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离骚枕月慰乡愁
湖北/简亦景
平生逆旅梦难休,
一卷离骚枕白头。
九曲清愁何处寄,
半壶明月挂西楼。
注:诗中“九曲”含双重意蕴——既状写愁绪如九曲河道般蜿蜒绵长,亦暗合屈原《九歌》之意,以楚辞孤愤之怀呼应漂泊之愁。
2025年7月27日于孝感
孤愁寄月,楚韵萦怀——简亦景《七绝·离骚枕月慰乡愁》诗评
简亦景这首七绝以“离骚枕月”为纲,将漂泊之苦、家国之思与楚骚遗韵熔于一炉,在二十八字间铺展绵长的愁绪画卷。
首句“平生逆旅梦难休”以“逆旅”喻人生漂泊,“梦难休”三字道尽羁旅生涯中未竟的执念与挥之不去的怅惘,为全诗奠定沉郁的基调。次句“一卷离骚枕白头”堪称诗眼,“枕”字极妙——既是物理上的相伴,更是精神上的依托。《离骚》的孤愤与“白头”的沧桑相映,让个人的岁月流逝与屈原的千年忧思产生跨时空共鸣,漂泊者的孤独在经典的慰藉中更显深沉。
“九曲清愁何处寄”承上启下,“九曲”一词暗藏机锋:既如注所言状写愁绪如河道蜿蜒无尽,又暗合屈原《九歌》的孤愤,让个人乡愁与楚地文化的悲情基因相连,使“清愁”超越小我,染上历史的厚重感。末句“半壶明月挂西楼”以景结情,将无形之愁寄于有形之景。“半壶明月”既呼应“枕月”题眼,又以“挂西楼”的静谧画面收束,月光如水,愁绪如丝,在西楼的孤寂意象中,漂泊者的乡愁与屈原的孤愤终在清辉中相融,余韵悠长。
全诗以“逆旅”起,以“明月”终,借《离骚》勾连古今,凭“九曲”叠印愁绪,在个人乡愁中注入文化血脉,让古典意象在现代漂泊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寥寥数笔却意蕴层深,尽显楚地诗风的苍凉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