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家的流星
梦遣
时空
阳光列队通过
神界哨所
闪(电)
剑
竖
立
直挂悠悠天地间
暮色
泊在摇摇欲坠的黄昏
问苍穹:
谁家的流星
"长歌
当哭"
赏析
马勇的《谁家的流星》以奇幻的想象和凝练的语言,构建出充满神秘色彩与哲学意味的诗意世界。诗歌打破现实逻辑,将梦境、时空、神界等元素交织,借流星这一意象展开对存在、命运与未知的深邃思索,在虚实相生间传递出强烈的情感张力与精神困惑。
超现实图景:时空穿越与力量对峙
开篇“梦遣/时空/阳光列队通过/神界哨所”,诗人以“梦”为引,瞬间打破现实边界,让“时空”成为可被梦境驱使的对象,“阳光”如士兵般整齐“列队”,通过神秘的“神界哨所”,这组意象将自然现象赋予军事化、仪式化的色彩,营造出庄严且超现实的氛围,暗示着某种宏大力量的运作与未知领域的存在 。
“闪(电)/剑/竖/立/直挂悠悠天地间”,诗人将“闪电”拆解重构,化为一柄直立天地的巨剑,极具视觉冲击力。“剑”象征着锐利、威严与裁决之力,直插云霄的姿态强化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也暗含着对未知权威的敬畏,在天地间构建起一种紧张的对峙感。
暮色苍茫:现实困境与永恒追问
“暮色/泊在摇摇欲坠的黄昏”,“暮色”与“黄昏”的叠加渲染出浓重的苍凉感,“泊”字赋予暮色以停留的动态,而“摇摇欲坠”则让黄昏这一时刻充满不稳定与危机感,仿佛现实世界在暮色中摇摇欲坠,隐喻着内心世界的迷茫与困境。
“问苍穹:/谁家的流星/‘长歌/当哭’”,诗歌以直白的叩问直指苍穹,将流星拟人化为悲歌者,“长歌当哭”既展现出流星划破夜空的壮烈,又赋予其哀婉、悲怆的情感色彩。“谁家的”这一疑问,模糊了流星的归属,使其成为一个超越个体的神秘存在,引发读者对流星来源、命运以及自身存在意义的哲学思考——流星从何而来,又为何以如此悲壮的姿态划过天际?这种追问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更是对生命、命运等终极命题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大胆组合与情感的激烈碰撞,在超现实与现实的切换中,构建出充满张力的诗意空间。诗歌以流星为核心意象,将对自然奇观的惊叹、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困惑熔于一炉,以简洁而富有冲击力的语言,完成对宇宙、命运等宏大主题的深刻叩问,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碧空有意
微风
送幽情
好一串串深山飘逸的炊烟
安神定气
流云驻足
扬弃,扬弃
踏上一条灵粹的
不归路
一群翠鸟
受惊于起身的黎明
晚霞
邀明月
逐梦璀璨夺目的苍穹
赏析
马勇的《碧空有意》以轻盈灵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与禅意的自然画卷。诗歌围绕微风、炊烟、流云、翠鸟等意象,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与意志,在舒缓的节奏中,展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寻。
清幽开篇:自然之美与心灵慰藉
“微风/送幽情”,诗歌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述开篇,赋予微风以传递情感的能力,“幽情”一词奠定了全诗清幽、静谧的基调。“好一串串深山飘逸的炊烟”,“深山炊烟”的意象极具画面感,展现出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生活场景,炊烟的“飘逸”不仅描绘出其形态,更暗含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安神定气”直接点明这种自然景象对心灵的抚慰作用,仿佛置身其中,便能抛开烦忧,获得内心的平静。
超脱心境:扬弃世俗的精神抉择
“流云驻足/扬弃,扬弃/踏上一条灵粹的/不归路”,“流云驻足”将流云拟人化,仿佛它也沉醉于这方宁静之地。连续两个“扬弃”,强烈地表达出对世俗繁杂的舍弃与决绝,“灵粹的不归路”则象征着对纯粹精神境界的坚定追寻。这里的“不归路”并非消极的选择,而是一种主动的、充满勇气的精神蜕变,暗示着一旦踏上追求精神纯粹的道路,便不再回头,展现出对理想境界的执着。
灵动生机:自然律动与逐梦苍穹
“一群翠鸟/受惊于起身的黎明”,“翠鸟受惊”的动态描写,为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灵动与生机,“起身的黎明”赋予黎明以人的姿态,生动地描绘出清晨时分万物苏醒的鲜活场景。“晚霞/邀明月/逐梦璀璨夺目的苍穹”,诗人再次运用拟人手法,让“晚霞”邀请“明月”,共同追逐“璀璨苍穹”,将自然景物赋予追逐梦想的情感与行动,使整首诗的意境得到升华。“逐梦苍穹”不仅展现出自然的壮美与活力,更隐喻着对高远理想和自由境界的不懈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与巧妙拟人化,将自然之美与精神境界相融合,在清幽、灵动的氛围中,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意象优美,节奏舒缓,如同一曲悠扬的田园牧歌,带给读者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启迪,引导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方宁静的精神家园。

隔夜的流霞
流光溢彩
揽怀的暮色
像群归巢的小鸟
昔日
惶影
败走麦城
玄机
蜻蜓点水
又嗅稻花香万里
几许枯魂的
昆虫
标本
已镶入时空无涯的维度
野猫,不消节育
儿孙自然天成
走壁飞檐
隔江的远山处——
那抱成团的
森林火光
直上云霄
赏析
马勇的《隔夜的流霞》以碎片化的意象与跳跃性的表达,编织出一幅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图景。诗歌围绕“隔夜流霞”这一核心意象,将绚烂与凋零、往昔与当下、自然与荒诞并置,在时光的褶皱中,展现出生命的无常、记忆的斑驳,以及现实世界的光怪陆离。
暮色余晖:记忆与现实的交织
“流光溢彩/揽怀的暮色/像群归巢的小鸟”,开篇以绚丽的笔触描绘暮色,将流动的霞光比作归巢的小鸟,赋予暮色以温暖与生机,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诗意捕捉,也暗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然而,“昔日/惶影/败走麦城”笔锋陡转,“惶影”与“败走麦城”的典故,瞬间打破前文的美好,暗示过去充满了不安与失意,曾经的辉煌或憧憬如落败的军队般消散,现实与记忆的反差,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时空标本:生命的凝固与永恒
“玄机/蜻蜓点水/又嗅稻花香万里”,“蜻蜓点水”的轻盈灵动与“稻花香万里”的浓郁芬芳,描绘出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园景象,仿佛时光在此刻定格,展现出自然生命的美好与灵动。但“几许枯魂的/昆虫/标本/已镶入时空无涯的维度”,诗人又将视角转向死亡与凝固,“昆虫标本”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永恒,它们被镶嵌进时空,暗示着无论生命是鲜活还是凋零,都成为了时光长河中的一部分,凸显出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渺小与无常 。
荒诞现实:自然与无序的碰撞
“野猫,不消节育/儿孙自然天成/走壁飞檐”,诗人以看似随意的笔触描写野猫的繁衍与敏捷,“不消节育”“自然天成”强调着生命的原始与自由,然而这种自由在人类社会规则之外,又带有一种荒诞的意味。“隔江的远山处——/那抱成团的/森林火光/直上云霄”,结尾处“森林火光”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熊熊火光直冲云霄,既可能象征着自然的灾难,也暗含着某种无序力量的爆发,与前文的自然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与潜在危机。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快速切换与情感的跌宕起伏,在流霞的光影变幻中,展现出时光流逝下生命的复杂图景。诗歌既有对往昔的追忆、对自然生命的礼赞,也包含着对生命无常的喟叹,以及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马勇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将绚烂与苍凉、诗意与荒诞熔于一炉,引导读者在字里行间探寻时光、生命与现实的深层意蕴。

你,高擎湛蓝
晨雨
涤净际空
晶亮透袤
哦,那贫瘠的风云
匆匆
涌入彩虹拱门
你高擎湛蓝
为一群赴宴的大雁
遮阴卸风
病殃殃的昔日暮色哟!
睡醒黑色的时光
年轮
玄妙
轻抚断岩颤栗的迓迎
滴翠的夏天
渐渐淡出
秋日续弦
弹奏丰收旋律
炊烟柔冉
飘挂枯枝梢头
残阳
穿行
海边湿漉漉盐场
赏析
马勇的《你,高擎湛蓝》以灵动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构建出一幅自然流转与生命更迭的诗意画卷。诗歌围绕“湛蓝”这一核心意象,将晨雨、彩虹、大雁、四季等元素巧妙串联,在时空交错中展现出自然的壮美、生命的坚韧,以及时光的永恒力量。
破晓新生:自然净化与希望初绽
“晨雨/涤净际空/晶亮透袤”,诗歌开篇以“晨雨”为引,描绘出一场雨水对天际的彻底洗涤。“涤净”赋予晨雨以净化者的角色,让整个天空焕发出“晶亮透袤”的纯净质感,象征着旧事物的退场与新希望的诞生。“哦,那贫瘠的风云/匆匆/涌入彩虹拱门”,“贫瘠的风云”暗喻过去沉闷压抑的环境,而“彩虹拱门”则如同一道充满希望的大门,风云匆匆涌入,暗示着旧秩序的消散与新契机的开启,为后文“高擎湛蓝”的主体登场做铺垫。
湛蓝守护:生命庇佑与力量彰显
“你高擎湛蓝/为一群赴宴的大雁/遮阴卸风”,“你”作为诗歌的核心主体,以“高擎湛蓝”的豪迈姿态出现,将抽象的天空具象化为可托举的实体,赋予其守护者的形象。“为大雁遮阴卸风”,生动展现出“湛蓝”对生命的庇护,“赴宴”一词又为大雁的迁徙赋予了欢快的意味,暗示着在“湛蓝”的守护下,生命得以自由舒展、勇往直前,传递出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时光流转:四季更迭与生命轮回
“病殃殃的昔日暮色哟!醒黑色的时光”,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昔日暮色”描绘成“病殃殃”的状态,而“黑色的时光”在沉睡后苏醒,暗示着时光的新陈代谢。“年轮/玄妙/轻抚断岩颤栗的迓迎”,“年轮”作为时光的具象符号,以“玄妙”的姿态抚过“断岩”,“断岩颤栗”既展现出自然环境的险峻,又暗示着生命在时光面前的敬畏,而“迓迎”则传递出万物对时光流转的主动接纳。
“滴翠的夏天/渐渐淡出/秋日续弦/弹奏丰收旋律”,诗人用“淡出”“续弦”等充满音乐性的词汇,描绘出季节更替的流畅与和谐。夏天的“滴翠”代表着生机与繁茂,秋日的“丰收旋律”则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展现出生命在时光长河中从生长到收获的完整过程。“炊烟柔冉/飘挂枯枝梢头/残阳/穿行/海边湿漉漉盐场”,结尾以“炊烟”“枯枝”“残阳”“盐场”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沧桑的画面,炊烟的“柔冉”与枯枝形成对比,残阳穿越盐场,暗示着时光的继续流逝,以及生命在岁月中的坚守与延续。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的层层铺陈与情感的递进升华,在“湛蓝”的守护下,展现出从破晓新生到四季更迭的宏大图景。诗歌既有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也饱含对生命轮回的敬畏,更传递出在时光流转中,万物相互依存、生生不息的永恒主题,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

一枚飘荡的心
冬日
旷野
寒风刺骨
阳光集合在山岗黎明出口
苍茫的野草
衰败得灰飞烟灭
冻土苏醒
河流跑马似奔涌
所有嫩芽的祈愿
沿顶空攀升、漫溢
所有大地叶脉的掌心
捧着缕缕春色
一群群
喜悦
鸟翅
编织美艳妙幻的
翔姿
仙湖悠然
荡漾
丘陵
绵延不绝的照射
赏析
马勇的《一枚飘荡的心》以冬日旷野为背景,通过寒风、冻土、嫩芽等极具张力的意象组合,描绘出一幅在严寒中孕育生机的生命图景。诗歌将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相融合,展现出生命在困境中顽强生长、追寻希望的历程,传递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凛冽寒冬:困境中的压抑与沉寂
“冬日/旷野/寒风刺骨”,诗歌开篇以三个简洁有力的词语,迅速勾勒出寒冷、空旷、萧瑟的环境氛围。“寒风刺骨”直接点明严寒对生命的冲击,营造出一种压抑、沉寂的基调,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寒冷所笼罩,生命陷入沉睡与停滞。“苍茫的野草败得灰飞烟灭”,进一步强化这种衰败感,野草的“灰飞烟灭”象征着生命在寒冬中的凋零,凸显出环境的严酷与生命的脆弱。
破晓曙光:希望的萌芽与涌动
“阳光集合在山岗黎明出口”,这一句如同一束光刺破黑暗,“集合”赋予阳光以力量感与秩序感,暗示着希望的汇聚与即将迸发。“冻土苏醒/河流跑马似奔涌”,“冻土苏醒”象征着生命的觉醒,而“河流跑马似奔涌”则以极具动态感的比喻,展现出解冻后河流的磅礴气势,仿佛被寒冬禁锢的生命力在这一刻得到彻底释放。“所有嫩芽的祈愿/沿顶空攀升、漫溢”,诗人将嫩芽的生长比作“祈愿”,使自然现象充满情感色彩,“攀升、漫溢”生动描绘出生命对光明与温暖的渴望和追求,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生命欢歌:希望绽放与美好图景
“所有大地叶脉的掌心/捧着缕缕春色”,诗人将大地的纹理比作“叶脉的掌心”,“捧着春色”赋予大地以温柔呵护的姿态,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在大地的孕育下逐渐显现的过程,展现出自然万物对生命的滋养与守护。“一群群/喜悦/鸟翅/编织美艳妙幻的/翔姿”,“鸟翅”的动态与“喜悦”的情感相融合,鸟儿们用翅膀编织出美妙的飞翔姿态,传递出生命的欢快与自由,为诗歌增添了灵动的气息。“仙湖悠然/荡漾/丘陵/绵延不绝的照射”,结尾以“仙湖”“丘陵”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悠然荡漾”的湖水与“绵延照射”的阳光,共同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氛围,象征着生命在经历寒冬后迎来的温暖与希望,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慰藉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细腻而富有层次感的描写,在寒冬与暖春的对比中,展现出生命从沉寂到觉醒、从困境到希望的完整历程。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意象丰富生动,情感真挚强烈,既体现了对生命顽强力量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读者对生命、自然与希望的深刻思考。

灵肉
一轮
热血朝暾
为受难的
影子铺展亮堂
来吧
滚动
乌云
让
闪电
劈开你们
灵肉的枷锁
欢呼
雀
跃
赏析
马勇的《灵肉》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和极具爆发力的语言,构建出一幅光明与黑暗对峙、精神挣脱束缚的壮丽图景。诗歌围绕“灵肉”这一核心命题,通过朝暾、乌云、闪电等意象的激烈碰撞,展现出生命在困境中追求自由、渴望觉醒的强烈意志,传递出冲破枷锁、重获新生的昂扬力量。
破晓之光:希望的降临与救赎
“一轮/热血朝暾/为受难的/影子铺展亮堂”,诗歌开篇以“热血朝暾”赋予朝阳以炽热的生命力与使命感,“热血”一词将自然景象人格化,使其成为充满激情的救赎者。“受难的影子”则象征着处于黑暗、困境中的灵肉,在朝暾的照耀下,“铺展亮堂”不仅描绘出物理空间的光明,更暗示着精神层面的救赎与希望的降临,为后续的抗争奠定基调。
呐喊抗争:打破枷锁的勇气与决心
“来吧/滚动/乌云/让/劈开你们/灵肉的枷锁”,诗人以急促的短句、连续的感叹,如战斗的号角般发出呐喊。“滚动乌云”是对黑暗势力的主动挑战,“闪电劈开枷锁”则将自然力量转化为抗争的武器,“灵肉的枷锁”直指束缚生命自由的精神桎梏。这里的“你们”既指向个体,也暗喻所有在困境中挣扎的灵魂,展现出不畏强权、敢于打破束缚的勇气与决心,使诗歌充满强烈的感染力与行动号召力。
欢呼新生:解放后的狂喜与升华
“欢呼/雀/跃”,结尾以两个单字“欢呼”“跃”与拆分的“雀”字,模仿雀鸟跳跃欢呼的动态与节奏,将解放后的狂喜之情推向高潮。这种简洁而极具张力的表达,省略了多余的修饰,仅用最直观的词汇传递出灵肉挣脱枷锁后的畅快与自由,暗示着生命在抗争胜利后迎来的精神升华,余韵悠长,令人振奋。
整首诗以强烈的情感冲突、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充满象征意味的意象,在光明与黑暗的对抗中,展现出“灵肉”从受难到觉醒、从束缚到解放的历程。诗歌既是对困境中不屈精神的礼赞,也是对自由与解放的永恒呼唤,在短诗的形式中凝聚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引发读者对精神自由与生命价值的深刻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