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透明计划
林氏集团总部大厅从未如此拥挤过。闪光灯不断闪烁,记者们挤在临时搭建的展台前,争相拍摄这场前所未有的新闻发布会。林悦站在台上,身后是一面巨大的投影屏幕,展示着"林氏集团:透明计划"的字样。她身旁站着周岩,表情严肃,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到场。"林悦的声音比她自己预想的要沉稳,"今天,我代表林氏集团宣布启动'透明计划'——这是我们对过去错误的直面,也是对未来承诺的开始。"
屏幕切换,显示出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历年来的违规操作、环境污染数据,甚至包括三年前徐谦事件的内部邮件记录。台下立刻爆发出一阵骚动。
"我们不会辩解,不会推诿。"林悦继续道,"这些资料将由独立监督委员会核实后,转化为艺术装置,在即将举行的巴黎'重生'展览中公开展示。"
一位财经记者举手提问:"林小姐,这种做法在商界前所未有。您父亲,也就是林董事长同意这样彻底自曝家丑吗?"
林悦微微一笑:"我父亲仍在医院休养,但他授权我全权处理公司危机。我们相信,真正的重生只能建立在彻底的诚实之上。"
周岩上前一步:"作为这次调查报道的记者,我见证了林氏集团从否认、抵抗到最终选择直面真相的全过程。虽然迟了,但这种勇气值得认可。"
发布会持续了一个小时,林悦和周岩回答了各种尖锐的问题。结束时,几位原本愤怒的小股东甚至上前表示支持这种破釜沉舟的做法。
回到办公室,林悦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后背已经湿透。周岩递给她一瓶水:"表现不错,比我预想的更有说服力。"
"因为我真的相信这是唯一出路。"林悦喝了一大口水,"我爸怎么样?"
"刚接到医院电话,他看了直播,血压有点升高,但总体反应比预期平静。"周岩推了推眼镜,"说实话,我没想到他会同意这个计划。"
林悦望向窗外上海的天际线:"因为他终于明白,那个靠谎言和操控维持的帝国已经崩塌了。要么一起毁灭,要么浴火重生。"
手机震动起来,是徐谦发来的消息:"看到新闻了。马修画了幅新画给你,说'林老师很勇敢'。"
林悦的眼眶瞬间湿润。那个几乎不说话的小男孩,竟然通过新闻认出了她,还送来了鼓励。这一刻,她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不是为了拯救父亲的帝国,而是为了那些被这个帝国伤害过的人,包括马修这样的孩子。
"巴黎那边准备好了吗?"周岩问。
林悦点点头:"画廊主非常支持这个创意。我们将把公司账本、内部文件做成艺术装置,与我的'伤痕系列'并置展示。已经有好几家国际媒体预约专访了。"
"有意思。"周岩若有所思,"用艺术来救赎商业罪行,这可能是史上第一次。"
"不仅如此。"林悦打开电脑,展示一个3D模型,"我们还准备了一个'未来展区',展示公司转型后的规划——专注于医疗环保项目,包括徐谦父母经营的那种特效药工厂。"
周岩惊讶地看着她:"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那些项目根本不赚钱。"
"但它们是正确的事。"林悦坚定地说,"也许林氏集团永远不会恢复到从前的规模,但它可以成为一个不一样的、更好的企业。"
傍晚,林悦去医院看望父亲。病房里,林父正看着窗外的夕阳,脸色比前几天好了许多。
"发布会我看了。"他没有回头,"你比我想象的更有魄力。"
林悦走到床边:"你生气吗?"
"生气?"林父苦笑,"悦悦,当一个病人已经病入膏肓时,他还会反对医生的截肢手术吗?"
这个比喻让林悦心头一震。她从未听过父亲用如此脆弱的方式表达自己。
"公司会活下来的,"她轻声说,"只是会不一样。"
林父终于转过身来,眼中闪烁着林悦从未见过的光芒:"知道吗?我年轻时也是个不错的素描手。后来为了做生意,把画具都扔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坦白让林悦不知如何回应。她突然意识到,父亲也许和她一样,曾经有过艺术梦想,只是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
"等你好些了,"她握住父亲的手,"我们可以一起画画。我教你我现在学的艺术治疗。"
林父没有回答,但反手握住了女儿的手,力道之大让林悦有些疼。但她没有抽回手,因为这是二十多年来,父亲第一次真正地握住她,不是作为继承人,不是作为交易筹码,只是作为女儿。
窗外,上海的夜空亮起第一颗星星。无论明天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至少今晚,父女二人找到了彼此间最真实的连接。
第二十二章 终章:命运之手
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白教堂画廊前,人群排起了长队。赵志强站在二楼的窗前,看着下面等待入场的观众,仍然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他的《迷宫内外》系列,和儿子小杰的合作作品,竟然吸引了这么多艺术爱好者。
"紧张吗?"理查德·莫里斯走过来,递给他一杯香槟。
赵志强摇摇头:"就是有点不真实。半年前我还是个办公室职员,现在却..."
"却成了伦敦艺术界的热门话题。"理查德微笑,"今早的《卫报》给了你们四星评价,称这是'年度最具原创性的素人艺术发现'。"
小杰跑过来,兴奋地举着手机:"爸!皇家艺术学院的人联系我了!他们看了媒体报导,想邀请我参加他们的预科项目!"
赵志强接过手机,看着那封正式邮件,手微微发抖。这所世界顶级的艺术学院,竟然主动向他儿子伸出橄榄枝。
"你...想去吗?"他小心翼翼地问。
小杰犹豫了一下:"如果去的话,就要在伦敦住校了。妈说要看你的意思。"
赵志强看着儿子期待又忐忑的眼神,突然想起一年前那个沉迷游戏、对父母爱答不理的少年。艺术改变了小杰,就像改变了他自己一样。
"如果你想去,"他搂住儿子的肩膀,"我们就想办法让你去。不过答应我一件事——永远别为了别人的期待而画,只画你真正感受到的东西。"
小杰郑重地点头,然后跑去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王丽站在一幅画前,正用蹩脚的英语向几位观众解释创作背景。看到丈夫的目光,她冲他竖起大拇指,眼中满是骄傲。
"赵先生,"一位优雅的银发女士走过来,"我是皇家艺术学院的玛格丽特教授。您儿子的天赋令人惊叹,但更打动我的是您作品中那种未经雕琢的真实感。"
赵志强腼腆地致谢,心里想着齐明要是也在场该多好。正是那位朋友的无私指导,让他和小杰走到了今天。
与此同时,巴黎左岸的一家画廊里,林悦的"重生"展览也迎来了开幕之夜。与传统的艺术展不同,这个展览将林氏集团的财务文件、内部通讯与她的"伤痕系列"画作并置展示,形成震撼人心的对比。
"林小姐,"一位法国记者问道,"您如何平衡艺术真实与家族忠诚?"
林悦看了一眼站在角落的父亲——这是他第一次出国看艺术展,也是第一次公开支持女儿的选择。
"真正的忠诚不是沉默的服从,"她回答,"而是帮助所爱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的父亲教会了我这点,虽然方式很艰难。"
林父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自从"透明计划"启动后,林氏集团的股价意外企稳回升,几家国际投资基金甚至表达了注资意向。市场似乎对这种彻底的诚实报以意想不到的积极回应。
展览的另一端,徐谦正和马修一起观看一组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摄影作品。小男孩紧紧抓着他的手,不时指向自己喜欢的画面。
"徐谦,"林悦走过来,轻声说,"谢谢你带马修来。"
"他想见你。"徐谦微笑,"自从你在新闻里出现后,他每天都在画你。"
马修抬起头,递给林悦一幅小画——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三个人:高大的徐谦,中间的小男孩,还有长发飘扬的林悦。三人手拉着手,头顶是一片蓝色的天空。
林悦蹲下身,紧紧拥抱了这个不说话却用画笔表达一切的孩子。在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自己未来想走的路——用艺术帮助更多像马修这样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声音。
而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家小咖啡馆里,齐明和苏雯正与一位退休的钢铁厂工人交谈。老人带来了一组用废旧金属焊接的雕塑,粗犷有力,充满原始的生命力。
"这就是我们'真实艺术空间'的第一位学员。"齐明对苏雯说,"完全符合我们的理念——不分年龄、职业,只看作品有没有真实的灵魂。"
苏雯点头赞同:"下个月空间正式开放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小型展览,展示钢铁厂工人的作品。"
齐明看着妻子闪闪发亮的眼睛,想起一年前他们还住在那个狭小的阁楼里,为房租发愁。如今,张老板的预付款让他们买下了郊区一栋带大院子的老房子,一楼改造成工作室和展览空间,二楼自住。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资助更多像赵志强这样的普通人发现自己的艺术天赋。
窗外飘起芬兰的第一场雪。齐明拿出手机,看到赵志强发来的伦敦展览现场照片,和林悦的巴黎展览邀请函。他微笑着回复:"为你们骄傲!我和苏雯的新空间下月开放,等你们凯旋归来剪彩!"
命运像一只无形的手,以奇妙的方式将这三个原本毫不相干的生命交织在一起。一年前,他们是困在办公室的中年职员、金丝笼中的富家女、为艺术坚持的穷画家;如今,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不是完美的结局,而是真实的成长。
赵志强学会了用画笔表达平凡生活的诗意,并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延续的希望;林悦挣脱了家族的枷锁,用艺术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父亲的企业;齐明则在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中,找到了更有意义的创作方向。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赫尔辛基的街道。齐明握住苏雯的手,想起那个他们初遇的雨天。那时的他们都不知道,命运会带领他们走过怎样的旅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只要保持真实和勇气,人生的画卷总会呈现出最美的色彩。
[全文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