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替儿女尽孝,却常挨打骂?养老护理员的辛酸,值得被看见与尊重!
文/陆金花
十年来,我作为志愿者(义工)经常到社会福利院为卧床的老人们免费理发,护理员的耐心、孝心、细心我一直看在眼里。
年前,我娘(孩子奶奶)在炕前不小心,把大腿摔骨折,医院手术后接回家,我们照顾了一个月,耐心为母亲擦屎把尿,因都有本质工作,还没到退休年龄,无奈之下把母亲送进了社会福利院,每周至少一次的看望与探访,我与护理员姐姐们加了微信拉近了距离,更加了解了她们的日常工作与难以启齿的心酸!
我想为养老护理员这份职业发声,呼吁全社会尊重为很多儿女尽孝的她们。
凌晨五点,当城市还在沉睡,养老院里的她们已经穿梭在各个房间。给失能老人翻身、更换纸尿裤、准备晨间洗漱……这些在家人看来都难以启齿的事,却是她们每天重复数十次的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王姐上周刚被一位情绪失控的失智老人抓伤了手臂,家属来探望时,还因为护理员没及时回应而劈头盖脸骂了十分钟。
这不是个例,而是养老护理行业里藏着的普遍困境。总有一些人认为,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不过是简单地照顾老人,陪老人聊聊天罢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远不止于此,她们不仅需要具备照顾老人的能力,还得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这一工作要求从业者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并且能够吃苦耐劳。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养老护理员这个群体,他们,是替子女尽孝的 “幕后英雄”,却常常在默默奉献中遭遇委屈与不公。我始终觉得,她们的地位,该放在养老行业最核心的位置,提升地位应成行业共识。
一、她们的辛苦,藏在不被看见的细节里
没做过养老护理工作的人,永远不懂其中的分量。这份工作需要的不仅是体力,更要放下所谓的“面子”:凌晨四点的护理站,护理员可能正蹲在地上给老人擦大便,用棉签一点点清理肛周的污渍;为了让吞咽困难的老人喝下半碗粥,要把勺子举到自己嘴边先试温度;给失智老人剪指甲时,可能冷不防就被挥来的梳子砸中太阳穴。
这些场景,是护理员们的日常。给瘫痪老人翻身时,蹭到排泄物是常有的事;帮失能老人洗澡,得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情绪激动的老人抓伤、咬伤。一项行业数据调研显示,38.2%的护理员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言语侮辱,12.7%经历过推搡、抓挠等肢体冲突。
有一位刚入职的新人,给一位失能老人吸痰时,管子刚插进喉咙,老人突然剧烈咳嗽,痰液溅了她一脸。当时她差点呕吐,却看见带她的师傅面不改色地继续操作,平淡的说:“干这行,先得把自己的面子放地上。”
二、她们在填补,我们 “想孝而不能” 的缺口
养老行业有个残酷的现实:一头部养老集团调研数据显示,63%的成年子女承认,面对失能父母的长期照护,自己存在体力、心理或时间上的“能力断层”。而护理员们,正替我们填补着这个缺口。
她们要记住每位老人的用药时间、饮食禁忌,甚至是那些零碎的小习惯——哪位老人吃降压药必须就着山楂片,哪位老人睡前得听一段老歌,哪位老人闹情绪时,提一句年轻时的往事就能平静下来。这些事,无关职责,关乎人性的耐心与善意。
给吞咽困难的老人喂一顿饭要四十分钟,每口饭得掰成黄豆大小;为预防褥疮,每两小时给瘫痪老人翻身一次,夜班护工一晚上要醒五六次。这些子女“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护理员们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有人说“养老院环境好就行”,可当老人卧床不起,面临的终究是吃喝拉撒这些最琐碎的事。我们干着自己的本质工作,永远不会遇到这些场景,可护理员们每天都在经历。她们的付出,远不止“照顾”二字能概括。
三、她们的委屈,不该成 “行业常态”
家属一句“不就是照顾人吗”,轻描淡写间,忽略了护理员的所有努力。有护理员被家属指着鼻子骂“连保姆都不如”,转身却继续给老人换弄脏的床单;有人被投诉“动作太慢”,却在没人时默默给老人揉肿胀的脚踝。
更让人无奈的是,护理员的辛苦常被当作“理所当然”。全国养老护理员平均月薪不足五千,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才三千左右,却要承担着堪比医生的细致、护士的耐心,还要加上一份超越职责的共情。有的老人脑萎缩,说自己的儿女死了,她们会耐心的说:“没死啊,不是昨天刚来看您了嘛”,有的老人总糊里糊涂的找存单,她们就找张纸条塞进老人手里攥着。他们会因为老人一句无意识的关心而感动落泪,也会因为家属的无端指责而偷偷掉泪。
有护理员在家人生病时,因为院里老人离不开人而无法回去照顾;有年轻的姑娘,为了让失智老人能多吃一口饭,花了多少心思研究菜谱。他们的委屈,往往被一句“习惯了”轻轻带过,可谁又该习惯这份不被尊重?
善待护理员就是善待入住长者,只有护理员有好的工作情绪,她们才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态度。
写在最后:尊重她们,就是尊重未来的我们
养老这件事,从来不止是 “照顾身体”。护理员们做的,是帮我们守住父母最后的尊严,替我们完成那些 “力不从心” 的尽孝责任。她们的工作,是在替无数家庭尽一份心、尽一份力。
我们总说 “百善孝为先”,可当父母真的需要最贴身的照顾时,多数人却退到了 “旁观者” 的位置。而护理员们,这些普通人,接过了我们递不出的担子。她们的价值,却从来没被真正算清过。
尊重护理员,不该只是一句口号。可以是一句真心实意的 “谢谢”,这是对她们工作的理解与认可,是在她们受委屈时能说句公道话。毕竟,今天她们替我们照顾的老人,明天可能就是我们自己。一个懂得尊重守护者的社会,才能真正让人老有所依。
养老护理员,她们不是圣人,却在用平凡的身躯,扛起了本不该由她们一人扛下的重担。她们值得被温柔以待,值得被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作者简介:
陆金花,女,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人,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