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潮声
——昌伟书行•色之旅打卡静海
红色之旅万里行团队的脚步,穿过千里风尘,在七月十七日停驻于天津静海。当暮色渐合,迎接他们的,是张庆昌老师和他那群热爱红色文化的挚友们——贺金美、于俊琴、肖广霞、刘新、刘刚、刘博。他们眉目间涌动的热切,仿若一盏盏灯,照亮了远行者的路途。张庆昌老师缓缓起身,这位已出版百部著作、身披中国作家协会桂冠的退休园丁,字字如珠,将静海人深藏的敬意与滚烫的感激,尽数捧到客人面前。
当夜,刘昌伟老师挥毫泼墨,毛体书法如龙蛇腾跃于纸间,风骨遒劲,似有历史的风雷在笔端鼓荡;魏德荣老师的朗诵声情并茂,字字句句如珠玉落盘,又似江河奔涌,撞开众人心扉;王圣才先生畅谈“昌伟书行·红色之旅”的深远意义,言语如锤,敲击着在座每一个人的心鼓。灯光下,那些被岁月磨砺过的脸庞上,分明映着一种笃信的光芒——那是对先辈足迹的虔诚追随,是对红色血脉的深切认同。这无言灯火,早已将每个人心中那束不灭的薪火悄然点燃。
翌日清晨,一行人肃立于周邓纪念馆前。厅堂肃穆,伟人旧物无声诉说着过往峥嵘。刘昌伟老师将一幅精心创作的毛体书法作品郑重交予馆方。当卷轴徐徐展开,墨香浮动,刹那间,数不清的陌生参观者也驻足凝望,眼中闪烁着相同的追思与敬意。人们不约而同聚拢,相机定格下这庄重一刻。此刻,纪念馆不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成为了精神星火无声传递的驿站。静立于此,那些被时光沉淀的信仰,仿佛重新在血脉里奔涌起来。

步出纪念馆,
一行人信步水上公园。
园中波光潋滟,水鸟掠影,亭台倒映,如诗如画。张庆昌老师与大家并肩徐行,细数着这方水土的温情故事。清风拂过,水波荡漾,仿佛在呼应着昨夜与今朝那些激荡心魂的红色心曲。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于此交融,这平静水面之下,分明流淌着更深厚的情感潜流。
临别之际,张庆昌立于路旁,目光中盛满不言的牵挂与祝福。车轮启动,静海的身影渐渐退后,最终融为远方一抹深情的印记。静海静海,名中有“静”,其“情”却深如大海,其“声”则激越如潮。这里的人们,默默守护着心中的火种,以平凡之躯,传递着不灭的光芒。
当红色的火种在静海这样寻常的土地上被如此珍重地捧起、传递,它便不再是抽象的信条,而成为我们血脉深处可以感知的温度与心跳。静海人用质朴的双手守护着那束光,他们让我们相信,无论时代浪潮如何奔涌,总有一些东西像海河一样,深深沉淀于城市的肌理,默默滋养着后来者的灵魂。
他们平凡身影所汇成的“静海”,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版图上永不干涸的深泉——那无声的潮声,终将汇入永恒澎湃的信仰之海。
“昌伟书行,红色之旅,打卡中国,一路长红!”
摄影:李国君,民主人士,飞白体书法家、大连市金州区武协副主席
通讯员:王圣才笔名“游者~圣才”,琅琊王氏,大连长兴岛生人。作家、诗人、高级评茶师、民主人士、政协委员,《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滨城北德书院》主理、《昌伟红色传统文化院》发起人,《全民阅读•书香中国》钻石代言人,在《前进论坛》《高新诗刊》《都市晚报》《今日头条》《顶端新闻》《齐鲁晚报》等多家刊物和网媒平台发表诗文。“华夏炎帝文学奖”全国诗词大赛获奖,投资策划并参演"反堕胎,珍爱生命"公益电影《灵爱知光》。热衷红色传统文化,酷爱禅门诗偈。诚以德慧为师,参研禅学与阳明心学,习"率真随性直指如来禅"。人生信条:"文禅并举,善德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