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之行走笔(组诗)
冯喆
◎我的旅行包
她在蓝天上走?
在动车上走
黑色帆布
早被光阴的手
绘出了半旧的祖国地图
她装过石林漏下的阳光
享受过洱海的凉爽
滇池的风从她侧兜钻出来时
她带回来了红嘴鸥的哨响
她曾爬过长安的古城墙
嚼碎过都江堰的波浪
她塞进兵马俑两千年的沉默
偷装过杜子美的草堂
她曾把大草原的牛羊肉打包
喝下过宽窄巷子的茶香
她收纳过大熊猫的憨态
和大唐芙蓉国的风光
她赏识过琼库什台
赞美过那拉提醉人的爱
她不惜跑完独库公路
去给一朵天山雪表白
高铁为媒
把风景说合
她装着春花秋月
装着风霜雨雪
装着名山大川
也装着长江黄河
她装着我的疲惫
我的兴奋和快乐
至今不曾退出
我的退休生活
◎敕勒川的傍晚
七月的风
把天空吹成蓝衣裙
羊群是风裁下的白云
芨芨草举着夕阳的针
在草原的衣襟上
缝缀漫无边际的绿
成群的马牛羊
是蒙古最原始的标本
马蹄踏碎的晚霞
铺在敕勒川草原上
骆驼踩下的脚窝
收藏了声声驼铃
蒙古包冒出的炊烟
是内蒙古草原呵出的白气
刚够系住西坠的落日
我们踩过的地方
草叶正重新站起
而远处的毡房
正把云朵的影子
站成美轮美奂的形状
我知道
是数以亿记的草根
团结一心
紧紧地提住了
内蒙古高原的重心
参观昭君墓
我看见
两千年前的月光
从长安铺到塞外
王昭君正把胭脂
调成半壁江山的模样
墓碑上
那些模糊的字迹活了
化作一队驼铃
正从内蒙古的风里
向长安的方向跋涉
昭君墓周围的热风
给游客的脚步声过筛子
剩下些细碎的响动
像谁在翻动竹简
封土堆的弧度
恰好接住一片流云
有人说那是
出塞时扬起的裙裾
被千年的风
熨成了永恒的和亲佳话
我们看到
青冢上的树木
都长着两个地名
左边是秭归 右边是漠北
中间爬着的蚂蚁
正搬运一缕
被岁月扯出的乡愁
夕阳漫过墓顶时
那些青青的草
突然在风里站成队列
像两千年前
送亲队伍扬起的旗子
游春坤山草原
坐在观光车上
我们就有了一把金钥匙
谁都能打开大草原的绿肺
一副百草丰茂的国画
展现在眼前
马尾甩起阳光
草原开始奔驰
风亲吻低垂的白云
像羊群缓慢地
啃食自古而来的光阴
七月的风
在高大神圣的敖包打了个结
初伏便从草尖冒出来
带着泥土和花草的体香
中午
泉水在山涧练习音阶
棉絮似的的云
环绕在红芪峰周围
把海拔2340米的清凉
匀给我们这些好奇的人
绿,漫过小腿
夏日把所有染料
泼向春坤山
风变成了花农
拿着金钟花的铃铛
山丹花的火苗
往大草原的草丛里栽
喇叭花喊开入伏的大门
山丹丹举起燃烧的火炬
虞美人摇晃着酒具
所有的树木、花草
都在自己的根茎里
写着内蒙古大草原的壮美
◎呼市走笔
动车在青城
卸下我们所有的好奇
我们的视网膜
看见一群群马牛羊
正在大草原走秀
热风把云
吹成散养的羊群
在蓝天上慢慢啃着阳光
远处的山
蹲成沉默的牧羊人
蒙古包像未扣紧的扣子
泄露了呼市的魅力
牧羊犬追着风光歌唱
把阳光咬得遍地流淌
雨突然来认领草原
每棵草都举起银色收据
我的脚 印在草地上
签下来此旅游的版权

作者简介:冯喆,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山东省微信诗歌学会副会长,聊城市作协会员,区作协书记,副主席,区首批文学艺术人才库成员;《茌平文苑》平台创始人兼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曾在五大文学网担任版主、主编、副主编;著有诗文集三部主编文学作品七部。先后在《山东文学》《人民作家》《人民作家选刊》《大众日报》《山东邮电报》等省内外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2020年荣获“中国网络诗人奖”;业绩被收入《华夏英杰》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