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伏天的烟火长卷——薛有毅《七律·中伏》二首诗评
七律·中伏(一)
薛有毅(山西榆次)
酷暑熏风罩八方,荷花庄稼倍愁肠。
感叹旷宇无云渡,喜笑千田有水扬。
沃野蝉鸣声息掩,农夫笠戴脚踪藏。
谁怜烈日骑行者,热卖西瓜入口凉。
七律·中伏(二)
薛有毅(山西榆次)
伏天将半听蝉秋,晌午西瓜切瓣留。
热浪熏蒸烹饪地,清风吹拂扇煎舟。
轻骑快递送街巷,闲坐休闲喂老牛。
庄稼繁花饥渴吼,甘霖一降好丰收。
诗评
薛有毅的这两首《七律·中伏》以细腻的观察与真挚的情感,为我们铺展开一幅盛夏伏天的生活画卷。诗中既有自然时序的律动,也有人间烟火的温度,在格律工整的框架下,尽显生活本真的意趣。
第一首开篇“酷暑熏风罩八方”便点明中伏暑气蒸腾的特点,一个“罩”字将热浪的弥漫感写得真切。“荷花庄稼倍愁肠”以拟人手法赋予植物生命感,既写荷花在酷暑中蔫萎之态,又暗合农人对庄稼生长的担忧,起笔便将自然景象与人文关怀相连。“感叹旷宇无云渡,喜笑千田有水扬”形成鲜明对比,无云的晴空让暑热更甚,而田间水流却带来生机与希望,“感叹”与“喜笑”的情绪转折,暗藏农人面对自然时的复杂心境。颈联“沃野蝉鸣声息掩,农夫笠戴脚踪藏”聚焦伏天细节,蝉鸣被暑气“掩”住,农夫戴笠劳作、足迹隐于田垄,画面中透着劳作的艰辛。尾联“谁怜烈日骑行者,热卖西瓜入口凉”将视角转向市井,以“骑行者”的奔波与“西瓜入口凉”的片刻舒爽作结,在燥热中注入一丝温情,也让诗意从田园延伸至人间烟火。
第二首则从伏天过半的时序切入,“伏天将半听蝉秋”暗含时序流转之意,蝉鸣中已隐有秋的讯息,起笔便带时光轻浅的感慨。“晌午西瓜切瓣留”以生活化场景破题,切好的西瓜是伏天里最朴素的慰藉。“热浪熏蒸烹饪地,清风吹拂扇煎舟”用夸张手法写暑热之烈,将大地比作“烹饪地”,扇底风都似“煎舟”,生动传递出热浪灼人的体感。颈联“轻骑快递送街巷,闲坐休闲喂老牛”勾勒不同群体的伏天日常,快递员奔波街巷,农人闲时喂牛,一动一静间尽显生活百态。尾联“庄稼繁花饥渴吼,甘霖一降好丰收”回归农人本心,以庄稼“饥渴吼”的拟人写法诉自然需求,又以“甘霖降、好丰收”的期盼作结,在写实中寄寓美好愿景。
两首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如“旷宇无云渡”对“千田有水扬”、“热浪熏蒸烹饪地”对“清风吹拂扇煎舟”,既合平仄之规,又显意象之巧。诗人善用细节勾勒,蝉鸣、笠影、西瓜、快递车,这些伏天里的寻常元素,在诗中都成了情感的载体。更难得的是诗中始终流淌的人文关怀,从庄稼到农夫,从骑行者到快递员,诗人以平等的视角注视着伏天里的每一个生命与劳动者,让诗歌在写景之外更添温暖底色。
overall,这两首《七律·中伏》以伏天为轴,串联起自然景象与人间生活,于暑热中见生机,于艰辛中显温情,读来既有夏日的燥热体感,更有生活的本真温度,堪称一首充满烟火气的伏天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