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为胡弘杰老师写画评时,我正在街边小馆吃面,突发奇想于是就请店里人一起看弘杰的画:一个光头厨师憨笑着说“我不懂,但是觉得好”;一个收银大姐认真看了十几张,选了下面那张作为自己的最爱,她说“感觉很美好”。
胡弘杰 《山隐图》
说实话,我意外于他们对中国传统书画的接纳,更意外于他们对胡弘杰老师作品的喜欢。但其实不应意外的,弘杰长期深耕宋元山水和写意花鸟,在踏实勤恳的性格加持下,其作品笔意流畅连贯,着色恰当自然,结构稳重端庄,有庄子所说“顺势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的古朴之美。老百姓讲不出,可是感觉得到。
胡弘杰《青山一道同云雨》
胡弘杰 扇面 《但见青山好》
胡弘杰 扇面 《紫竹图》
由此遐思,我曾邀请过几位学历不低的朋友看国画展,竟被他们婉拒,原因是“不懂”。这回答令我感慨而忧心——让人搞不懂的艺术未必不好,但很容易死掉。而在科技爆炸、AI崛起的今天 ,这些思虑又有更深的意义。
何不烟火入画图。当下,很多画家在专业丛林中“不断攀登”,令人“高山仰止”,甚至“望而却步”,狂奔过后,可记得来时路?这些年,弘杰深入一线,给杭州亚运会各国记者做传统国画的演示、讲解;给社区学院的居民书画比赛当评委;和互联网大厂职工聊科技与艺术,正因为厚植于生活的土壤,他的艺术积累才根深树茂,他的作品才生机勃勃。
胡弘杰 《景宜人和》
意到真处是人心。为了创作山村题材,弘杰跑遍浙皖苏赣“搜尽奇峰打草稿”。在新华书店的露台,一位叫“文彬”的沙特青年指着一张并无题跋的弘杰的画,用生疏的汉语说出了令我瞠目的词——家,对,就是“home”。那一刻,我汗毛直立,他是怎么感知的?深思后我又释然,虽然山河迥异,但是画可以入人心,可以共情啊。陋屋片瓦,且朦胧且清晰,回不去,忘不掉,舍不得。当艺术表达在这个层面交汇,任何山高水长都已不复存在。
胡弘杰 《雨后》
胡弘杰《烟雨暗千家》
胡弘杰老师谦逊,说写他的画评必须要有批评,画如其人,我认为他还可以做更多的表达。画画首先是技艺,所以一不小心就容易重于实操,疏于筑理,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都谈了些理论,但不与时俱且失于接续。而到了近代,家国曲折下传统断层、立场错位,更导致了国画理论的迷失,虽有诸如宾翁“五笔七墨”等,但尚不足以飨于大众——起源、沿革、技法、流派、鉴赏、现状、焦点、展望……社会需要了解传统书画的很多方面,但又拒绝诘屈聱牙,这或许是大家“看不懂”的根子所在。弘杰心怀大愿,近年,他陆续编著出版了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黄宾虹卷:冰上鸿飞》、《八大山人山水册》、《吴昌硕四季花卉册》等书,想从整理先贤作品开始,为书画理论的完善尽份绵力,或为萤火之光,但真难能可贵。
弘杰诚可贵,笔墨入人心。(文/虎弦)
胡弘杰《隔江如黛是家山》
胡弘杰艺术简介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九三学社文澜书画院画师。
责编:何金德
审定:南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