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枯萎的希望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岩山村的药材田上,本该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此刻却笼罩在诡异的寂静中。祁明站在田埂上,手指颤抖地抚过一片发黄的柴胡叶子——叶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背面则是一层白色粉状物。
"怎么会这样?"祁明喃喃自语,"昨天还好好的..."
"祁书记!不好了!"李四跌跌撞撞地跑来,脸色惨白,"我家的黄芩全蔫了!叶子一碰就掉!"
紧接着,更多的村民惊慌失措地赶来报告同样的噩耗——一夜之间,岩山村近半数的药材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最严重的地块,植株已经大面积倒伏,散发出淡淡的腐臭味。
祁明立刻拨通了县农业局技术员的电话。两个小时后,技术员小张匆匆赶到,一看到田里的情况,脸色就变了。
"这...这不像是自然病害..."小张蹲下身,戴上手套取了些样本,"扩散太快了,而且症状太一致。"
"什么意思?"程晓阳敏锐地察觉到话外之音。
小张犹豫了一下:"像是...农药药害或者人为污染。"
这句话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
"有人害我们?"
"天杀的!眼看就要收成了!"
"这可怎么办啊..."
祁明提高声音安抚大家:"乡亲们别急,先确定原因,再想办法补救!"
小张摇摇头:"这种情况我没见过,得请市里的专家来诊断。"
"那就快请啊!"有村民喊道。
"市农科所的专家去省里开会了,要三天后才能回来。"小张为难地说。
三天?祁明看着田里迅速恶化的状况,心沉到谷底。三天后,这些药材恐怕就全毁了。
"我去请人。"程晓阳突然说,"我在省农大有个同学,现在在市农科所工作。"
"太远了,"祁明看了看表,"就算现在出发,到市里也晚上了。"
"骑摩托车走小路,五个小时能到。"程晓阳已经转身往家走,"让他连夜赶回来,明早就能到。"
祁明追上去:"太危险了!那条山路晚上不好走!"
程晓阳头也不回:"比这更危险的路我都走过。"
一小时后,程晓阳骑着那辆旧摩托冲出了岩山村,后座上绑着病害样本。祁明站在村口,望着那个倔强的背影消失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心中五味杂陈。
夜幕降临,祁明组织村民给病情较轻的地块喷洒清水,希望能延缓病害蔓延。但效果微乎其微。半夜十二点,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村委会,刚坐下就接到程晓阳的电话。
"找到人了!"电话那头,程晓阳的声音混着风声,"李教授一看样本就说有问题,答应立刻跟我回去!"
"太好了!路上小心!"祁明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还有..."程晓阳的声音突然压低,"我查到兴旺农资最近进了一批劣质农药,掺了工业除草剂,专门卖给偏远山村。"
祁明浑身一紧:"有证据吗?"
"李教授认识检测中心的人,明天带样本去做加急检测。"程晓阳顿了顿,"王立冬侄女的公司,跑不了。"
挂断电话,祁明彻夜难眠。如果真是人为破坏,那么岩山村面对的就不只是天灾,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人祸。
第二天中午,程晓阳带着李教授风尘仆仆地赶回岩山村。李教授五十出头,头发花白,一到田里就蹲下身仔细检查,不时用放大镜观察叶片,又取了些土壤样本。
"这不是自然病害。"李教授最终得出结论,"是农药中毒。具体说,是除草剂和杀菌剂混用产生的药害,加上农药本身可能掺了杂质。"
"能确定是什么农药吗?"祁明问。
"需要实验室检测,但根据症状和经验..."李教授推了推眼镜,"很可能是'绿卫士'牌杀菌剂掺了'草无踪'除草剂。"
在场几个村民倒吸一口凉气:"就是前些天村里统一发的那种药!"
祁明和程晓阳交换了一个眼神。事情逐渐明朗起来——村里用的农药是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的,供货方正是兴旺农资。
送走李教授后,祁明立刻召集合作社成员开会。采购单据显示,这批农药确实来自兴旺农资,是通过县扶贫办推荐的渠道购买的,理由是"扶贫企业,价格优惠"。
"王立冬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整啊!"李四愤怒地拍桌。
"现在下结论还早。"祁明保持冷静,"等检测报告出来再说。"
程晓阳冷笑:"不用等了。我刚收到消息,兴旺农资的仓库昨晚连夜转移了一批货物,做贼心虚。"
检测报告在第三天送达,结果正如李教授推测——农药中检测出超标的除草剂成分,属于明显的质量问题。更令人震惊的是,同批产品在周边三个贫困村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祁明整理好所有证据,准备向县里举报。然而,他还未动身,县里的通知先到了——因工作不力,导致扶贫产业遭受重大损失,祁明被暂停第一书记职务,回县里接受调查。
"放屁!"程晓阳一把抢过通知,"明明是他们的农药有问题!"
送通知的工作人员面无表情:"这是县里的决定。王主任说了,给你一天时间交接工作。"
祁明反而平静下来:"我明白了。请转告王主任,我会按时回去报到。"
工作人员走后,村委会里一片死寂。老马蹲在墙角吧嗒吧嗒抽旱烟,刘婶不停抹眼泪,其他村干部也都低着头。
"都打起精神来。"祁明强作笑颜,"我只是回去说明情况,又不是不回来了。合作社的工作不能停,程晓阳你多费心..."
"少来这套!"程晓阳突然暴怒,"你这一走,还能回来吗?他们明显是要灭口!"
祁明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更清楚,此时此刻,冲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程晓阳,我们出去走走。"
两人来到村后的山坡上,俯瞰着大片枯萎的药材田。曾经生机勃勃的土地,如今一片狼藉,就像岩山村刚刚燃起的希望,被无情掐灭。
"你打算怎么办?"程晓阳问。
"回去据理力争。"祁明目光坚定,"有检测报告在,他们不能一手遮天。"
"太天真了。"程晓阳摇头,"王立冬在县里经营多年,关系网盘根错节。你这点证据,他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搪塞过去。"
"那你说怎么办?"
程晓阳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有我的办法。"
祁明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别乱来!这事得按程序办!"
"程序?"程晓阳甩开他的手,"我爹等了一辈子程序,等到死了都没等来!"
两人不欢而散。祁明回到村委会,开始整理交接材料。傍晚时分,村委会外突然传来嘈杂声。祁明走出去,顿时愣住了——
几十个村民聚集在院子里,领头的李四手里捧着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按满了红手印。
"祁书记,这是我们全村人的联名信。"李四声音哽咽,"我们不能让你走!"
"乡亲们..."祁明喉头哽住,说不出话来。
老马走上前:"祁书记,你在岩山村这一年,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的。我们虽然穷,但不瞎。"
"就是!"有人喊道,"药材出事不怪你!是那些黑心商人害的!"
"祁书记不能走!"更多人附和。
祁明眼眶发热。这些朴实的村民,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着对他的信任和支持。这一刻,所有的委屈和压力都值得了。
"谢谢大家..."祁明深深鞠了一躬,"但我必须回去说明情况。我向你们保证,一定会查清真相,给大家一个交代!"
人群后方,程晓阳靠在门框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眼神复杂。
夜深人静时,祁明正在宿舍收拾行李,门被轻轻推开。程晓阳走进来,扔给他一个U盘:"拿着,关键时候用。"
"这是什么?"祁明疑惑地问。
"王立冬和兴旺农资的资金往来记录,还有他们故意采购劣质农药的聊天截图。"程晓阳轻描淡写地说,"我黑进了兴旺农资的电脑系统。"
祁明震惊地看着他:"你...这是违法的!"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别拿出来。"程晓阳耸耸肩,"明天我组织村民去县里请愿,给你造势。"
"不行!"祁明断然拒绝,"这样会把事情闹大,对村民不利!"
"就是要闹大!"程晓阳眼中燃着怒火,"闹到他们压不住为止!"
两人争执不下,最终各退一步——程晓阳只带五个村民代表去县里,理性表达诉求,不搞大规模请愿。
第二天清晨,祁明乘车返回县城。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岩山村,他握紧了口袋里的U盘。这一次,他不仅要为自己正名,更要为岩山村讨一个公道。
而此时的岩山村里,程晓阳正组织村民代表准备出发。他不知道的是,王立冬已经得到消息,正在布置一场更大的阴谋...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