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温暖·八师女兵的围场冬日记忆
八师 魏华
又到八一建军节了,这个我们曾经的节日,总在临近时牵动着心绪,让人忍不住回忆起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军营生活片段。

思绪被拉回几十年前。那时我在铁道兵八师医院二所当兵,作为卫生兵,我们的本职工作是为伤病员服务,打针送药,值夜班守护,站岗放哨。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看似平常却考验人的任务——轮流早起为全所战友烧洗脸水。
尤其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水管都可能结冰,这烧水的活儿,便显得格外不易。说它难,倒不是技术有多复杂,而是为了能让大家起床后就有热水用,负责烧水的人必须提早起床把水烧热。
二所在离营房不远处搭了个简陋的小棚屋,棚里只有一口很大的铁锅。所里每个人都要负责连续烧一个星期的热水,也就是每天要赶在天亮前,把这满满一锅凉水烧热,供全所人洗漱。在修襄渝线时,师医院驻扎在四川万源的一所中学里,气候还算温和,冬无严寒,早起虽困,倒也还能克服。
可到了河北围场修筑沙通线,那才是真正的考验。每当凛冬时节,气温直逼零下二十多度,夜里更是冷上加冷,屋外北风呼啸。每当需要早起的时候,躺在被窝里那点珍贵的暖意,真让人舍不得离开。每一次起床,都是意志与温暖的拉锯战,能多赖床几分钟都是莫大的安慰。
用刨花引燃木柴,蹲在灶膛前,看着火苗跳跃,不断添柴。那么大一口锅,要让水热起来,常常需要两三个小时的守候。记忆里特别深刻的一次,雨后的木柴受了潮,怎么也点不着。火星明明灭灭,就是不肯燃起火焰,急得我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最后实在没法子,只好跑到病房去搬救兵——请值夜班的男战友帮忙,才总算把火生旺。当看到大家起床后都能用上热水的那一刻,悬着的心才重重放下。
守着灶火,会觉得时间走得特别慢,天边迟迟不见曙光。但转念一想,天一亮,战友们就能用上热水洗漱,这份等待便有了意义。心中升起的暖意,仿佛身上的寒气也被驱走了几分。
如今回想,这烧水的差事,没有勋章,没有喝彩,是军营里最平凡的坚守之一。但它承载的,是寒冷清晨里的一份体贴,是集体生活中无声的关怀,更是那段艰苦岁月里,我们彼此给予的最质朴的温暖。这份守着灶火盼天亮的时光,和着军号声、战友的笑语,早已沉淀为军旅岁月中最独特的记忆之一。

作者魏华,女,1970年1月入伍,铁八师医院,1984年转业,2011年主治医师退休。
槛外人 202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