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暗流涌动
六月的岩山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祁明站在坡地上,望着眼前一片郁郁葱葱的药材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柴胡已经长到齐腰高,淡黄色的小花在微风中摇曳;黄芩的紫色花朵点缀其间,像撒落的宝石。
"祁书记!"李四兴冲冲地跑来,手里捧着一把泥土,"您看这土,黑得流油!技术员说咱这药材长势比平原地区的还好!"
祁明接过土块捻了捻,确实肥沃湿润。自从上次抗旱成功后,村民们对药材种植的热情高涨,又有七户加入了合作社。更让他欣慰的是,村里开始有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来打听情况。
"李四,听说你儿子要回来了?"
李四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可不是嘛!在广州打工那个,说下个月就回来看地。要是真能挣钱,谁愿意背井离乡啊!"
正说着,一阵摩托车声由远及近。程晓阳骑着他那辆旧摩托停在田边,摘下头盔,额头上还有汗珠。
"祁明,县里来通知了。"程晓阳的表情有些凝重,"刚发到村委会邮箱。"
祁明心头一紧:"什么事?"
"新农村建设现场会,选在咱们村。"程晓阳递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着通知文件,"要求半个月内完成'四化两改'。"
"四化两改?"李四茫然地问。
"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改水改厕。"祁明快速浏览文件,眉头越皱越紧,"这至少要几十万资金,县里只给五万,剩下的要村里自筹..."
"又是这一套。"程晓阳冷笑,"给个名头,不给钱,最后要么糊弄,要么老百姓摊派。"
祁明合上手机:"我先回县里了解一下情况。合作社的事你多盯着点,技术员说下周该第一次追肥了。"
程晓阳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对了,我前天在县城看到王立冬了。"
"在哪?"祁明警觉起来。
"聚贤楼,跟几个老板模样的人吃饭。"程晓阳眼神锐利,"我偷拍了照片,其中一个我认识——前年来说要包地的张老板。"
祁明心头一震。前年失败的土地流转项目,正是王立冬主抓的。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照片发我一份。"祁明低声说,"我去县里顺便查查这个张老板的底细。"
回村委会简单收拾后,祁明搭上了去县城的班车。车窗外的田野飞速后退,他的思绪却飘向更远——如果真如猜测,王立冬在扶贫项目中中饱私囊,那么即将到来的新农村建设,会不会又是一场"刮地皮"运动?
县扶贫办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十几个驻村第一书记围坐长桌,主位上坐着扶贫办主任王立冬——一个五十出头的中年男人,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微微眯起,像时刻在算计什么。
"同志们,新农村建设是政治任务!"王立冬敲着桌子,"特别是岩山村,被选为现场会观摩点,这是荣誉,更是责任!"
祁明举手:"王主任,岩山村刚有起色,资金应该优先保障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能不能分步实施?"
王立冬的笑容僵在脸上:"祁明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新农村建设就是最大的产业!环境好了,还怕招不来投资?"
"可是村民更关心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
"够了!"王立冬突然提高声音,"年轻同志不要好高骛远!县里的决定是经过充分调研的,必须不折不扣执行!"
散会后,祁明被单独留下。王立冬关上门,语气忽然亲切起来:"小祁啊,我知道你想干实事,但也要讲政治嘛。这次现场会,书记县长都来,搞好了,对你前途大有好处。"
祁明沉默不语。王立冬拍拍他的肩:"资金问题,我帮你协调。不过..."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村里那个刺头程晓阳,你得管管。有人反映他到处打听前年的扶贫项目,这影响多不好。"
祁明心头一凛,表面却不动声色:"我会做他工作。"
走出县政府大楼,祁明立刻拨通了程晓阳的电话,简单说了情况,特别提醒他小心行事。
"晚了。"程晓阳的声音透着兴奋,"我刚查到,那个张老板是兴旺农资的大客户,而兴旺农资..."
"是王立冬侄女的公司。"祁明接过话头,"但这只能说明他们有业务往来,还不能证明什么。"
"等着,我还有料。"程晓阳压低声音,"小芳那个前男友,居然是兴旺农资的销售!"
祁明倒吸一口冷气:"这么巧?"
"不是巧合。"程晓阳咬牙切齿,"那混蛋接近小芳,就是冲着我来的。他以为能从她嘴里套话,打听我在查什么。"
"小芳没事吧?"祁明急忙问。
"现在没事了。"程晓阳的声音柔和了些,"那丫头知道被骗后,把对方套她的话全告诉我了。他们很紧张,说明我们摸对路了。"
挂断电话,祁明决定去县工商局再查查兴旺农资的底细。走在街上,他突然被人叫住。
"祁明!"
转头一看,是大学同学林峰,现在在县纪委工作。两人寒暄几句,林峰压低声音:"听说你在岩山村搞得不错?王秃子没少给你使绊子吧?"
祁明苦笑:"你也知道他?"
"老狐狸了,但藏得深。"林峰意味深长地说,"不过最近有人举报,说不定快收网了。"
祁明心头一跳:"什么举报?"
"不清楚细节,好像是关于扶贫资金挪用的。"林峰看了看四周,"你有线索可以找我。"
与林峰分别后,祁明的心情复杂起来。一方面,王立冬可能被调查是个好消息;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压力依然悬在头顶。他必须在不得罪县里的前提下,保住村民的药材田。
回村前,祁明特意去了趟农业局,请教如何平衡新农村建设和产业扶贫。老局长给他支了个招:"先集中搞个示范点应付检查,其他区域按你们原计划来。"
回村的班车上,祁明构思着折中方案。手机震动,程晓阳发来几张照片——王立冬和张老板同框的合影,还有一份模糊的合同残页,隐约可见"岩山村""土地流转""回扣"等字样。
"小芳前男友'不小心'落下的。"程晓阳附言,"原件已藏好。"
祁明握紧手机,心跳加速。这可能就是扳倒王立冬的关键证据!
班车驶入岩山村时,夕阳正染红山峦。村口聚集着一群人,祁明走近一看,竟是程晓阳带着十几个村民在清理路边杂草。
"这是?"祁明惊讶地问。
程晓阳直起腰,擦了把汗:"你不是说要新农村建设吗?咱们没钱搞大的,先把路边收拾干净总行吧?"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祁书记,咱们自己动手,能省点是点!""药材长得那么好,可不能耽误了!"
祁明喉头一哽。这些朴实的村民,宁愿自己多出力,也要保住脱贫的希望。他暗暗发誓,绝不辜负这份信任。
晚上,祁明和程晓阳在村委会熬夜修改新农村建设方案,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保住药材种植资金。程晓阳突然问:"如果举报王立冬,你会受牵连吗?"
祁明停下笔:"为什么这么问?"
"你是扶贫系统的,他是你上司。"程晓阳目光炯炯,"扳倒他,对你仕途没好处。"
祁明笑了:"我来岩山村,不是为了仕途。"
程晓阳盯着他看了几秒,点点头:"好,那我继续查。不过..."他犹豫了一下,"小芳可能得离开一段时间。"
"怎么了?"
"那丫头..."程晓阳叹气,"前男友的事对她打击很大。我表姑在省城开餐馆,让她去帮忙散散心,顺便避避风头。"
祁明理解地点头:"也好。等事情平息了再回来。"
两人工作到深夜,终于敲定了方案。走出村委会,满天星斗璀璨夺目。程晓阳突然说:"祁明,我以前错看你了。"
"嗯?"
"我以为你跟那些镀金干部一样,做做样子就走。"程晓阳仰头看着星空,"没想到你真把岩山村当回事。"
祁明心头一暖:"这是我的工作。"
"不,不只是工作。"程晓阳转向他,眼神真诚,"你是真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我爹说过,这样的官,才是好官。"
月光下,两个年轻人的手握在一起,许下了一个无声的誓言——为了岩山村,为了真相和正义,他们将并肩作战到底。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