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辩艺术:何以与“三季人”言冰?
(故事新编)
李 皓
【作者按】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这则故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文章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小可之所以提及这则旧文,是因为近日遇到了类似事情。请听我讲来给您听。

某街道某村实行旧村改造,动员村民拆迁房屋。补偿方式有以下两种:或获赔新建楼房,或领取现金补偿。某家庭选择的是现金补偿方式。
有好事者甲问当事者乙道:不可能现场发放现金吧?!因为甲知道:当今形势下,交易方式多种多样,仅其知道的,就有,现场发放成捆钞票的,通过银行卡转账的,发放现金支票的,还可以支付宝或微信转账。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麻烦,估计采取的是银行卡转账方式。
乙是个十分精明的生意人,满脑子都是实际交易。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都打到个人银行卡上了,当然是现金!”
“从严格意义上讲,现金指的是实实在在的纸币和硬币,打到卡上的不叫现金,只能算是银行转账。” 甲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对概念的准确性极为看重。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甲乙二人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乙自恃高傲地斥责甲:“你懂个屁!”
甲也不屑一顾地回怼乙:“你屁也不懂!”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声音越来越大,以致闹得面红耳赤。
这时,和事佬丙走过来,把甲拉到一旁,说道:“你俩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还瞎呛呛个啥劲!你知道‘三季人’的典故吗?相传,孔子弟子子贡遇到一个人,那人坚称一年只有三季,子贡与之争辩,孔子却让子贡承认对方观点正确。因为那人从未见过冬季,在他的认知里不存在四季。你现在和他争论,就像跟‘三季人’说冬天一样,白费力气,最后自己不也成了‘蚂蚱人’,陷入无谓的争执中了。何必呢?!”
乙想了想说:“还真是这么回事。我说’日’压扁了读作‘曰’,他说‘日头’压扁了还是‘日头’。在他眼里,房屋拆迁补偿只有给楼房和给钱两种方式,再无别的。鸡同鸭讲,还瞎争论个啥劲呢?! “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因认知差异而引发的争论屡见不鲜。不同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职业差别,塑造了各异的思维模式。面对如此“三季人”的情况,强行争论往往是徒劳无功的,不仅破坏了人际关系,而且还难以改变对方固有和固执的认知。
想要与“三季人”有效沟通,关键在于理解包容,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尝试转换沟通方式,以引导替代强硬灌输。只有如此,才能避免陷入毫无意义的争论,在人际交往中营造出和谐氛围。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泉歌,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新闻正高级职称,退休前供职于某地级新闻媒体,担任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现社会兼职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写作学会莱芜写作中心副主任,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