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危机是机会的伪装
文/古广祥
(香港新闻出版社)
浅议房产中介的未来角色。
“房产中介”行业发轫于香港,繁盛于华夏大地。中介者以协助买卖双方作理性决策为根本,以“利他”与“利己”为核心。这些统一性,为社会提供了再生产服务。兹从存在主义、道家智慧、儒家伦理论述房产中介之劳动特征,本草对联有曰:
诸暑/兼穹,日及/升推/咸/甲片;
早人/怀夕,宵行/管仲/至/金房。
上联:“诸暑”谓常年,“兼穹”外勤,“日及”日出,“升推”营销,“咸”多也,“甲片”好地段;
下联:“早人”早起者,“怀夕”戴月,“宵行”暮至,“管仲”交易,“至”质也,“金房”好房子。

中介者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承担“桥梁”角色,以“昼夜不息”固活业绩,并通过“应变”“社交”“逐果”等行为,将自己从“工具性角色”提升为“自我本质之塑造”。这种“本真性”的敬业行为,表现其入世精神,亦乃对“义利之辨”的回应。在工具理性主导的现代社会,这种敬业精神恰恰是重新链接“人—职业—天道”的哲学纽带。
数年前,我认识在深圳从事房产中介的张沐一,此人有灵性,积极拓宽视野,重视累积社会资源,几经努力,积累了大批客户,专业水平日见提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庄永竞对这位后生多有肯定,曰:“沐一经理勤奋,凡事究其竟,定有好将来。”

庄永竞先生(右)与张沐一合影
房地产乃经济链条之“晴雨表”,其兴衰直接反映楼市之冷热。2015年至2022年以前,香港及内地房地产一片火热,但凡推出新楼盘,买家唯恐下手迟,排队签约可谓真实,中介者日进斗金。然,进入2023年,房地产行业全面萧条。中介者为求生存,任劳任怨,收入了了,当他们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这项工作,实为可贵,诚如本草对联所述:
月记/夜叉头,却愁使者/穿山骨;
更生/秋打尾,化米先生/没利花。
上联:“月记”月计录,“夜叉头”日以继夜,“却愁使者”女性中介者,“穿山骨”勤推销。
下联:“更生”日重来,“秋打尾”年复一年,“化米先生”男性中介者,“没利花”无获利。
自当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进入“黑铁时代”,中介者劳而无获,价值虚无,此乃行业之痛。人总是要生活的,中介者如何在线性时间里不机械式“续命”,唯有转换思路,方能摆脱“工具人”之困境。这种转型是从“外在物质价值”向“内在人文价值”的迁移,使中介价值在“人”在市场需求中得以确立,否则,行业普遍的困境与焦虑,恐将形成社会情绪的“隐性串联”。此非众人之所愿也。
今之富人家或中产者,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大多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家中杂务,中介者可从“单一买卖”转为“服务人居”。若能亲近业主,复复亲复复,重重叠重重,益处何其多。或三五知己以新思维,新模式成立家装公司,以点带面,为既有的客户提供关联性服务。总之,房产中介是一支可塑性很强的生力军,政府若加以转岗培训,实乃国之幸也。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诚如本草对联所期待,联曰:
卫与/青皮活血;
当归/皱面还丹。
危机是机会的伪装。真正的转机不在危机消失时,而在你与危机共舞的节奏里,正可谓是:“危”字当头,“机”在其中。房产中介者如何在“活血”与“还丹”辩证统一中确立自己新生态位,惟在多思矣。
2025年7月27日写于古公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