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日内瓦的深秋,阳光透过酒店窗帘洒进来。林修远坐在桌前,反复修改着即将开始的报告PPT。电脑旁放着苏雨晴的照片——她站在改造一新的村小门前,手抚微微隆起的腹部,笑容明媚。
手机震动起来,是苏雨晴发来的消息:"刚做完检查,宝宝一切正常,我的指标也稳定了。报告加油!想你。"
林修远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三个月前,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站在国际学术会议的讲台上,更想不到苏雨晴会面临那样的健康危机...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国际研讨会邀请函到达清水村的当天,苏雨晴正在村小主持"1+N"模式推广会。林修远拿着信封冲进教室时,看到她被一群乡村教师围着,耐心解答问题。
"雨晴!"他难掩兴奋,"瑞士热带病研究所的邀请函!"
在场的老师们发出惊叹。苏雨晴接过信封,眼睛亮了起来:"太棒了!什么时候出发?"
"下个月。"林修远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但你现在这情况..."
"我没事。"苏雨晴拍拍他的手,"这是难得的机会,你必须去。"
当晚,他们仔细研究了邀请函内容。瑞士方面不仅邀请林修远做主题报告,还提出长期合作意向,希望在清水村设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究地方病防治。
"这意味着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林修远兴奋地说,"但可能需要我经常出国..."
苏雨晴靠在他肩上:"值得的。对了,今天县里决定在五个乡镇推广'1+N'模式,让我负责培训教师。"
两人正规划着未来,林修远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号码,来自美国的国际长途。
"是林修远医生吗?"对方用英语说,"我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威廉姆斯教授。我们在《柳叶刀》上看到了您关于锑中毒治疗的论文,非常欣赏..."
电话持续了半小时。挂断后,林修远有些恍惚:"哈佛邀请我去做访问学者,待遇是现在的十倍..."
苏雨晴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那...很好啊。什么时候?"
"明年三月,为期两年。"林修远握住她的手,"但那时候宝宝才六个月大,我怎么可能..."
"先别急着决定。"苏雨晴轻声说,"等瑞士会议回来再说。"
第二天,他们一起去县医院做例行孕检。B超显示胎儿发育良好,但血液检查结果却让医生皱起眉头。
"苏老师,你的血锑含量偏高。"医生指着化验单,"虽然远低于中毒水平,但对孕妇来说..."
林修远一把抓过化验单,心跳加速。锑元素有致畸风险,尽管苏雨晴的指标只是轻微超标,但足以让他这个医生丈夫心惊胆战。
"可能是早年接触过污染水源的残留。"他声音发紧,"需要立即干预吗?"
医生建议观察两周后复查,同时开了排毒食谱和营养素。回家的路上,林修远异常沉默。苏雨晴知道他在自责——当年村里的水污染,他没能更早发现。
"别这样。"她捏捏他的手,"那时候你还没回村呢。再说,指标只是轻微异常..."
"如果去瑞士,我不在你身边..."林修远声音沙哑。
"我又不是病人。"苏雨晴故作轻松,"而且有卫生所的同事,还有县医院..."
两周后的复查结果更糟了。苏雨晴的血锑水平不降反升,虽然胎儿目前未见异常,但医生建议开始温和的排毒治疗。
"可能需要螯合剂。"林修远查阅资料到深夜,"但孕妇使用有风险..."
苏雨晴从他手中抽走厚厚的医学文献:"别看了,明天还要去省城办签证呢。"
签证很顺利,但林修远始终心事重重。回村路上,他接到陈教授电话:"小林啊,美国那边联系我了,说给你发了邀请?"
林修远有些意外:"您怎么知道..."
"威廉姆斯是我老朋友。"陈教授笑道,"他可是国际权威,能看上你不容易啊!"
"但我妻子怀孕了,检查还有些问题..."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这样,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我们详细谈谈。"
第二天,林修远独自前往省城。陈教授听完他的顾虑,提出一个折中方案:"你可以先去瑞士开会,看看合作前景。哈佛的事不急,可以推迟或缩短时间。"
他递给林修远一份资料:"这是赵小曼帮你查的国外孕妇重金属排毒案例,或许有用。"
回村后,林修远将瑞士行程缩短到最短——只参加关键报告和会谈,其他时间全部取消。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教会卫生所的同事如何监测苏雨晴的情况,甚至提前联系了县医院妇产科随时待命。
出发前夜,苏雨晴突然呕吐不止。林修远紧张地为她检查,发现只是普通孕吐,但这一折腾让两人都没怎么睡。
"要不我不去了..."机场大厅里,林修远第无数次说。
苏雨晴板起脸:"林修远,你是去为国争光,为清水村争取机会,别这么婆婆妈妈的。"
她踮脚亲了亲他的脸颊:"我和宝宝等你回来。"
回忆被门铃声打断。服务生送来一束鲜花和一张卡片:"祝林博士报告成功。——爱你的雨晴"
林修远眼眶发热。她明明自己身体不适,还惦记着给他惊喜...
报告非常成功。林修远展示了清水村地方病的发现、治疗和预防全过程,特别是低成本高效益的防治方案引起广泛关注。问答环节长达一小时,许多专家对由中国乡村医生取得如此成果表示敬佩。
"林博士,"瑞士热带病研究所的莫雷蒂教授握住他的手,"我们很希望与您合作。贵村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很有代表性。"
合作意向很快达成:瑞方提供设备和部分资金,在清水村建立联合实验室,研究适合贫困地区的地方病防治方案。林修远不需要长期驻外,只需每年交流几次。
"这太完美了。"当晚视频时,苏雨晴欣喜地说,"既能国际合作,又不用长期分开。"
林修远却注意到她脸色苍白:"你今天是不是又吐了?"
"就早上一次。"苏雨晴轻描淡写,"对了,县里给我颁了'教育创新奖',奖金可以用来买幼儿园的玩具..."
她兴致勃勃地讲着村小的新变化,但林修远敏锐地发现她时不时揉太阳穴,明显在强打精神。
"雨晴,按时吃药了吗?"
"嗯..."她眼神闪烁,"大部分都吃了。那个螯合剂太难喝,我吐了两次后就..."
"苏雨晴!"林修远难得地提高了声音,"那是为了降低宝宝的风险!"
视频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对不起..."苏雨晴声音哽咽,"我只是害怕...万一药物影响宝宝..."
林修远的心揪成一团。他多想立刻飞回她身边,但他明天还有关键的合作协议要签。
"听着,亲爱的。"他放柔声音,"药量可以调整,但不能不吃。我让小王医生明天给你换种口感好的替代品,好吗?"
苏雨晴点点头,突然捂住嘴冲出了画面。视频里传来剧烈的呕吐声。林修远坐在千里之外的酒店房间里,拳头攥得发白,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第二天签约时,他精神恍惚,差点签错位置。莫雷蒂教授关切地问:"林,你还好吗?"
林修远简单说明了妻子的情况。令他意外的是,莫雷蒂立即联系了日内瓦大学医院的产科专家。
"亨利教授是重金属与妊娠领域的权威。"莫雷蒂说,"他愿意免费会诊。"
通过视频会诊,亨利教授仔细查看了苏雨晴的所有检查报告,给出了调整后的治疗方案:减少单次药量,增加服用频率,配合特定营养素。
"风险很低,收益很大。"亨利教授用生硬的中文说,"母亲健康,宝宝才健康。"
林修远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一些。他提前改签了机票,签约次日就飞回国。二十小时的旅程,他几乎没合眼,脑海中全是苏雨晴和未出生的孩子。
飞机降落在省城时,他的手机收到一条消息:"林医生,苏老师今早晕倒了,现在县医院。胎儿无恙,但她需要休息。——小王"
林修远一路狂奔出机场,打车直奔清水县。县医院病房里,苏雨晴正在睡觉,脸色苍白如纸。护士告诉他,她是因为过度劳累和轻度贫血才晕倒的。
"她这几天在忙什么?"林修远轻声问。
"苏老师组织了全县乡村教师培训,连续三天从早讲到晚。"护士摇头,"劝她休息也不听。"
林修远坐在病床边,轻轻握住妻子的手。她瘦了好多,指节分明,掌心还有粉笔灰的痕迹。他心疼得说不出话来。
苏雨晴慢慢睁开眼睛,看到林修远,露出虚弱的微笑:"回来啦...报告顺利吗?"
"很顺利。"林修远喉头发紧,"但你怎么能这么不爱惜自己?"
"最后一批教师培训嘛..."她试图坐起来,"'1+N'模式推广到全县,我得确保..."
"别说了。"林修远扶她躺下,"从现在起,你唯一的工作就是好好休养。学校的事交给别人。"
"可是..."
"没有可是。"林修远罕见地强硬,"我已经拒绝了哈佛的邀请,瑞士的合作也不需要我经常出国。没有什么比你和宝宝更重要。"
苏雨晴望着他坚定的眼神,终于点点头。窗外,秋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病床上,为两人镀上一层金边。
一周后,苏雨晴的指标开始改善。林修远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营养餐,严格控制她的工作量。瑞士的合作协议正式生效,第一批设备和资金到位,但他把大部分工作交给了团队,自己只参与关键决策。
县教育局派人来商量在全县推广"1+N"模式的事,林修远挡在门口:"苏老师需要休息,至少到宝宝出生后。"
"理解理解。"教育局领导连连点头,"不过有个折中方案——苏老师可以开发在线培训课程,这样不用亲自奔波。"
这个建议正中下怀。苏雨晴很快投入在线课程开发,既能继续教育事业,又不影响休养。她的课程生动实用,很快受到乡村教师们的欢迎。
初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时,瑞士的第一批专家来到清水村考察。看到简陋条件下取得的科研成果,他们赞叹不已。莫雷蒂教授甚至提出要带研究生来学习。
"林,你的选择是对的。"临走时,莫雷蒂说,"家庭和事业从来不是非此即彼。你在这里创造的价值,远大于在美国当个访问学者。"
送走外宾,林修远踏雪回家。小院里,苏雨晴正坐在摇椅上织小袜子,腹部已经明显隆起。见他回来,她笑着抬头:"瑞士人怎么说?"
"他们很满意。"林修远蹲下身,将耳朵贴在她腹部,"宝宝今天乖吗?"
"刚踢了我一脚,可有力了。"苏雨晴抚摸着他的头发,"修远,你真的不后悔拒绝哈佛吗?"
林修远抬起头,望进她的眼睛:"还记得我们刚认识时,你说过什么吗?人生最美好的不是如愿以偿,而是心甘情愿。"
他轻轻抱住妻子:"在这里,和你们在一起,就是我心甘情愿的选择。"
雪花静静飘落,覆盖了远处的山峦。院里的老梅树结了花苞,等待着来年春天的绽放。在这安宁的时刻,一切都刚刚好。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