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集 重生的旋律
手术那天早晨,冯志远在病床上醒来时,窗外正下着小雨。雨滴轻轻敲打着玻璃,像某种神秘的摩尔斯电码。他伸手摸了摸腹部,那里即将留下一道永久的疤痕。
林妍早早来到了医院,眼圈微微发红,显然没睡好。她帮冯志远换上手术服,手指有些发抖。
"别担心,"冯志远握住妻子的手,"医生说了,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很高。"
林妍点点头,强挤出一个笑容:"我给你带了点东西。"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录音笔,"我录了几首歌,还有...一些想对你说的话。手术后你可以听。"
冯志远眼眶一热。他们恋爱时经常互送磁带,那时林妍总爱在磁带最后录上一段悄悄话。这个习惯已经多少年没再继续了?
护士推着轮椅进来:"冯先生,该去手术室了。"
在通往手术室的走廊上,冯志远看到了许多和他一样的病人:苍白的脸,空洞的眼神,僵硬的姿势。他突然想起周明德老人笔记本上的一句话:"医院是最能让人看开的地方,这里所有人都平等地面对生命的本质。"
麻醉面罩扣下来时,冯志远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如果能醒来,我一定要...
黑暗。
"冯先生?冯先生能听见我说话吗?"
一个遥远的声音穿透迷雾。冯志远努力睁开眼睛,视线模糊一片。刺眼的白光中,几个穿着绿色手术服的人影晃动。
"手术很成功。"有人说。
我还活着。这个念头清晰地浮现在冯志远的脑海中。他试着动了动手指,感受到林妍温暖的掌心。他想说话,但喉咙里插着管子,只能发出含糊的声音。
"别着急,先休息。"林妍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在这儿呢。"
重症监护室的夜晚格外漫长。每次从昏睡中醒来,冯志远都会下意识地寻找林妍的身影。有时候她在看手机,有时候在打瞌睡,有时候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在止痛药的迷幻作用下,这些画面如同梦境般不真实。
第三天,冯志远被转到了普通病房。伤口依然疼痛,但已经可以喝一点水了。林妍拿出那个录音笔,小心地放在他枕边。
"要现在听吗?"
冯志远点点头。林妍帮他戴上耳机,按下播放键。首先响起的是他们大学时代最爱的《同桌的你》,然后是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他们婚礼上跳的第一支舞的曲子。音乐像一条时光隧道,带着冯志远回到那些简单快乐的日子。
最后是林妍的声音:"志远,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去的那个小公园吗?你当时说,等我们老了,要天天去那里晒太阳。昨天我去看了,柳树长得更茂盛了,湖里多了几只野鸭...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吧。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陪着你..."
冯志远转过头,不让妻子看见自己的眼泪。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阳光穿过云层,正好落在病床边缘。
出院那天,冯志远站在医院门口深深吸了一口气。初夏的空气里混合着青草和花香,他从未觉得呼吸这样奢侈。林妍叫了出租车,小心地扶他上车。
"医生说你需要静养至少一个月。"林妍翻看着出院注意事项,"饮食要清淡,少食多餐,避免剧烈运动..."
冯志远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突然说:"我想去趟周叔家。"
林妍愣了一下:"现在?"
"嗯。我想亲自把笔记本还给他的家人,再说声谢谢。"
周明德住的小区依旧安静祥和。冯志远按响门铃,开门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女士,眉眼间有周叔的影子。
"您好,我是冯志远,周叔生前借给我一些东西..."
"哦,是你啊!"女士眼睛一亮,"爸爸提起过你。我是他女儿周雯。进来坐吧。"
周家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动,只是客厅正中多了一张周明德的遗像。照片里的老人笑容慈祥,仿佛随时会开口说话。
"爸爸走得很安详。"周雯给他们倒上茶,"就像他常说的,'能好好活着是福气,能好好死去也是福气'。"
冯志远取出那本笔记本:"这是周叔借我看的,对我帮助很大。"
周雯没有接:"爸爸交代过,这本笔记送给有缘人。既然给了你,就是你的了。"
"这..."
"拿着吧。"周雯微笑道,"爸爸常说,智慧要传递才有价值。对了,他还有些东西你可能会感兴趣。"
她领他们来到一个小书房。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种书籍,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和几幅未完成的字画。墙角立着一把老吉他。
"爸爸晚年学起了音乐。"周雯取下吉他,"他说音乐是最直接的快乐。"
冯志远轻轻拨动琴弦,发出清脆的共鸣。他突然想起自己新买的那把吉他,住院这些天一直没机会碰。
离开前,周雯送给他们一幅周明德写的书法:"看开的快乐"。
"爸爸最后的几个月很开心。"周雯站在门口说,"他说自己活明白了,每天都是赚来的。"
回到家,冯志远把那幅字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林妍开始准备午饭,厨房里传来锅碗的轻响。冯志远坐在沙发上,翻开周明德的笔记本。有一页特别折了角,上面写道:
"每日三问:今天有什么值得感恩?今天有什么小快乐?今天有没有善待自己?"
冯志远拿出手机,新建了一个备忘录,标题为"感恩日记"。他想了想,输入第一行:"1. 手术成功,我还活着。2. 林妍请假照顾我。3. 喝到了出院后的第一口热汤。"
从那天起,冯志远开始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也践行着周明德的"每日三问"。起初很艰难——伤口的疼痛、饮食的限制、虚弱的身体都让他烦躁。但每天记录小确幸的习惯,像一束微光,渐渐照亮了康复之路。
一周后的清晨,冯志远早早醒来。林妍还在熟睡,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她的睫毛上,形成细小的光晕。他轻轻起身,来到阳台上。城市刚刚苏醒,空气中带着露水的清新。远处公园里,几个老人正在打太极拳,动作缓慢而坚定。
冯志远深吸一口气,突然明白了周明德所说的"能呼吸就是幸福"。他回到卧室,在"感恩日记"里加上:"清晨的阳光,林妍睡觉的样子,不痛的呼吸。"
林妍醒来后,他们一起做了简单的早餐。自从冯志远生病后,林妍也改变了饮食习惯,少油少盐,多吃蔬菜。
"今天感觉怎么样?"林妍问,递给他一碗燕麦粥。
"好多了。"冯志远尝了一口,"其实这种清淡的味道也不错。"
林妍笑了:"你以前可是无辣不欢的。"
"人总会变的。"冯志远看着妻子,"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
"说什么傻话。"林妍低头搅动自己的粥,但冯志远看见她嘴角的微笑。
饭后,冯志远拿出吉他,试着弹了几个和弦。手指有些僵硬,但基本的指法还没忘。林妍收拾完厨房,坐在他身边。
"弹首曲子吧。"她说。
冯志远想了想,弹起《月亮代表我的心》。几个音符弹错了,但林妍跟着哼了起来。唱着唱着,她的头靠在了冯志远肩上。那一刻,冯志远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与满足。
康复期的日子缓慢而充实。冯志远每天散步、读书、写感恩日记,偶尔弹弹吉他。林妍下班后,他们会一起做饭,看一部老电影,或者只是聊聊天。公司打过几次电话,冯志远都礼貌地表示自己还在恢复期。
一个月后的复查,医生对他的恢复情况很满意。"伤口愈合得很好,指标也正常。"医生翻看着检查报告,"不过胃部手术后要长期注意饮食,定期复查。"
走出医院,冯志远提议去那个有小湖的公园。天气很好,柳枝轻拂水面,确实如林妍所说,多了几只野鸭。他们坐在长椅上,分享一个三明治。
"我一直在想..."冯志远开口,"等完全康复后,我可能不想回原来的公司了。"
林妍转过头:"你想做什么?"
"不知道。"冯志远望着湖面,"但周叔的笔记里有一句话:'人生不完美,尽量快乐活'。我想找一件让我快乐的事做。"
林妍沉默了一会儿:"我支持你。其实...我也在考虑换工作。这些年太拼命了,都没时间好好生活。"
冯志远握住妻子的手:"我们一起重新开始?"
林妍点点头,眼中闪着光。一只野鸭游过,在水面划出涟漪,像是一个微笑。
又过了一个月,冯志远感觉体力基本恢复了。他联系了公司,约定下周回去上班。然而第一天早晨,他就感受到了熟悉的压抑氛围。陈总监见到他,第一句话是:"总算回来了,积压的工作都快堆成山了。"
工位上堆满了文件和便利贴。电脑开机时,冯志远发现屏保还是住院前那个未完成的广告方案。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处理邮件。
午休时间,同事们围过来问候。
"听说你得了胃癌?太可怕了!"
"现在没事了吧?"
"我叔叔也是胃癌,手术后活了不到一年..."
冯志远勉强应付着,胃部隐隐作痛——不知道是真的疼痛还是心理作用。下午开会时,陈总监对他休养期间落下的项目百般挑剔。
"这个创意太平淡了,客户不会买账。"
"数据支撑在哪里?"
"你知道这个项目有多重要吗?"
过去,冯志远会紧张地记下每一条批评,熬夜修改方案。但今天,他看着陈总监不断开合的嘴,突然觉得这一切如此荒谬。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后,这些所谓的"重要项目"还那么重要吗?
会议结束后,冯志远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修改方案。他去了洗手间,看着镜中的自己——脸色比手术前好多了,眼神也不再那么疲惫。他拿出手机,翻看自己的感恩日记。最新一条写着:"能重新弹吉他,林妍做的南瓜粥,阳台上的茉莉开花了。"
回到工位,冯志远开始整理私人物品。同事们投来好奇的目光,但他只是微笑。下班前,他敲响了陈总监办公室的门。
"我要辞职。"他平静地说。
陈总监明显愣住了:"什么?因为今天的批评?冯志远,职场不是过家家..."
"不是因为这个。"冯志远打断他,"只是我突然明白,忙是一天,闲也是一天,充实就好;苦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快乐就好。"
陈总监皱起眉头:"你在说什么?"
"没什么。"冯志远笑了笑,"祝公司越来越好。"
走出办公大楼时,夕阳正好。冯志远给林妍发了条消息:"我辞职了。晚上想吃什么?我来做。"
林妍回复得很快:"恭喜解脱!想吃你做的番茄鸡蛋面。"
那天晚上,他们像庆祝节日一样开了瓶红酒。冯志远详细讲了辞职的经过,林妍笑得前仰后合。
"陈总监当时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她喝了一口酒,"说真的,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冯志远拿出周明德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周叔这里写,他退休后在社区大学教书法,还组织了一个老年读书会。我在想...也许我可以试试教吉他?"
"你弹得不错啊。"林妍眼睛一亮,"而且你以前不是写过歌吗?"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试试嘛。"林妍鼓励道,"社区中心好像在招兴趣班老师,明天我陪你去问问?"
第二天,他们真的去了社区中心。负责人是个热情的中年女性,听说冯志远有音乐基础,立刻表示欢迎。
"我们正好缺个吉他老师!初级班,每周两次课,课时费不高,但很有意义。"她眨眨眼,"很多退休老人来学呢。"
冯志远想了想,答应先试教一个月。回家的路上,他买了一本吉他教学书和几沓乐谱纸。
"紧张吗?"林妍问。
"有点。"冯志远承认,"但也很期待。就像周叔说的,'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
第一堂课来了八个学生,大多是退休老人,还有两个家庭主妇。冯志远原本担心自己教不好,但一旦拿起吉他,那种久违的流畅感又回来了。他先从最基本的和弦教起,耐心地纠正每个人的手势。下课时,学员们已经能勉强弹奏《小星星》了。
"冯老师教得真好!"一位白发老太太笑着说,"下周我还来。"
这种成就感是冯志远在职场上从未体验过的。那天晚上,他在感恩日记里写道:"第一堂课很顺利,学员们的笑容,林妍为我骄傲的眼神。"
教学之余,冯志远开始尝试创作。他写了一首简单的歌,取名《看开的快乐》,歌词灵感来自周明德的智慧箴言。当他在家里第一次弹给林妍听时,妻子惊喜地鼓起了掌。
"这太棒了!"她真诚地说,"旋律好听,歌词更有意义。你应该多写这样的歌。"
受到鼓励,冯志远又写了几首。林妍建议他录下来传到网上,但他一直犹豫不决。
社区中心周年庆那天,负责人邀请冯志远表演一个节目。思考再三,他决定演唱自己创作的《看开的快乐》。站在小小的舞台上,面对几十位社区居民,冯志远的手指微微发抖。但当音乐响起,那些质朴的歌词自然流淌而出:
"睁开眼睛,还活着,就很好...
闭上眼睛,能睡着,就很好...
忙是一天,闲也是一天,充实就好...
苦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快乐就好..."
唱完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几位老人甚至擦起了眼泪。活动结束后,不少人围住冯志远,称赞这首歌"说到心坎里去了"。
社区中心的负责人激动地握着他的手:"冯老师,我们想请你每个月都来表演一次!你的歌太有感染力了。"
回家的路上,冯志远脚步轻快。林妍挽着他的胳膊,骄傲地说:"我早就说过你很棒。"
那天晚上,冯志远在周明德的笔记本最后一页写下:"周叔,谢谢您的指引。我终于找到了看开的快乐——活着,爱着,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
然后他新建了一条备忘录:"未来计划:1.继续教吉他。2.创作更多正能量的歌曲。3.和妍妍去旅行。4.每天感恩..."
窗外,一轮明月静静挂在夜空,温柔地注视着这个重获新生的男人和他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