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家族风暴
林悦坐在索邦大学图书馆的角落里,面前摊开着艺术治疗学的课本。窗外的巴黎飘着细雨,给古老的建筑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一个月来,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上午上课,下午去艺术中心陪伴马修和其他孩子,晚上创作自己的"伤痕系列"。
手机震动起来,是一个陌生号码的国际来电。林悦犹豫了一下,走到走廊接听。
"悦悦?"母亲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明显的颤抖,"终于找到你了..."
林悦的手指紧紧握住手机:"妈?你怎么..."
"你父亲住院了。"母亲打断她,声音哽咽,"心脏病发作。医生说...是长期压力和过度劳累。"
林悦靠在墙上,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尽管与父亲关系紧张,但听到这个消息,她还是感到一阵尖锐的疼痛。
"严重吗?"她轻声问。
"暂时稳定了,但..."母亲停顿了一下,"悦悦,公司出了大问题。财务漏洞被媒体曝光,股价暴跌,董事会要求你父亲辞职..."
林悦闭上眼睛。这就是父亲一直害怕的——失去控制,失去他一手建立的商业帝国。
"妈,我能做什么?"她听见自己问。
"回来吧。"母亲的声音几乎是在乞求,"你父亲虽然不说,但我知道他想见你。而且...陈家已经取消了婚约,现在没人能帮我们了。"
挂断电话,林悦站在窗前,看着雨中的巴黎。三个月前,她逃离了那个金丝笼;现在,笼子的主人倒下了,召唤她回去收拾残局。
"林悦?"徐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出什么事了?你脸色很差。"
林悦转身,看到徐谦抱着几本书站在那里,关切地看着她。她突然感到一阵无力,把手机递给他:"我妈刚打来的。"
徐谦快速浏览了通话记录,眉头越皱越紧:"你要回去吗?"
"我不知道。"林悦摇头,"一方面,那是我父亲;另一方面...我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生活。"
徐谦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拉着她的手:"走,去喝杯咖啡。"
他们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在热咖啡的香气中,林悦慢慢平静下来。
"三年前,"徐谦突然说,"当你父亲威胁我离开你时,他说了一句话:'林家不能倒,它有上千员工要养活。'当时我以为这只是借口,但现在想想...也许他真的背负着某种责任。"
林悦抬头看他,惊讶于他竟能为那个拆散他们的人考虑。
"我不是劝你回去放弃自己的梦想。"徐谦握住她的手,"但也许...也许有办法两全其美?"
"比如?"
"比如用你的艺术帮助林家渡过危机。"徐谦眼中闪烁着光芒,"你的'伤痕系列'正在巴黎引起关注,如果能与林氏集团的危机结合起来,或许能创造一种全新的企业形象——从伤痕中重生。"
林悦思考着这个大胆的想法。她的艺术与父亲的商业帝国结合?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又不是完全不可能。
"我需要时间考虑。"她最终说。
当晚,林悦给苏雯打了视频电话。屏幕那头的苏雯正在芬兰的雪地里,背景是绚丽的极光。
"太美了!"林悦惊叹。
"齐明都快疯了,每天画到凌晨。"苏雯笑着调整镜头,"怎么了?你看起来有心事。"
林悦讲述了父亲的病情和家族企业的危机。出乎她的意料,苏雯没有立刻劝她回去或留下,而是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什么选择会让你十年后回首时不后悔?"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林悦心中的某个锁。她想起马修——那个不说话却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小男孩。真正的治愈不是逃避伤痛,而是直面它,转化它。
"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林悦轻声说。
第二天,她买了回国的机票,但只打算停留两周。出发前,她联系了巴黎那家邀请她参展的画廊,提出一个大胆的合作计划——将展览命名为"重生",一半展示她的"伤痕系列",一半展示林氏集团的转型故事。
"太有创意了!"画廊主兴奋地说,"艺术与商业的碰撞,正好下个月有时装周,会有全球媒体关注!"
徐谦送她去机场时,林悦已经制定好了详细计划。她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千金小姐,而是一个有自己想法和能力的艺术家。
"两周后见。"她在安检口拥抱徐谦,"帮我照顾好马修。"
飞机起飞时,林悦望着窗外渐渐变小的巴黎,心中出奇地平静。这一次,她不是被父亲召唤回去的囚徒,而是主动选择面对挑战的自由人。
第十八章 父子合作
赵志强盯着空白的画布,已经第三天了。理查德·莫里斯期待的新系列毫无进展,灵感像被关掉的水龙头,一滴也流不出来。
"爸,吃饭了!"小杰在画室门外喊道。
赵志强叹了口气,放下画笔。自从个展成功后,他用卖画的收入在家里辟出了一个小画室,但最近这里更像是一个囚禁他的牢笼。
餐桌上,王丽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排骨,但赵志强食不知味。
"还是画不出来?"王丽关切地问。
赵志强摇摇头:"压力太大了。国际展览,十五幅新作品...我怕辜负理查德的期望。"
"你以前画办公室不也没压力吗?"小杰插嘴,"就画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呗。"
"不一样。"赵志强苦笑,"现在我是'艺术家'了,得考虑风格、主题、深度..."
小杰撇撇嘴,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素描本:"那看看我这个?今天美术课画的。"
赵志强翻开本子,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纸上是一幅教室的速写,角度独特——从后排看向讲台,同学们的脑袋像起伏的山峦,老师的身影在远处显得渺小而模糊。线条虽然稚嫩,但视角和构图出奇地成熟。
"这...真是你画的?"赵志强不敢相信。
小杰点点头:"我每天都画,就跟你教我的那样,观察真实的东西。"
王丽凑过来看:"哇,儿子,你什么时候这么会画画了?"
"遗传呗。"小杰调皮地眨眨眼。
赵志强反复看着儿子的画,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这幅画里有种他一直在寻找但找不到的东西,一种未经雕琢的真实和鲜活。
"小杰,"他突然说,"周末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写生?"
"真的?去哪?"
"我以前的办公室。"赵志强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我想看看那里现在是什么样子。"
周六早晨,父子俩背着画具来到赵志强工作了二十年的办公楼。保安认出了他,热情地打招呼:"老赵!听说你当大艺术家了?"
赵志强不好意思地笑笑,带着小杰上了电梯。熟悉的走廊,熟悉的门牌,推开门时,他的老同事们纷纷围上来寒暄。只有科长的座位空着——听说他被调到了分公司。
"你原来的位置现在是小张在坐。"老李指着靠窗的工位。
赵志强让小杰坐在角落的沙发上,自己则站在窗前,看着曾经每天面对的那片风景。奇怪的是,离开几个月后再回来看,一切都显得不同了——那些曾经让他感到压抑的隔间,现在看起来像一个个小舞台,上演着普通人的悲喜剧;电脑屏幕的光映在同事们脸上,像现代版的烛光。
他拿出速写本,开始快速勾勒。小杰也安静地画着自己的视角。两小时后,他们收拾画具离开,赵志强心中已经有了新系列的雏形。
回到家,父子俩把写生稿铺满客厅地板。王丽端来水果,惊讶地看着这么多画作。
"这是要开第二个展览吗?"她开玩笑说。
赵志强兴奋地指着其中几张:"看,小杰画的视角多有意思!从下往上看,把办公室画得像座迷宫。我想用这个构思一个新系列——《迷宫内外》,表现职场中人的不同视角和处境。"
"我可以帮忙!"小杰跃跃欲试,"我负责画'内'的部分,你画'外'的!"
就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合作计划诞生了。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志强和小杰几乎每个周末都去不同的职场写生——医院、学校、建筑工地...然后回家各自创作,再互相点评。
起初,赵志强担心小杰的画风太"业余",但理查德·莫里斯看到第一批合作作品的照片后,激动地打来电话:
"太棒了!这种父子视角的对比正是当代艺术缺少的真实性。一定要保持这种原始质感,不要过度修饰!"
受到鼓励,赵志强更加大胆地尝试新风格。他不再追求技法的完美,而是专注于捕捉瞬间的情感和故事。有时候,他甚至会故意保留画中的"错误"和"瑕疵",因为它们让作品更加真实有力。
一个雨夜,赵志强独自在画室工作到凌晨。新系列已经完成了八幅,再有七幅就能赶上伦敦展览的截止日期。他揉了揉酸痛的肩膀,准备休息,突然发现小杰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画框。
"爸,我给你做了个礼物。"小杰有点害羞地说。
赵志强接过画框,里面是一幅铅笔素描——他自己在画室工作的背影,专注而坚定。画的一角写着:"给我的引路人,爸爸。"
赵志强一把抱住儿子,喉咙发紧。二十年的办公室生涯没有给他带来这样的感动和满足,而短短几个月的艺术创作却让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价值。
"谢谢你,儿子。"他轻声说,"没有你,我走不到今天。"
窗外的雨声渐渐小了,一缕月光透过云层,照在画室的地板上。赵志强看着自己和儿子的影子在月光中交融,突然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真正的艺术不是孤独的追求,而是生命的分享;不是完美的呈现,而是真实的表达。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