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之时,我尽情地游玩了湖北通城黄袍山风景区后,又与好朋友匆匆驱车前往距此大约三十几公里的位于通城县麦市镇的天岳关。
车到天岳关,只见两座大山之中的交通要道上,一座巨大古老全用石头堆砌的雄伟大石拱桥横断两山,石门正中“天岳关”三个大字突然扑面而来,让我震惊不已。
天岳关旁的山坡上,高耸巨大树荫下,有不少游客或本地人在此纳凉,或站、或坐、或卧,一片欢声笑语。
天岳关处黄龙山海拔840米处(黄龙山最高峰海拔1528.3米)。
黄袍山至天岳关的公路,确实很精美。
公路依山崖而修建,两边树木葱郁而又高大。
偶尔遇到几条黄牛在公路上悠然自得,或行或卧,旁若无人。
刚下车,一股股凉风便立即吹遍全身,令人神清气爽,好一处避暑绝佳之地,我又仿佛回到了初春季节。
年轻美丽的女司机坚决不肯再爬山,只愿意坐在山坡大树下的石阶上休息与玩手机,也许她太累了。
但我不能勉强她,只好独自以考古的心态兴趣盎然继续登山浏览。
天岳关一边是湖北通城县麦市镇,另一边是湖南平江县虹桥。
它南通湖南平江,北通湖北通城,是古鄂南最南边之交通要塞, 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
天岳关始建于南唐保大年间,清咸丰五年重建,现存花岗岩条石构筑的拱门高5.2米,门额“天岳关”几个大字由清代举人李元度题写。
此处自古为交通要道与军事要塞,地势极其险峻,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从后周显德三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里经历了不少战役。
1938年武汉会战后,国民革命军92军驻防天岳关抗击凶残的日本鬼子。
次年修建无名英雄墓,主墓塔形五层,刻有蒋介石“气壮山河”题词及薜岳、李仙洲等将帅题词。现存建筑按原貌重建,包括纪念亭、永久亭等。
1987年被列为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
无名英雄墓仪门在天岳关关卡北面20米处,仪门面东而立,高丈余。
门楣正中阴刻隶书“无名英雄墓道。”
两端为石雕龙头;两边石门柱顶端为石雕
军人头像,头像下面有一幅对联:“灵护天岳,气壮黄龙。”
对联下面左右各有一位军人持枪站岗的浮雕,形态栩栩如生,
浮雕目光炯炯有神,威严地守护着墓地并注视前方。
进仪门后,沿山坡长长石阶(纯石头铺设,没有采用任何水泥衔接)再左拐,小道旁便可看到“孙大英雄”孙鸿基少校的墓。
该采用全石头堆砌,墓碑高大宽阔,碑名清晰可见。
孙大英雄身后布满了许多较小的墓,每座墓前立有一块“无名英雄墓”的小石碑。
它们像潜伏在山坡树林中深处的战士,在孙大英雄的带领下,随时待命英勇杀敌。
1939年7月,国民党29师的孙鸿基所在的四连,曾在这里顽强狙击南下侵犯长沙之凶残日军而英雄牺牲。
他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少校军衔。
从无名英雄墓地小道100米处再左拐,便是永久亭。
它为四角石亭,亭身均为长条青石方架构,顶部盖有青石板。
正面亭柱(南面)左右石头上阴刻对联:“英雄无名无以为名,烈士有功有所表功。”
字迹苍劲雄浑,穿越时空。
历史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去,但是,我们必须永远不忘国耻,缅怀先烈,振兴中华。
天岳关之“天岳”二字,其气势磅礴,已经超越五岳之名。
天岳关,一座历史悠久的关卡,一座浸润着无数英雄之鲜血的关卡。
作者简介:
张文波,现为湖南岳阳晚报新闻记者。
曾在海南省新闻界工作过二十年。
1989年加入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并取得作家证。
从事新闻工作已有三十四年。
一生致力于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工作。
曾在国家官方公开发行媒体发表三十二万字左右长篇小说《梅山深处 花花的故事》(与人合作);《滴露的山茶花》(与人合作)等中篇小说(每部五万字左右)三部;短篇小说《教授的女儿(与人合作)三部(每部三万字左右及诗歌散文一千多篇。
另外,发布的新闻稿件数以万计。
一生致力于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工作。
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我永远在路上。
座右铭是:“做一个真正有信仰、有情怀与有骨气的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