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碾子》
作者:吴军久
故乡的碾子——古老的碾子,静静的躺在那里。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被时光磨平的纹路。 清楚的记得,小时候跟爸、妈从哈尔滨回辽南故乡看奶奶时,这老碾子巍然的伫立在场院的中间,它哼着单调的调子,把玉米粒碾碎成生活的碎屑,把晨昏碾进年轮的褶皱——那些沾着汗味的溢满清香的土地的味道,和着那些我听不太懂的混着炊烟的辽南农家话,如今都成了岁月筛子里漏下的金砂,在记忆深处闪着温润的光。
不知为什么,我总不能忘记它转动时的模样:那木轴发出咿呀的呻吟,像大地在低语,又像时光在咀嚼。父老乡亲的手掌推着碾杆,一圈圈,把日头从东边推到西边,把春播的希望碾成秋收的踏实。米渣簌簌落下的声响,混着孩童追逐的笑闹,还有妇人唤归的长音,都被这碾子细细磨着,成了生命最初的底色。那时的生活多像这碾盘上的玉米和高粱啊,朴素,却带着沉甸甸的实在,清贫却又呈现着惬意的饱满。似乎,每一粒玉米、高粱,都藏着阳光和泥土的味道。
但如今,它早已不再转动,木轴上的裂痕爬满了蛛网,石碾的边缘也生了青苔。可每当风从它身边掠过,我总觉得能听见些什么——是当年的咿呀声化作了轻吟,是那些被碾碎的日子,正悄悄拼凑成永恒的模样。就像奶奶纳鞋底时的线,看似琐碎,却一针针缝起了家的温暖;就乡亲们耕作时的犁,看似重复,却一垄垄犁出了生活的希望。这些朴素的印记,早已刻进了我们的骨血,成了灵魂深处不会褪色的图腾。
我们是从这样的时光里走来的。那些被碾子碾过的岁月,那些被双手焐热的日子,如今都成了故事——年轻的孩子们听着,会觉得遥远得像传说,可我们知道,那不是传说,是刻在生命里的年轮,是让我们在繁华里依然能守住本心的根。
风又吹过碾盘,带着些微的尘土气息。远处的城市正喧嚣着向前,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可我总在某个恍惚的瞬间,看见那碾子还在转,听见那咿呀声还在响。它像一颗定盘星,让我们在奔向未来时,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从那些艰苦却单纯的日子里来,从那些用双手创造希望的时光里来。
这就够了。有些东西,不必时时挂在嘴边,却会永远住在心里,像碾子碾过的谷物,最终化作了滋养生命的力量。历史或许会被讲述成不同的模样,但那些最朴素的底色,那些最本真的精神,会像河流一样,从过去流向未来,永远清澈,永远绵长。
—— 哈尔滨.老久2025.7.21凌晨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