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土豆
说起土豆,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土豆对于东北人从老到少没有不爱吃的,绵香里透着一股回味无穷的舒爽。因为有土豆,北方人的饭桌上也多了很多话题;因为有土豆,再难度过的季节也好过了。
小时候记忆里,老家百姓的生活都很困难,每天常吃的主食是大𥻗子,偶尔会捞顿小米饭吃。那时口粮不足,到了八、九月份很多人家开始在自家种的土豆地里开始"摸土豆”,所谓摸土豆,就是在较粗壮土豆秧下面,用手将较大土豆用手摸出来,留着土豆秧,可以让小一点土豆继续生长。缺粮人家将摸出来的土豆连同窝瓜、包米一起用锅烀上,再蒸点鸡蛋闷子,加点大葱和香菜,包土豆泥饭包,吃起来又香又饱。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将土豆做成土豆沫糊,(用钢钉在铁皮上钉出密密麻麻带刺小眼,将土豆洗净在有刺一面顺时针、逆时针反复磨成碎沫,放到屉布上将土豆水挤出,沉淀后把淀粉与土豆渣掺到一起,包成菜包,用锅蒸熟)当时能吃饨土豆沫糊就算改善伙食了,这种吃法叫粗粮细做。缺粮户就是这样用土豆代替主食,有效缓解了口粮断档期的困难。当然磨土豆沫糊也有一定安全风险,记得在我13岁那年九月份,我摸土豆回来洗完,妈妈因身体不好,让我磨土豆沫糊,当我把一个土豆磨到只剩一小块时,由于精神溜号,把右手中指磨掉一块皮,看着滴到盆里鲜血,妈妈心疼地掉下了眼泪,我自已拿块布条包扎后坚持完成了任务。
那时冬天蔬菜匮乏,能够常吃的除了腌制的酸菜和咸菜,就是满窖的土豆子。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土豆不再是主食,但对喜爱土豆的人来说,它永远都是舌尖上的回忆和美味。如今,老伴有时也做顿土豆泥饭包或土豆沫糊,吃着仍有着当年味道,但意义却大不相同,过去是为填饱肚子,现在只为换换口味而已。在东北,凡农村出生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吃土豆长大的,土豆伴随着人们走过一代又一代苦乐年华。抗日烽火,延安窑洞的领袖们吃着烤土豆,在地图上圈圈划划;解放硝烟,农民推着独轮车把土豆送到
子弟兵的战壕,迎来新中国的灿烂朝霞;朝鲜战场,长津湖的潜伏阵地,志愿军啃着冻土豆
把美帝打得落花流水。林区开发,林业职工在帐篷里,吃着冻土豆,昼夜奋战在山场,硬是把大木头拉下山,支援国家建设,林业转型,菜农利用周边土地
种植土豆
供给千家万户。
现在每当吃到家乡农民种的土豆,我不禁感慨万千,世上只有朴实的农民最无私,世上只有舍己为人的乡亲最伟大。有了农民的力量,乡村才会振兴,有了农民贡献,国家的脊梁才更加挺拔 。祝愿所有农民兄弟,在未来日子里,生活美滿,幸福安康!2025.7.26
王凤学,男,原九三管理局纪委书记,退休后现在秦皇岛定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