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新医正骨
——退役军人刘献忠的坚守与担当
作者:李永合
一身戎装,满腔热血,他将青春献给祖国;卸下军装,不改初心,他用医术守护百姓安康。他就是我的同年兵战友、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医正骨科声名远播的理疗技师——刘献忠。
当年,我们一同参军奔赴祖国大西北的青藏高原部队,刘献忠有幸分配到76团卫生队。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医学知识,接受系统培训,凭借超乎常人的刻苦与钻研精神,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部队卫生员。近20年的军营生涯中,身为军医的他不分昼夜,悉心照料每一位受伤、生病的战友,以精湛医术和温暖关怀为战友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成为军营里让人安心信赖的“健康守护者”。因为人实在、业务精进,他的技术水平与知名度日益提升,后来调任师部机关,成为高级领导的专职军医。
退伍后,刘献忠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丝毫未减,转而深耕针灸按摩领域,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继续默默耕耘。如今,他已是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医正骨科里家喻户晓的理疗技师。
他所运用的“新医正骨疗法”,源自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冯天有教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立的技术,曾获周恩来总理赞誉推广,并斩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多项荣誉。刘献忠曾在空军总院进修培训,因勤奋好学深得冯教授赏识,获传独家手法。该疗法凭借点位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疾病,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既传承中医智慧,又守护脊柱健康,在当地及更远的地方口碑相传。
刘献忠的从医经历中,有太多令人动容的康复故事。西峡患者庞波曾受颈腰椎病痛折磨,经他治疗康复后,于2021年10月1日赠匾致谢,匾文盛赞其“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称他以不吃药、不扎针、不手术的正骨复位物理疗法,在扭、扳、按之间消解病痛。患者感言“相信、坚持、听话、配合、持之以恒,功到病除”,这不仅是对他医术的肯定,更是无数患者信任与认可的缩影。
我本人也曾受其恩惠。我患有腰椎骨质增生及3-4-5腰椎间盘突出,被疼痛困扰许久。八一前夕,我专程从浙江杭州赶到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找到这位在部队时就常为我看病的老战友。他查看我的CT后,仅一个疗程的治疗,就让我的腰奇迹般地不疼了,症状明显好转,目前仍在持续治疗中。
如今,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医正骨科每天找刘献忠看病的患者都排起长队,不少人从外地慕名而来。他话语不多,手法却极为独特,靠着点位旋转的简单动作——推一推、扭一扭,就已治愈数万名患者。我昨天上午去治疗时,遇到一位近八十岁的老太太,她曾饱受颈椎痛折磨,经刘献忠几次治疗后,头晕症状彻底消失,效果显著。老太太激动地说:“刘医生虽然年轻,却是咱全县唯一一个不打针、不贴药、不吃药,仅靠手法就能治病的传奇医生,人还特别和蔼可亲,真该好好表扬!”
从青海慕名而来的厅级领导,被腰椎间盘突出纠缠多年、遍寻名医无果,经刘献忠的独特手法调理,短短几日便疼痛大减;我的老战友专程从新疆千里迢迢奔赴淅川,经两个疗程治疗后,顽固腰疾得以消散;还有那位七十多岁的颈椎痛老太太,几次治疗后头晕尽消……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上演。刘献忠用数十年的坚守,以“推扭扳按”的神奇技艺,书写着不打针、不吃药、不贴药的正骨传奇。办公室里“妙手回春”的牌匾,是患者心声的凝聚,更是他守护健康的生动注脚。
患者张天有曾被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折磨多年,不仅行动不便,连站立、坐下都成奢望,长期病痛让他生活质量骤降、郁郁寡欢。他四处求医,尝试多种疗法均收效甚微,最终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刘献忠。刘献忠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仔细研究病情,制定个性化正骨方案,经几个疗程精心治疗,张天有的症状逐渐缓解,从需家人搀扶到能独立行走,重新回归正常生活。他每次提起刘献忠,都热泪盈眶:“是刘医生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希望,让我能继续享受生活!”
过敏患者李阿姨曾因颈椎病备受煎熬,头晕、手臂麻木让她夜不能寐,连日常家务都难以完成。经朋友推荐找到刘献忠后,他以娴熟正骨手法配合科学康复指导,一段时间后,李阿姨原本呈S型变形突出的颈椎恢复正常,症状极大改善。如今的她不仅能正常生活,还能和老姐妹们一起跳舞、锻炼,脸上重拾久违的笑容。
刘献忠用双手,结合西医诊断与中医手法,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重塑健康生活。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退伍不退志”的高尚品质,也展现了医者的仁心仁术。若你或身边人正受颈腰椎疾病困扰,不妨到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医正骨科,找刘献忠医生,让他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正可为
:
军营男子汉,
部
队功劳建。退伍不褪色,
新医正骨科。
军医释情怀,独特大手法,
患者除病痛,
技术名远扬。
李永合简介:
河南南阳人,1986年11月入伍,在高原部队从军20余载,部队团职干部自主择业。曾担任《西部发展报》驻青海记者站站长。在部队期间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获评优秀党员20余次。出版报告文学《天路军魂》、散文专辑《心贴青藏线》,部分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大全》《中国当代作家作品集》《中国好作品》等选集。在繁忙工作之余,采写各类文学与新闻稿件600余篇(幅),累计约50万字,被多家报刊电台聘为特邀通讯员。现居住杭州,现任中国散文作家协会会员、杭州余杭区作家协会理事、杭州兵之初公益导师,始终以笔为犁,耕耘于红色文化传播与军旅题材创作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