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合作社成立大会那天,青山村比过年还热闹。村委会门前支起了大红拱门,县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来回穿梭,连镇长都亲自来剪彩了。
小满穿着苏阳送的那枚蜜蜂胸针,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手心里全是汗。台下坐满了乡亲们,还有周边村子的养蜂户,都眼巴巴地看着她。
"下面,请青山蜜合作社理事长林小满同志讲话!"主持人的声音通过大喇叭传遍全场。
掌声雷动。小满深吸一口气,走到话筒前。她事先准备的演讲稿此刻在口袋里仿佛有千斤重。
"乡亲们..."她的声音有些发抖,目光扫过台下熟悉的面孔,最后落在第一排的苏阳身上。他冲她点点头,眼神里满是鼓励。
"咱们青山村的蜂蜜,以后就叫'青山蜜'了!"小满突然抛开稿子,大声说道,"县里给咱们投了五十万启动资金,省农科院的专家下周就来驻点指导!"
台下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老蜂农激动得直抹眼泪——他们祖祖辈辈养蜂,从来没想过能做成这么大事业。
"第一批订单已经下来了,"小满越说越自信,"省城的三家超市,还有县里的特产店,都要咱们的蜜!"
大会结束后,乡亲们围着合作社的展台,争相查看新设计的蜂蜜包装——淡绿色的玻璃瓶,印着青山轮廓的标签,既古朴又精致。
"这包装真漂亮!"王婶爱不释手地捧着一瓶样品,"比赵富贵那些强多了!"
小满笑着解释:"这是苏阳专门请省城设计师做的,用的是环保材料。"
正说着,苏阳领着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走过来:"小满,这位是省城惠康超市的采购部李经理,想跟咱们谈谈长期合作。"
李经理热情地握住小满的手:"林理事长年轻有为啊!我们超市很看好'青山蜜'的品牌前景,准备放在全省门店的精品区销售。"
小满惊喜地看向苏阳,后者冲她眨眨眼。她知道,这一定是他暗中牵线的结果。
签约仪式上,当小满和李经理共同揭开"战略合作伙伴"的铜牌时,闪光灯亮成一片。那一刻,她恍惚觉得,过去所有的挫折和泪水都值得了。
晚上,合作社在村广场摆了二十桌庆功宴。酒过三巡,林大山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站起来:"闺女,爹以前错怪你了!你比爹有出息!"
小满赶紧扶住父亲:"爸,您少喝点..."
"我没醉!"林大山大手一挥,转向苏阳,"苏技术员,不,苏站长!我闺女就交给你了!你们好好干,把咱们青山蜜卖到全国去!"
全场哄堂大笑。小满羞得满脸通红,偷偷瞥了眼苏阳,发现他的耳根也红透了。
宴席散后,小满和苏阳并肩走在村间小路上。夜风轻拂,带着稻谷的清香。
"今天真像做梦一样。"小满轻声说。
苏阳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这才是开始。我有预感,'青山蜜'会走得很远。"
月光下,他的眼睛亮得惊人。小满突然有种冲动,想告诉他自己的所有想法、所有梦想...但最终,她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嗯,我们一起。"
第十四章
第一批"青山蜜"上市后反响出奇地好。省城超市三天就卖断了货,县特产店的订单排到了两个月后。合作社日夜赶工,还是供不应求。
"小满,咱们发财了!"会计刘婶捧着账本,笑得合不拢嘴,"这个月净利润就有五万多!"
小满却盯着桌上的一封来信,眉头紧锁。这是惠康超市刚刚寄来的,里面是十几份消费者投诉信的复印件。
"怎么了?"苏阳凑过来问。
小满把信递给他:"有顾客反映蜂蜜结晶、变色,还有人说味道不对..."
苏阳快速浏览信件,脸色渐渐凝重:"这不正常。咱们的蜜都是严格检测过的。"
两人立刻赶往仓库,随机抽检了几箱存货。结果令人震惊——近一半的蜂蜜出现了分层、结晶现象,有的甚至有了淡淡的酸味!
"怎么会这样?"小满打开一瓶变质的蜂蜜,心沉到谷底,"出厂前明明都合格啊!"
苏阳仔细检查了包装:"问题可能出在这里。"他指着瓶盖,"这种新型环保盖密封性不够,长途运输中容易透气导致发酵。"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合作社头上。他们紧急召回已发出的货物,但已经售出的三百多瓶却无法全部追回。
更糟的是,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负面评价。"高价劣质蜜""虚假宣传"...一条条刺目的标题让小满彻夜难眠。
"咱们得赶紧危机公关。"苏阳连夜起草声明,承诺无条件退款,并解释问题原因。
但损失已经造成。惠康超市暂停了后续订单,其他销售渠道也开始观望。合作社刚起步就遭遇重创,流动资金一下子紧张起来。
这天傍晚,小满独自坐在仓库里,面前堆着召回的问题产品。她打开一瓶,尝了尝变质的蜂蜜——微酸中带着苦味,就像她此刻的心情。
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她以为是苏阳,头也不回地说:"我想好了,损失从我分红里扣..."
"林理事长好气魄啊。"一个陌生的男声响起。
小满猛地转身。门口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西装革履,梳着油光水滑的背头,手里拎着个真皮公文包。
"您是?"
"鄙姓周,周世昌。"男子递上一张烫金名片,"国际蜂产品贸易协会中国区代表。"
小满疑惑地接过名片:"周先生有何贵干?"
周世昌自顾自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我是来救你们的。"他翘起二郎腿,"'青山蜜'现在名声扫地,继续做下去只会血本无归。我们协会愿意收购你们的品牌和技术,价格嘛...可以谈。"
小满眯起眼睛:"收购?"
"对,一次性买断。"周世昌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合同,"两百万,足够你们全村人过上好日子了。"
这个数字让小满心跳加速。两百万,对青山村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但她很快冷静下来:"为什么出这么高价?我们只是个小合作社。"
周世昌笑了:"明人不说暗话。你们的技术和蜜源很有价值,特别是那个'向阳蜜'的配方..."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当然,如果林理事长个人有什么其他要求,也可以单独谈。"
他的眼神让小满很不舒服。她站起身:"抱歉,合作社不卖。请回吧。"
周世昌的笑容僵在脸上:"林理事长不再考虑考虑?错过这个机会..."
"小满!"苏阳的声音突然从外面传来。他快步走进仓库,警惕地看了周世昌一眼,"这位是?"
周世昌站起身,整了整西装:"看来今天谈不成了。我的提议长期有效,林理事长想通了随时联系。"他留下一张名片,扬长而去。
苏阳皱眉:"他来干什么?"
小满把合同递给他:"想两百万买断'青山蜜'。"
苏阳快速浏览合同,脸色越来越难看:"这是陷阱!条款里藏着技术转让和区域限制,签了就等于把咱们的命脉交出去了!"
小满倒吸一口冷气。她差点被那个诱人的数字蒙蔽了双眼!
"这个周世昌不简单。"苏阳沉思道,"他怎么会知道'向阳蜜'?那是咱们的内部叫法,从没对外公开过。"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这场危机背后,似乎还有更大的阴谋。
第十五章
包装问题还没解决,新的打击接踵而至。县质检局突然来人,抽检了合作社的所有产品,理由是"接到消费者投诉"。
"这不合程序。"苏阳据理力争,"我们已经在主动召回问题批次了。"
带队的工作人员态度强硬:"这是上级指示,请配合。"
更奇怪的是,第二天就有媒体爆料"青山蜜涉嫌质量问题",文章里竟然详细提到了只有内部人才知道的包装缺陷!
小满和苏阳焦头烂额。他们一边联系包装厂紧急改进瓶盖设计,一边四处奔走澄清谣言。但负面效应已经扩散,连镇上的小卖部都开始下架他们的产品。
这天深夜,小满还在办公室整理资料。门突然被推开,王大强探头探脑地钻了进来——他因为揭发赵富贵的其他罪行,获得了从轻处理。
"小满妹子,有要紧事!"他神色慌张,不住地回头看。
小满警觉起来:"你不是在县里服社区服务吗?怎么跑回来了?"
王大强压低声音:"我在劳动时偷听到周世昌打电话...那质检和新闻都是他安排的!他根本不是啥协会代表,就是个买办,专门帮外资企业收购国内优质品牌!"
小满猛地站起来:"你有证据吗?"
"我录了一小段..."王大强掏出手机,播放了一段模糊的录音。周世昌的声音清晰可辨:"...把'青山蜜'搞臭,他们才会乖乖卖给我们..."
"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小满不解地问。
王大强低下头:"赵富贵坑了咱们村那么多人...我想赎点罪。"他犹豫了一下,"还有,周世昌明天要带人来村里,说是'考察',实际是要偷你们的蜂种!"
送走王大强,小满立刻打电话给苏阳。两人连夜召集合作社骨干开会,决定将计就计。
第二天上午,周世昌果然带着几个"专家"来到青山村,假惺惺地表示要"考察合作可能性"。小满热情接待,带他们参观了普通蜂场,但绝口不提核心的种蜂基地。
"林理事长,听说你们有种特殊蜂种?"参观途中,周世昌突然问道。
小满面不改色:"就是普通中华蜂,没什么特别的。"
周世昌似笑非笑:"是吗?那为什么你们的蜜能通过欧盟SGS认证?普通蜂种可做不到。"
小满心里一惊——认证结果昨天才出来,他怎么会知道?
就在这时,苏阳匆匆赶来,在小满耳边低语几句。小满眼睛一亮,转向周世昌:"周代表,有位客人想见您。"
"谁?"
"省蜂业协会的马会长。"小满微笑道,"他刚好来调研,听说您这个'国际协会代表'在场,很想交流交流。"
周世昌的脸色瞬间变了:"啊...我突然想起还有个会..."
"别急着走啊。"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满头银发的马会长大步走来,"周'代表',我怎么不记得国际协会有您这号人物?"
周世昌额头冒汗,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他的几个"专家"见状,悄悄往门口溜去。
"对了,"马会长提高声音,"刚接到县里通知,质检局已经查明,那些所谓'问题蜂蜜'被人为添加了发酵剂。这是蓄意破坏啊!"
周世昌面如土色,突然转身就跑。早就埋伏在附近的村民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
"报警吧。"小满冷冷地说,"让警察查查,是谁在背后搞鬼。"
第十六章
周世昌被带走后,真相很快水落石出。他确实是一家外资蜂蜜企业的代理人,专门用各种手段收购国内优质蜜源和技术。这次盯上"青山蜜",正是因为他们的"向阳蜜"配方具有独特的保健价值。
"你们知道吗?"马会长翻阅着小满的实验记录,惊叹道,"这种蜜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作用,在国际上都少见!难怪他们不惜犯法也要弄到手。"
风波平息后,"青山蜜"因祸得福。媒体报道了这起"商业间谍案",反而让品牌知名度大增。改进后的新包装上市后,销量不降反升,甚至接到了海外询盘。
这天晚上,小满和苏阳在蜂场加班到很晚。新品种的蜜源植物刚运到,他们忙着规划种植区域。
"累了吧?"苏阳递给小满一杯温水,"休息会儿。"
小满接过水杯,两人的手指不经意间触碰,又迅速分开。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让那种若有若无的情愫越发明显,却又谁都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苏阳,"小满突然问,"你当初为什么选择来农村?以你的能力,在城里会有更好的发展。"
月光下,苏阳的侧脸线条格外分明。他沉默了一会儿:"因为我父亲...他也是农技员,二十年前在一次下乡指导时遭遇山体滑坡..."
小满倒吸一口气:"对不起,我不知道..."
"那时我才七岁。"苏阳轻声说,"但我记得父亲常说,农业是国之根本,农民是最可爱的人。后来我考大学,就选了农学专业。"
小满突然明白了许多——为什么苏阳对这片土地如此热爱,为什么他对农民的事如此上心...
"你父亲一定很为你骄傲。"她轻声说。
苏阳转向她,目光灼灼:"小满,其实我..."
就在这时,小满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奶奶打来的,声音异常激动:"小满!快回来!我找到你爷爷留下的那本养蜂手册了!"
小满和苏阳匆匆赶回家。奶奶颤巍巍地捧着一本发黄的手工装订本,封面上用毛笔写着《青山蜜源考》。
"你爷爷年轻时走遍周边山头,记录了几十种蜜源植物。"奶奶翻开手册,指着一页插图,"特别是这种'七里香',他说酿出的蜜能治百病..."
小满和苏阳凑近一看,图上是一种开紫色小花的灌木,旁边详细记录了生长习性和花期。
"这种植物..."苏阳突然激动起来,"我在省植物所的濒危名录上见过!被认为已经灭绝了!"
"没绝!"奶奶斩钉截铁地说,"老青山北麓的鹰嘴崖上还有几丛。你爷爷当年特意移栽了一些在咱家后山,只是这些年没人打理,怕是荒了。"
小满和苏阳对视一眼,同时起身冲向门外。打着手电筒,他们在后山的灌木丛中仔细搜寻。忽然,苏阳惊呼一声:"在这里!"
月光下,几株不起眼的灌木静静生长在岩石缝隙中。叶子呈椭圆形,枝头还挂着几朵干枯的紫色小花——和手册上的插图一模一样!
小满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些样本,心跳如鼓。如果这真是被认为灭绝的珍稀蜜源植物,不仅能提升"青山蜜"的品质,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医药价值!
回到屋里,她迫不及待地给马会长打电话。对方听完描述,声音都颤抖了:"千万别声张!我明天一早就带专家过来!这可能是近十年最重要的植物学发现!"
挂掉电话,小满才发现苏阳一直静静地看着她,眼中满是温柔和骄傲。
"我们又要忙起来了。"她笑着说。
苏阳突然上前一步,轻轻抱住了她:"小满,不管多忙,有句话我必须现在说..."
他的心跳透过胸膛传来,又快又重。小满闭上眼睛,等待那句迟来的告白。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