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集 疗愈的音符
林妍35岁生日前一周的早晨,冯志远被一通电话惊醒。他迷迷糊糊地伸手去摸床头柜上的手机,却发现身边空无一人。窗外,天刚蒙蒙亮。
"妍妍?"他揉着眼睛走出卧室。
厨房里飘来咖啡的香气,林妍正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脸色苍白。听到脚步声,她迅速合上电脑,挤出一个微笑:"吵醒你了?"
冯志远在她身边坐下,注意到她眼下的青黑:"没睡好?"
"张教授发来了最新的检查报告。"林妍的声音很轻,"我的乳腺组织出现了些变化...他建议尽快做决定。"
冯志远瞬间清醒。五年前林妍被检出携带BRCA1基因突变时,张教授就建议35岁后考虑预防性手术。时间一晃而过,这个他们刻意回避的话题终究还是摆在了面前。
"他说...有多紧急?"
"不是紧急,是建议。"林妍纠正道,"35岁后风险曲线明显上升。如果决定手术,越早做恢复越好。"
晨曦的脚步声打断了谈话。四岁的小丫头抱着泰迪熊摇摇晃晃地走进厨房:"妈咪,我梦见我们去了有好多钢琴的地方!"
林妍迅速调整表情,把女儿抱到腿上:"真的吗?那些钢琴是什么颜色的?"
"粉色的!还有彩虹键!"晨曦兴奋地比划着,完全没注意到父母间紧张的氛围。
送晨曦去幼儿园后,冯志远提议去湖边散步。初秋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水面上,两人却无心欣赏。
"你怎么想?"冯志远终于打破沉默。
林妍踢着路边的小石子:"理智上我知道该做手术。但一想到几个月的恢复期,不能抱晨曦,不能工作..."她的声音哽咽了,"而且手术后就不能母乳喂养了,如果我们还想再要一个孩子..."
冯志远握住她的手:"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至于二胎,我们可以领养,或者用代孕...方法总比困难多。"
"你说得对。"林妍深吸一口气,"只是...想到要失去身体的一部分,感觉很奇怪。"
回家路上,他们路过一家书店,橱窗里展示着林妍的《疗愈之味》和冯志远的亲子音乐专辑。林妍停下脚步,苦笑:" ironic, isn't it? 教别人如何疗愈的人,自己却害怕手术。"
那天晚上,等晨曦睡着后,林妍独自来到院子里。周明德生前种下的茉莉花已经长得枝繁叶茂,即使在这个季节仍有零星的花朵绽放。她坐在花丛旁的长椅上,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胸部——这个可能即将失去的身体部分。
一片花瓣随风飘落,正好落在她掌心。林妍想起去年冬天她狠心修剪花枝时,冯志远还担心会伤到植株。但来年春天,茉莉花反而开得更茂盛了。有时,适当的舍弃是为了更好的生长。
"决定了吗?"冯志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递给她一杯热茶,在她身边坐下。
林妍点点头:"就像你说的,健康最重要。我明天就联系张教授安排手术。"
冯志远沉默了一会儿:"要不要告诉晨曦?"
"当然,但得用她能理解的方式。"
第二天早餐时,林妍把晨曦抱到腿上:"宝贝,记得妈妈跟你说过外婆的事吗?"
晨曦点点头:"外婆变成星星了。"
"对,因为外婆这里生病了。"林妍轻轻指了指自己的胸部,"现在医生说要帮妈妈把这里的小坏蛋赶走,这样妈妈就能一直陪曦曦长大了。"
晨曦的大眼睛眨了眨:"会痛吗?"
"会有一点,但医生会给妈妈特别的药。"冯志远加入解释,"之后妈妈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不能抱曦曦,但我们能一起看书、唱歌,好吗?"
"我能帮忙照顾妈咪!"晨曦挺起小胸脯,"像妈咪照顾我发烧那样!"
手术定在三周后。这段时间里,林妍疯狂地工作,想把未来几个月的任务都提前完成。她更新了"抗癌厨房"的所有食谱存档,录制了十几条备用视频,甚至还开始写一本关于预防性手术心理准备的小册子。
冯志远则负责重组家庭生活。他请了位家政阿姨帮忙打扫和做饭,调整了自己的工作安排,甚至学会了基础的护理技巧。最令他头疼的是如何让活泼好动的晨曦理解妈妈术后需要安静。
"我们可以玩'安静游戏'。"林妍想出个主意,"看谁能像小老鼠一样不吵不跳最长时间。"
手术前夜,全家吃了一顿安静的晚餐。晨曦似乎感受到了气氛的不同,异常乖巧。临睡前,她神秘地宣布要送妈妈一个礼物。
小家伙坐到电子琴前——这是她四岁生日时收到的礼物——开始弹奏一段简单的旋律。音符有些生涩,但组合起来却出奇地和谐,像一首迷你摇篮曲。
"这是我编的《妈妈快快好》!"弹完后晨曦骄傲地宣布,"等妈妈从医院回来,我天天弹给你听!"
林妍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抱住女儿,嗅着孩子发间甜甜的香气:"这是妈妈收到过最好的礼物。"
那晚,等晨曦睡着后,林妍用手机录下了自己对女儿说的话——万一手术出现意外,晨曦至少能听到妈妈的声音。录制完毕,她发现冯志远站在门口,眼中闪着泪光。
"不会有事的。"他走过来抱住她,"张教授说这是常规手术。"
"我知道。"林妍靠在他肩上,"只是...突然很想把一切都记录下来。"
手术当天,周雯意外地出现在医院,带来了一篮子自制点心。"爸爸常说,面对恐惧最好的方式就是承认它。"她递给林妍一个香包,"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茉莉花香,说能安神。"
林妍把香包放在枕边,深呼吸了几次,奇怪的是心跳真的平稳了些。被推进手术室前,她最后看到的是冯志远强作镇定的笑脸和晨曦挥舞的小手。
手术很成功。当林妍在恢复室醒来时,第一眼看到的是窗台上插着的一枝茉莉花——显然是冯志远的手笔。疼痛像潮水般涌来,但更强烈的是如释重负的感觉。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就是康复了。
然而康复过程比想象中更挑战。习惯掌控一切的林妍,现在连最简单的动作都需要帮助。洗澡、穿衣、甚至翻身都成了需要计划的"工程"。更让她沮丧的是不得不拒绝晨曦的拥抱——医生严禁任何对胸部的压力。
"妈咪现在不能抱抱,但我们可以碰碰脚趾!"晨曦发明了新的亲密方式,坐在床尾和妈妈玩"脚趾亲亲"游戏。
冯志远则出人意料地适应了照顾者的角色。他学会了轻柔地更换敷料,调制能缓解不适的药草茶,甚至发明了一套帮助林妍做康复运动的音乐游戏。每当林妍因疼痛或沮丧发脾气时,他就弹起吉他,即兴创作一些滑稽的小调,总能逗得她破涕为笑。
"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照顾人了?"一天晚上,林妍忍不住问。
冯志远正在帮她梳理打结的长发,动作轻柔得像对待珍宝:"从你教我如何照顾自己那天起。"他吻了吻她的头顶,"还记得我胃癌手术后,你每天变着花样做流食吗?"
三周后的复查,张教授对恢复情况很满意。"伤口愈合得很好。"他检查完后说,"再休息一个月就能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了。"
回家的车上,林妍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秋意已浓,路边的树木开始泛黄。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就像那些树木,她也经历了一场有计划的"修剪",为了来年更健康的生长。
"想什么呢?"冯志远问。
"我在想...也许该把这段经历写下来。"林妍若有所思,"不是作为患者,而是作为一个做出预防性选择的健康人。"
"就像你的'抗癌厨房',但是面向健康人群的预防指南?"
林妍眼睛一亮:"对!关于如何面对基因风险,如何做决定,如何准备手术和康复...太多人需要这方面的信息了。"
这个想法很快成形。康复期间,林妍开始撰写《预防性选择日记》,详细记录从决策到康复的每个阶段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冯志远则为每个章节配了简短的"疗愈音乐建议"——哪些曲子适合术前静心,哪些旋律能缓解术后不适。
令他们惊讶的是,这份尚未完成的手稿在朋友圈传阅后,竟引发强烈反响。许多和林妍情况相似的女性联系她,感谢她的坦诚分享。甚至有两家出版社表示有兴趣出版。
"看来你又找到了新使命。"冯志远看着妻子回复邮件的专注侧脸,微笑着说。
林妍合上电脑:"你知道吗?这次手术让我明白一件事。以前我总想着如何'抗癌',却忽略了'促健康'同样重要。"
一个下雨的午后,晨曦趴在妈妈床边画画,突然问:"妈咪为什么要让医生切掉奶奶?"
林妍放下笔,想了想:"记得我们花园里的玫瑰吗?去年冬天爸爸剪掉了好多枝条,看起来光秃秃的。"
晨曦点点头。
"但现在那些玫瑰长得更茂盛了,对吗?"林妍继续解释,"有时候,为了整体更健康,我们需要做一些艰难的决定。就像妈咪的手术,暂时不舒服,但能降低生病风险。"
晨曦似懂非懂地眨着眼:"就像我练钢琴,手指疼疼的,但弹得越来越好?"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林妍笑着亲了亲女儿的额头。
康复进入第六周时,林妍终于被允许做一些轻量活动。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晨曦一起烤饼干——当然,大部分实际操作由小丫头完成,她只负责口头指导。当香气充满厨房时,林妍感到一种久违的 normalcy。
"妈咪笑得好开心!"晨曦突然说。
林妍这才意识到自己嘴角上扬的弧度。是啊,能够再次做这些平凡的日常,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她想起周明德笔记本上的话:"最深的快乐往往藏在最普通的生活里。"
当晚,冯志远弹着吉他,为全家人演唱了新创作的《疗愈的音符》。这首歌的主旋律正是晨曦在手术前夜即兴创作的《妈妈快快好》,现在被发展成了一首完整的作品。
"伤痛会过去,留下的是爱,
像花园经过修剪,绽放更美的姿态,
每一个音符都是疗愈的种子,
在平凡的日子里,开出希望来..."
唱着唱着,晨曦加入进来,用她清亮的童声和着副歌。林妍轻轻打着拍子,胸口的手术疤痕隐隐作痛,但心中却充满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感恩。
康复期满两个月时,林妍接受了第一次术后乳腺检查。一切正常,没有可疑迹象。走出医院,秋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肩上,她突然有种新生的感觉。
"我们去野餐吧!"她提议,"就现在,就我们三个。"
冯志远笑着点头,立刻给幼儿园打电话请假。他们买了简单的三明治和水果,驱车来到郊外的小山坡。草地上零星点缀着野花,远处湖水波光粼粼。
晨曦在草地上奔跑追逐蝴蝶,冯志远和林妍并肩坐着,静静享受这平凡的幸福时刻。
"感觉有什么不同吗?"冯志远轻声问,"手术后。"
林妍思考了一会儿:"身体上,少了一些敏感度。但心理上..."她望向远处嬉戏的女儿,"更轻松了。就像卸下了一个隐形包袱,可以更专注地活在当下。"
冯志远握住她的手:"我很佩服你的勇气。"
"不是勇气,是爱。"林妍微笑,"我想活久一点,看晨曦长大,陪你变老。就这么简单。"
那天晚上,林妍在《预防性选择日记》的最后一章写道:
"今天医生告诉我一切正常。这个词从未如此美妙过——正常。不完美,但足够好。手术留下的疤痕会一直提醒我:生命中的选择很少是非黑即白的,但只要我们忠于自己的价值观,就能找到前行的勇气。感谢我的家人,你们是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也是支持我走过康复的力量。睁开眼睛,看见新的一天,就很好;闭上眼睛,感恩这一切,就很好。"
窗外,秋风轻拂茉莉花丛,几片黄叶飘落,但枝干依然挺拔,仿佛在无声地述说着生命坚韧的故事。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