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晚饭花
文/温若夫
我们家的院子里长着一簇一簇的花,那是母亲酷爱的晚饭花。每到那夏日的傍晚,晚饭花便开了,翠茵茵的,青枝嫩叶上堆满了各种花蕾和花朵。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还有那红黄紫几种颜色夹杂的,也有那单色花上点潑了许多各色点儿的,我们管它叫做小猫抓破脸旦儿的。微风一来,花枝招展,摇头晃脑的,摆去摆来,甚是讨人喜爱,那一缕缕清香冉冉而来,在微风中萦绕着,深吸一口,真不知有多么的清香与爽快。
晚饭花属紫茉莉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晚间开放,所以叫夜来香,又因它开在傍晚的袅袅炊烟时,所以也叫晚饭花,其花籽又黑又硬,形似地雷,所以又叫地雷花。还有如胭脂花,粉豆花,夜娇娇等许多好听的名字也各有其说法或美丽的传说。晚饭花花冠为单层,分五瓣,花瓣薄薄的,边缘圆圆的,显得很是有些圆润和秀气。花形下面呈圆筒型,上靣呈喇叭型,象似一个长长的号角。这种造型,无形中给人一种冲锋陷阵,胜利在望的感觉,当夕阳的余辉撒落在花丛中时,熠熠生辉,在错落有致的晚霞映衬下,真还有点那天上人间美不胜收的感觉。随着夜幕缓缓落下,晚饭花渐渐融入了低沉的暮霭中,伴着一片如潮的蛙声,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静静地去值夜了。
记得那小的时候,我们家院门两旁的芭篱墙边种满了晚饭花,每当夏日黄昏,邻居的大妈大婶儿们便聚集在院门前纳凉聊天,小孩儿们也总喜欢来人多的地方凑热闹,淘气鬼们就将晚饭花摘下来,撕开花蒂抽出花蕊,让花蕊带着花蒂吊了下来, 再把花儿一个一个贴在小脸旦上,同时扭动着小屁股,一瘸一拐的,真有点象那戏剧中的丑角似的,引得满院哄堂大笑。因此,我们本地人也把这晚饭花叫作“伯赖花”。(晋中人把摆字读作双音“伯赖”)
母亲说,她很喜爱晚饭花,晚饭花,不嫌贫爱富,不喜欢温室,不喜欢大城市,只喜欢我们农村。
确实也是,这晚饭花,没有玫瑰高贵典雅,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月季的热情奔放,不争奇斗艳,不张扬宣耀,只爱在即将逝去的夕阳里静静地开放,宛若美丽的少女掀开面纱,笑盈盈地迎接主人的归来,为劳作一天的农家人送去一片芬芳。
母亲说,她很喜爱晚饭花,晚饭花是硬骨头,花枝高大长得快,不怕死,再大的风雨也拍不死她。
确实也是,这晚饭花,茎枝粗壮高大,身上长满了关节,狂风吹不倒她,暴雨打不垮她,风暴袭来的时候,所有的号角齐鸣,枝叶花籽都上阵,前赴后继,舍身忘死与那风雨厮杀搏斗。风雨过后,依然昂首挺胸,敝开不败。
母亲说她很喜爱晚饭花,晚饭花好养,不招虫,无病害,还能治病止痛。
确实也是,这晚饭花,有一股特殊的气味,诸菌不能萌生,百虫不敢近身,没有什么黄叶病呀,死叶病呀,也没有什么蚜虫呀,菜青虫呀。茎枝汁是很好的抗生素,能治疖痈肿痛。农家人旦凡有个跌打肿痛,生疮害病的,搽一点茎枝汁就好了。不用去求医问药,倍受疼痛煎熬。
母亲说,喜爱晚饭花是她的一种嗜好,养花已经溶入她的生活,每天浇花护花,是她生活的必须。记得有一次,午饭刚到,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手指肚大的冰雹噼噼啪啪,瞬间铺了一地,正吃午饭的她,立即放下饭碗,抱起竹簾,向那花池冲了过去,很快盖住了花枝,而她的浑身却早被雨水浇透,冰雹也背了厚厚的一层。她说倘若晚饭花断枝折腰死了,她会难过好几天的。有谁知道,为几株晚饭花,她头上竟然被砸起了好几个血泡。人说万物皆有灵性,植物也通人性,风雨过后,傍晚时分,这晚饭花又如出水芙蓉,喜笑颜开了,望着她的晚饭花,母亲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晚饭花,这普普通通的小花,不嫌贫爱富,不畏强暴,不争妍斗艳,只知道默默奉献,不图回报。这不正是我们的民族的红色基因吗?这不也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和传承的吗?
晚饭花,你给懦弱者以坚强,你给耕耘者以欢乐,你给攀登者以力量,你的精神农家人世代向往,你的笑容始终亮丽着农家人的心房。晚饭花 ,你是大自然的诗篇,你是我们心中的远方。我们无限热爱你一一晚饭花。
母亲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了,但我始终不忘她的意愿,每年都在院子里种上她那酷爱的晚饭花。
作者简介:
温若夫,男,大学本科学历,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退休中学高级教师,喜爱文学创作,曾在省市媒体发文多篇,2024年,获2024年三亚杯全国华语散文赛金奖。2025年,获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