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七里香蜜的初步检测结果出来了!"
马会长洪亮的声音在合作社会议室里回荡。小满、苏阳和几位核心社员立刻围拢过来,屏息等待下文。
"不可思议!"马会长挥舞着检测报告,"这种蜜含有一种从未记录过的活性成分,能显著促进胰岛素分泌!省医科大已经将它命名为'满阳素'——取自你们两位发现者的名字。"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小满接过报告,手指微微发抖。各项数据远超预期,这意味着七里香蜜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还有更惊人的。"马会长压低声音,"我们查阅古籍发现,明代《本草拾遗》中记载过一种'紫蕊蜜',描述与七里香蜜完全吻合。它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宫,后来因战乱失传..."
苏阳若有所思:"所以这不是新发现,而是失传技艺的重现。"
"没错!"马会长激动地说,"而且根据记载,最佳采蜜期就在下个月满月时。我们得抓紧准备!"
会议结束后,小满和苏阳留下来商讨细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映得那份检测报告闪闪发光。
"我查了爷爷的笔记,"小满翻开那本发黄的手册,"七里香每年只开花一次,花期七天,必须在第三天清晨采集,才能保证最佳活性。"
苏阳凑近查看,他的呼吸轻轻拂过小满的耳际:"笔记上还说需要特殊工艺处理...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奶奶说是爷爷自创的密码。"小满苦恼地摇头,"她只记得需要用到松木炭和山泉水,具体比例记不清了。"
"别急,我们慢慢试验。"苏阳安慰道,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明天省电视台要来采访,你准备好了吗?"
小满顿时紧张起来:"一定要我去吗?你更擅长这个..."
"你可是'青山蜜'的灵魂人物。"苏阳笑着碰碰她的肩膀,"再说了,上次那个拥抱...我们还没好好谈谈呢。"
小满的脸刷地红了。那天晚上苏阳确实抱了她,还说有话要说,却被奶奶的电话打断。之后两人都忙于七里香的发现,谁也没再提起那个未完成的告白。
"我..."她正不知如何回应,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
"打扰了。"一个陌生女子站在门口,约莫四十多岁,穿着考究的西装套裙,"请问林小满理事长在吗?"
小满起身相迎:"我就是。您是?"
"康瑞制药研发总监,刘芸。"女子递上名片,目光却一直打量着苏阳,"这位是苏阳技术员吧?久仰大名。"
苏阳疑惑地接过名片:"刘总监有何贵干?"
刘芸微微一笑:"我们公司对'满阳素'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与贵社合作开发降糖药物。这是合作方案,请过目。"
她从公文包取出一份装帧精美的文件。小满翻开第一页,就被那个数字惊到了——首期投资五百万!
"条件很优厚。"刘芸自信地说,"康瑞在糖尿病药物领域有二十年经验,能最大限度发挥'满阳素'的价值。"
小满快速浏览条款,眉头渐渐皱起:"但这里要求独家买断七里香蜜的药用开发权..."
"商业惯例而已。"刘芸轻描淡写地说,"我们投入巨大,自然需要保障。"
苏阳突然问道:"刘总监认识周世昌吗?"
刘芸的表情瞬间僵硬,又迅速恢复:"听说过,那个商业间谍嘛。康瑞是正规上市企业,不会做那种事。"
她的反应没逃过小满的眼睛。送走刘芸后,小满立刻给马会长打电话咨询。
"康瑞确实是大公司,"马会长沉吟道,"但业内风评两极。他们曾因压价收购民间药方引发争议...你们要谨慎。"
当晚,小满辗转难眠。五百万对合作社是天价,但交出控制权又心有不甘。她起身来到后院,意外发现苏阳也在七里香植株旁沉思。
"你也睡不着?"小满轻声问。
月光下,苏阳的侧脸线条分明。他递给小满一封信:"今天刘芸来后,我总觉得不对劲。这是父亲留下的信,我一直没勇气看完..."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小满借着月光读起来,突然倒吸一口冷气:"这...这不可能!"
第十八章
信中提到,二十年前,苏阳父亲苏明远在一次下乡指导时,偶然发现了一位老蜂农的秘方笔记。老蜂农姓林,住在青山村...
"是我爷爷!"小满声音发抖,"你父亲认识我爷爷!"
苏阳点点头,继续读信。原来苏明远本想帮林爷爷申请专利保护,却意外发现一家制药公司正在寻找这个秘方。他警告林爷爷不要轻易相信外人,却在返程时遭遇"山体滑坡"...
"父亲从不走那条险路。"苏阳眼眶发红,"那天他特意打电话告诉母亲,说有重要发现,要绕道去县里汇报..."
小满浑身发冷:"你是说...那不是意外?"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震惊与愤怒。太多的巧合——同样是蜂产品秘方,同样是制药公司,同样是"意外"...
"康瑞...周世昌..."苏阳喃喃自语,"必须查清他们的关系!"
第二天一早,小满刚打开合作社大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十几家媒体长枪短炮堵在门口,最前面站着的正是刘芸!
"林理事长!"刘芸热情地迎上来,"我带媒体朋友来采访七里香蜜的发现过程,不介意吧?"
没等小满回应,记者们已经蜂拥而入,闪光灯亮成一片。刘芸更是熟门熟路地介绍起"康瑞与青山蜜的战略合作",仿佛一切已成定局。
"抱歉,我们还没同意合作!"小满大声说,却被嘈杂的人声淹没。
关键时刻,苏阳带着村委会的人赶来控场。混乱中,小满注意到一个记者悄悄采集了七里香植株的样本,而刘芸则不断试图接近爷爷的那本笔记...
"请大家有序离开!"苏阳夺过扩音器,"正式发布会将另行通知!"
好不容易清场后,小满气得浑身发抖:"他们这是明抢!"
"比想象的更棘手。"苏阳面色凝重,"我刚才查了,康瑞的大股东是一家外资药企,而周世昌曾经在那工作过..."
正说着,小满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奶奶的声音带着哭腔:"小满,有人闯进家里翻东西!你爷爷的笔记...不见了!"
小满和苏阳飞奔回家。屋里一片狼藉,奶奶坐在堂屋,手里攥着半张残页——那是笔记中关于七里香处理工艺的关键部分,幸好奶奶一直贴身保管。
"是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奶奶颤抖着说,"他抢走了本子,我拼命扯下了这一页..."
苏阳立刻报警,同时联系了马会长。经查证,那个"记者"根本不是媒体的人!
"他们拿走了笔记,但没有最关键的部分。"小满小心地将残页夹入书中,"现在怎么办?"
苏阳沉思片刻:"按原计划,明天省电视台的采访照常进行。我们要公开真相,借媒体之力保护七里香!"
当晚,两人通宵达旦地研究那张残页。上面除了密码般的符号,还有一行小字:"七里香蜜,满月采,松炭滤,山泉兑,三蒸三晒..."
"我明白了!"凌晨时分,小满突然跳起来,"这些符号不是密码,是比例!看,这个像松果的图案代表松炭用量..."
天光微亮时,他们终于破译了全部工艺。现在,就等满月采蜜了。
第十九章
省电视台的采访如期进行。面对镜头,小满落落大方地介绍了七里香蜜的发现过程,以及它对糖尿病患者的潜在价值。
"有传言称,贵社已经与制药公司达成合作?"记者突然问道。
小满看了一眼身旁的苏阳,坚定地摇头:"我们确实收到了合作邀约,但七里香蜜属于全体社员共同所有,任何决定都需要民主商议。"
"更重要的是,"苏阳接过话题,"我们发现二十年前的一起'意外事故',可能与七里香蜜有关联..."
他简要讲述了父亲和林爷爷的故事,虽然没有直接指控,但暗示两家制药公司可能存在关联。这段采访当晚就在全省新闻中播出,引发轩然大波。
第二天,县里成立了联合调查组,重新审查苏明远当年的死亡案件。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位康瑞的前员工主动联系媒体,爆料公司曾多次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民间秘方!
舆论迅速发酵。刘芸匆匆召开记者会,声称康瑞与周世昌毫无关系,对二十年前的事更是一无所知。但已经没人相信她了。
满月前夜,小满和苏阳带着几个可靠社员,悄悄前往鹰嘴崖采集七里香花蜜。月光如水,将山崖照得如同白昼。
"爷爷说必须在花开第三天采集,"小满小心地将吸蜜器贴近花朵,"这时候活性成分达到峰值。"
工作持续到凌晨。当他们带着珍贵的花蜜回到村里时,发现合作社门口停着几辆警车。
"林小满同志吗?"一位警官走上前,"犯罪嫌疑人周世昌已经落网,他供认受刘芸指使盗窃养蜂笔记。这是搜查令,我们在康瑞办公室找到了笔记原件。"
小满喜出望外,更让她惊喜的是,警官还递给她一个文件袋:"这是在整理苏明远同志遗物时发现的,应该交给你。"
文件袋里是一份泛黄的专利申请草稿,申请人处赫然并列着苏明远和林爷爷的名字!最后一页还附着张老照片——年轻的苏明远搂着林爷爷的肩膀,两人举着蜂蜜罐子,笑得灿烂。
"原来他们不仅是认识..."小满哽咽着将照片递给苏阳,"他们是合作伙伴,是朋友!"
苏阳轻轻抚过照片上父亲年轻的面容,泪水无声滑落。二十年的谜团,终于揭晓。
第二十章
七里香蜜的成功提取,成为"青山蜜"品牌的转折点。按照林爷爷的秘方,小满和苏阳精心制作了第一批成品,送往省药检所检测。
结果令人振奋——"满阳素"含量是普通蜂蜜的五十倍!消息一出,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但这一次,小满没有急于扩大生产。
"七里香是濒危植物,"她在社员大会上说,"我们不能竭泽而渔。我提议建立保护基地,人工培育七里香,同时只限量生产药用蜜。"
全票通过。更让人欣慰的是,县政府将鹰嘴崖划为自然保护区,严禁商业采集。而康瑞制药因涉嫌商业间谍和不正当竞争,被立案调查。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小满和苏阳来到后山,将精心培育的七里香幼苗移栽到新建的保护基地。省农科院的专家全程指导,马会长也亲自到场。
"你们创造了一个奇迹。"马会长感慨道,"不仅发现了珍稀植物,更找到了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
忙到日落时分,众人陆续离去。小满和苏阳留在基地,检查最后一株幼苗的生长情况。
"看,它活得多好。"小满轻抚嫩绿的叶片,突然感到苏阳从背后环抱住她。
"小满,"他的声音有些颤抖,"还记得那天晚上我没说完的话吗?"
小满转过身,直视他的眼睛:"现在可以说了。"
"我爱你。"苏阳一字一句地说,"不是因为你发现了七里香,不是因为你创建了'青山蜜',只是因为你是你——那个倔强、勇敢、善良的林小满。"
小满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她听过最动人的告白。
"我也爱你。"她踮起脚尖,在他唇上轻轻一吻,"从你冒雨来村里那天起,或许更早..."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融合在一起,就像二十年前那张老照片上的两个身影。七里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见证这段跨越时空的缘分。
远处,新一批"青山蜜"正装车运往省城。瓶身上新添了一个小小的标志——两片叶子环抱一滴蜜,象征着保护与利用的完美平衡。
而在更远的未来,等待他们的或许还有更多挑战,但此刻,在这片洒满阳光的山坡上,一切都刚刚好。
[全文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