如何改良村里的灌溉系统;当别人炫耀新买的摩托车时,他在计算如何用有限的积蓄进行投资;当同龄人忙着相亲结婚时,他在规划自己的未来。
"总有一天..."程默生合上书,吹灭了灯。黑暗中,他的眼睛依然明亮。
第二章:被迫婚姻
李家庄的相亲最终还是去了。程大山押着儿子,像押送犯人一样走了十几里山路。
相亲对象叫林小满,是李家庄村支书的女儿,长得白白净净,在乡下算得上美人。她坐在堂屋的椅子上,低着头,时不时偷瞄一眼程默生。
"我们家小满可是读过初中的,"林支书骄傲地说,"要不是她娘生病需要人照顾,早就去城里打工了。"
程大山连连点头:"我们家默生也是初中毕业,干活勤快,从不惹是生非。"
林小满的母亲——一个面色蜡黄的中年妇女咳嗽了几声:"听说...你们家儿子有些...特别?"
堂屋里顿时安静下来。程大山的脸涨得通红:"谁胡说八道!我儿子好着呢,就是性格内向点。"
林小满突然抬头,直视程默生:"你自己说,你有什么问题吗?"
所有人都愣住了。在乡下,相亲时姑娘这么直接问话是很少见的。
程默生平静地回望她:"我没有问题,只是不喜欢随波逐流。"
林小满的眼睛亮了一下,又迅速低下头去。这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没有逃过程默生的眼睛。
一个月后,在两家父母的操办下,程默生和林小满结婚了。婚礼办得很热闹,几乎全村人都来了。程大山终于扬眉吐气,喝得满脸通红。
"我就说我儿子没问题吧!"他拍着亲家的肩膀,"看看,这么漂亮的媳妇都娶回家了!"
新房内,程默生和林小满相对而坐,气氛尴尬。按照习俗,闹洞房的人刚刚离开,留下满地的花生壳和红枣核。
"你...要不要喝点水?"林小满小声问。
程默生摇摇头:"你睡床吧,我打地铺。"
林小满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什么意思?今晚是我们的新婚之夜!"
"我知道,"程默生开始铺被褥,"但我认为婚姻不应该建立在陌生基础上。我们可以先互相了解。"
林小满的脸由红转白:"你是真的...不行?"
程默生停下动作,叹了口气:"这与行不行无关。我只是不想为了别人的期待而活。"
"可我们是夫妻了!"林小满的声音带着哭腔,"全村人都知道今晚会发生什么,明天他们都会问我娘...你让我怎么见人?"
程默生沉默了。他知道在乡村文化中,新婚之夜不行房等同于承认自己有问题。但他更清楚,屈服于这种压力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
"对不起,"他最终说道,"我不能假装成我不是的那个人。"
那一夜,林小满哭到天亮。而程默生躺在硬邦邦的地铺上,睁着眼睛直到东方泛白。
第二天,流言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听说了吗?程家那小子新婚之夜都没碰新娘!"
"啧啧,果然是有问题,可怜林家的闺女了..."
"不是上面不合适就是下面不合适,我早说过了!"
程大山气得三天没出门,李秀兰以泪洗面。林小满回娘家住了一周才回来,眼睛肿得像桃子。
日子就这样别扭地过着。白天,程默生下地干活,林小满操持家务;晚上,两人一个睡床一个睡地,几乎不说话。村里人的嘲笑越来越放肆,甚至有人当着程默生的面说些下流话。
"默生哥,"有一天,同村的王二狗醉醺醺地拦住他,"你要是不会弄老婆,兄弟我可以代劳啊!哈哈哈!"
程默生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继续往前走。这种无视更加激怒了王二狗。
"装什么清高!"王二狗在后面大喊,"你就是个没用的废物!连男人最基本的事都做不了!"
那天晚上,程默生发现林小满在偷偷抹眼泪。
"你想离婚吗?"他突然问。
林小满愣住了:"离...离婚?"
"我知道你不快乐,"程默生平静地说,"我也不想继续这种互相折磨的生活。"
林小满的眼泪夺眶而出:"可离婚的女人在村里怎么活?我爸妈会被人笑死的!"
"总比现在这样好。"程默生递给她一块手帕,"我会跟家里说是我提出的,责任我来担。"
林小满没有回答,但那夜之后,她看程默生的眼神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三个月后,林小满还是走了。不是通过正式的离婚,而是和王二狗私奔去了城里。这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程家成了最大的笑柄。
"活该!"钱多宝在村口大声嘲笑,"连自己老婆都留不住,还算什么男人!"
程大山气得中风住院,李秀兰一夜之间老了十岁。而程默生——这个全村人眼中的"傻子"、"废物",却表现出惊人的平静。他照顾住院的父亲,安慰伤心的母亲,继续日复一日的农活。
只有夜深人静时,他才会拿出那些藏在床底下的书,如饥似渴地阅读。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这些与农村生活格格不入的知识,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我不会永远困在这里,"他在日记中写道,"总有一天,我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三章:命运转折
林小满私奔后的第三个月,村里来了个陌生人。
那天程默生正在田里给玉米地除草,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田埂上。这在偏僻的山村里是极其罕见的景象,立刻引来了村民的围观。
车上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约莫五十岁左右,面容威严。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程默生身上。
"小伙子,能帮我个忙吗?"男子走近问道,"我的车在那边山路上抛锚了。"
程默生放下锄头,擦了擦汗:"需要拖车吗?"
"不,我已经叫了救援,但要两小时后才能到。"男子露出苦恼的表情,"我有个重要会议,能不能借你的摩托车送我去县城?"
程默生点点头:"我带您去。"
他领着男子回家,推出那辆老旧的摩托车。男子看着简陋的农家院落,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院子虽然破旧,但异常整洁,墙角甚至种了几株精心打理的兰花。
"你一个人住?"男子坐上摩托车后座时问道。
"和我父母。"程默生发动车子,"我爸中风了,在屋里休息。"
去县城的山路崎岖不平,程默生却开得很稳。男子在后座观察着这个沉默的年轻人,发现他的背挺得笔直,眼神专注而坚定,完全不像普通农村青年那样畏缩或讨好。
"你叫什么名字?"男子问。
"程默生。"
"好名字。'默而生之',有深意。"男子点点头,"我叫赵明远,在省城做点小生意。"
程默生没有接话,只是专注地驾驶。赵明远越发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大多数人听到"省城"、"生意"这样的字眼,要么巴结要么自卑,而程默生却表现得既不卑不亢。
到了县城酒店门口,赵明远下车时突然踉跄了一下。程默生眼疾手快地扶住他:"您没事吧?"
赵明远脸色发白:"老毛病了,低血糖..."
程默生二话不说,扶他进酒店大堂坐下,然后跑去前台要了杯糖水。赵明远喝下后脸色渐渐好转。
"谢谢,你救了我一命。"赵明远真诚地说,"我这次来县城是要谈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如果晕倒在酒店门口,后果不堪设想。"
程默生只是点点头:"您休息一下,我该回去了。"
"等等!"赵明远叫住他,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名片,"我在县城还要待几天,有兴趣的话可以来找我聊聊。我觉得你是个可造之材。"
程默生接过名片,上面烫金的"明远集团董事长"几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小心地收好,转身离开。
三天后,当赵明远在酒店餐厅吃早餐时,程默生出现在他面前。
"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程默生开门见山,"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农村人,有可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吗?"
赵明远放下咖啡杯,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程默生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衬衫,但整个人干净利落,眼神清澈而坚定。
"当然有可能,"赵明远微笑,"我自己就是农村出身。重要的是头脑和决心,而不是出身。"
"那您愿意给我一个机会吗?"程默生问,"任何工作都可以,我想学习。"
赵明远沉思片刻:"我集团下面有个农产品加工厂,正好缺个仓库管理员。工资不高,但包吃住。你愿意吗?"
程默生的眼睛亮了起来:"我愿意。"
就这样,程默生离开了生活二十五年的山村,开始了全新的旅程。离开那天,村里人议论纷纷。
"听说那傻子去城里打工了?"
"哼,就他那呆样,干不了三天就得被赶回来!"
"连老婆都跟人跑了,还有脸出去混..."
程大山躺在床上,老泪纵横:"走吧,走了就别回来丢人现眼了!"
李秀兰偷偷塞给儿子一卷皱巴巴的钞票:"照顾好自己..."
程默生拥抱了母亲,在父亲床前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向等待的班车。他知道,这一走,要么衣锦还乡,要么永不回头。
第四章:初露锋芒
明远集团的农产品加工厂位于县城郊区,主要加工当地特产的山货和菌类。程默生的工作是管理仓库,记录进出货情况。
这份工作简单枯燥,大多数人只是机械地完成基本任务。但程默生不同,他很快就发现了仓库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堆放混乱导致空间浪费,出入库记录不精确造成货物丢失,温湿度控制不当影响产品质量...
入职一周后,他主动找到厂长,递上一份手写的改进方案。
"这是什么?"厂长皱眉看着那沓密密麻麻的纸张。
"我对仓库管理的一些建议,"程默生平静地说,"如果实施,预计可以提高30%的空间利用率,减少15%的货物损耗。"
厂长将信将疑地翻看方案,越看越惊讶。这个看似简单的农村青年,竟然提出了连他这个老厂长都没想到的专业建议——货物ABC分类法、先进先出原则、温湿度分区控制...
"你...从哪里学来这些的?"厂长抬头问道。
程默生指了指工厂图书室:"那里有些管理类的书,我晚上借来看。"
厂长这才注意到程默生眼下的黑眼圈。原来这个年轻人白天工作,晚上自学,短短一周就掌握了仓库管理的精髓。
"我会考虑你的建议,"厂长收起文件,"继续好好干。"
一个月后,程默生的方案被部分采纳,仓库焕然一新。赵明远来工厂视察时,立刻注意到了变化。
"这是谁的主意?"他指着整齐划一的货架问。
厂长把程默生叫了过来。赵明远看到这个曾在山村帮助过自己的年轻人,眼中闪过惊喜:"原来是你!我就知道没看错人。"
当天下午,程默生被叫到了赵明远的临时办公室。
"坐,"赵明远亲自给他倒了杯茶,"说说看,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程默生双手接过茶杯,思考片刻:"我想学习企业经营的全流程,从生产到销售,从管理到决策。"
"野心不小,"赵明远笑了,"为什么?"
"因为我想证明,"程默生直视赵明远的眼睛,"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否随波逐流,而在于他能创造什么。"
赵明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好,从下周开始,你调去销售部当助理。工资涨三成。"
就这样,程默生开始了在销售部的历练。他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一切知识,从客户谈判到市场分析,从产品定位到渠道管理。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周末还主动去其他部门帮忙,了解生产、质检、物流等各个环节。
半年后,公司遇到了危机。一家大客户突然取消了大额订单,导致大量库存积压。紧急会议上,高管们争吵不休。
"必须降价促销!"销售总监拍桌子。
"降价会影响品牌形象!"市场总监反对。
"资金链要断了!"财务总监脸色铁青。
角落里做会议记录的程默生突然举手:"我能说个想法吗?"
会议室安静下来。赵明远点头示意他发言。
程默生站起来,声音沉稳:"与其降价贱卖,不如将产品重新包装,定位为高端健康食品,通过电商平台直销一线城市。我研究过数据,那里的消费者愿意为优质山货支付溢价。"
他拿出一份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实施方案,显然是早有准备。高管们传阅着这份报告,脸上的表情从怀疑逐渐变为惊讶。
"年轻人,"销售总监眯起眼睛,"你知道这个方案的风险有多大吗?"
"知道,"程默生不卑不亢,"但比降价等死的风险小。我们可以先小批量试水,效果好再全面铺开。"
赵明远一直沉默地听着,最后拍板:"按程默生的方案执行,他负责这个项目。"
三个月后,危机变成了转机。重新包装的产品在电商平台一炮而红,不仅消化了库存,还打开了新的高端市场。程默生被破格提拔为电商部主管,工资翻了三倍。
那天晚上,他给山村里的母亲打了电话。
"妈,我升职了,"他轻声说,"告诉爸,他的儿子不是傻子。"
电话那头,李秀兰泣不成声。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