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
《“牛牛菌”旅行记》(童话)
文/阿良
题记:童话故事《牛牛菌旅行记》将展现牛肝菌从诞生、成长,到走出雨林、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奇妙旅程,故事里的人物形象:“牛牛菌”是指“牛夫人—牛肝菌”品牌形象大使;“牛夫人”则具有双重含义:1. 品牌标识,由上海宏博集团旗下企业创立,拥有全球唯一的工厂化生产技术专利。2. 科学家尊称,特指牛肝菌人工驯化先驱纪开萍研究员,被誉为"菌类袁隆平"。
第一章:雨林里的 “黑钻石” 宝宝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里,凤凰树的叶子像彩色的蝴蝶,年复一年落在地上,给松软的泥土盖上暖暖的被子。有一天,被子底下冒出个紫黑发亮的小脑袋,像戴着棕色小伞帽的好奇宝宝,它眨巴着大眼睛张望着这个陌生的世界,这就是刚出生的牛肝菌精灵啦。它有着棕色的菌盖,圆滚滚的身体,可爱极了。“你是谁呀?” 一只正在觅食的小松鼠歪着脑袋问。我叫“牛牛菌,山神爷爷说我是菌群王国里的‘黑钻石’呢!” “牛牛菌”挺了挺腰,伞帽上的水珠滚落下来,像星星在眨眼睛。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牛牛菌”就在这充满生机的雨林中,开始了它的生命旅程。
第二章:“幼稚园”的快乐时光
随着“牛牛菌”慢慢长大,它来到了牛肝菌王国里一座色彩鲜艳的 “牛牛菌幼稚园”。开学的第一天,“牛牛菌”戴着棕色菌盖帽子,挺着圆滚滚的身体,站在幼稚园门口,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像藏不住喜悦的“土地小信使”,它张开双臂,对着前来的小伙伴们热情地喊道:“大家好,我是“牛牛菌”,欢迎来到我们的幼稚园!” 在这里,它认识了许多和它一样可爱的牛肝菌小伙伴,它们一起在腐殖土上打滚玩耍,一起听佤族老人讲关于 “山神赐珍馐” 的奇妙探险故事。佤族老人每年雨季都会带着竹篮来森林里寻找它们,轻轻摘下长大后的牛肝菌。“牛牛菌”知道自己能让人们的餐桌上飘起香味,但也为那些没长大就被雨水冲跑或藏在森林里不被发现的小伙伴感到难过。
第三章:温暖的 “成长魔法”
话说在云南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位特别喜欢蘑菇的“牛夫人”石开萍。有一天,她在林间散步时,发现了一群穿着黑绒绒外衣的牛肝菌——它们躲在树根旁,像一把把小伞撑在落叶间,可爱极了。
“要是能让更多人看到你们,该多好呀!”石开萍轻轻碰了碰“牛牛菌”的伞盖,心里冒出个甜甜的想法。
可“牛牛菌”像个害羞的小家伙,只肯在森林里长大。石开萍决定当一回“蘑菇向导”,带它们走出森林。她每天钻进树林,蹲在“牛牛菌”旁边观察:“你们喜欢晒太阳吗?还是更喜欢躲在潮湿的地方呀?”她把森林里的温度、湿度都记在小本子上,像给牛肝菌写了一本“成长日记”。
后来,她发现这些黑牛肝菌其实不怎么依赖大树,就像小朋友长大了可以自己走路一样。“我要让你不用总缠着大树妈妈,自己也能长大”。“牛夫人”蹲在“牛牛菌”旁边温柔地说。这可太让人高兴啦!“牛牛菌”跳了起来。石开萍赶紧在实验室里搭了个“小温室”,用装肥料的袋子当小床,试着让牛肝菌住进来,牛肝菌在无树木的人工温室里也长出了菇体 ,这无疑是从“0”到“1”的重大突破。

一开始,“牛牛菌”有点不适应,老是低着头不肯长大。“牛夫人”就每天给它们讲故事:“别怕呀,这里温度刚刚好,还有甜甜的营养水呢。”“牛夫人”调了无数次温室的温度,换了好几种营养土,终于有一天,袋子里冒出了小小的黑伞——牛肝菌在“小温室”里安家啦!
但“牛夫人”石开萍还有个更大的梦想:给牛肝菌建一座“蘑菇城堡”,让它们在里面快快活活地长大。她想把袋子换成更整齐的玻璃瓶,这样牛肝菌的小床就能排得像士兵列队一样整齐。可这一下,城堡里的“规矩”全要改:营养土的配方要变,温度要重新调,连吹进城堡的风都得刚刚好。
“牛夫人变成了“城堡设计师”,白天对着图纸画呀画,晚上就守在玻璃瓶旁,看“牛牛菌”有没有打哈欠、伸懒腰。有一次,她发现森林里来的牛肝菌宝宝在城堡里住不了太久,就像客人住不惯新家一样。于是她又请来“蘑菇小园丁”,专门给牛肝菌培育更结实的宝宝,让它们能在城堡里住得舒舒服服。后来,爱笑的石建同叔叔来了,他给“牛牛菌”和小伙伴们盖起了一栋栋舒服的 “房子”,里面的温度、湿度都刚刚好。“等你有好多兄弟姐妹,就能让更多人尝到鲜味啦。” 石叔叔边记录边笑着说,声音里像撒了蜜。再后来,戴眼镜的上海宏博集团董事长石建极伯伯也来看望牛肝菌们,他站在 “房子” 外,望着远方:“我们要建一座大大的工厂,让“牛牛菌”和它的小伙伴们坐上飞机、火车、汽车,去世界各地的每个小朋友的餐桌上做客。” “牛牛菌”听着听着,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菌褶里冒出更多孢子,像撒下一把把希望的小种子,探出身子分享着趣事,可爱又鲜活。
第四章:漂洋过海的 “鲜味使者”
在“牛夫人”纪开萍阿姨和石建同叔叔们的精心照料下,“牛牛菌”和小伙伴们在工厂里一天天长大,它们要坐上飞机、火车、汽车,汇聚到上海宏博集团,在这里经过“集训”,再去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跳进小朋友的汤碗里,变成香喷喷的美味啦。
有一天,“牛牛菌”听说,美国财长耶伦阿姨来华访问时,特地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云南菜馆 “一坐一忘” 餐厅点了四份牛肝菌 “见手青”。后来,美国 CNN 栏目的记者专访耶伦阿姨,她笑着回忆起那段经历,说牛肝菌的美味仍在她的味蕾上滚动,念念不忘。耶伦阿姨对食用牛肝菌的评价,让“牛牛菌”感到无比自豪,它知道自己不仅是雨林世界的馈赠,还成为了连接不同国家人们的 “鲜味使者”,把来自中国云南热带雨林的味道带给了更多人。
第五章:世界的喜爱与幸福延续
因为耶伦阿姨的喜爱,牛肝菌这道菜肴和云南餐馆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来自中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 “黑钻石”。“牛牛菌”和它的家族成员们,从雨林的腐殖土中,到幼稚园的快乐时光,再到现代化的工厂,最后走上了世界各地人们的餐桌,用自己的美味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赞誉。
那些为牛肝菌弯腰的佤族老人、“牛夫人”纪开萍阿姨、石建同叔叔、石建极伯伯,还有所有喜爱它们的人,都让“牛牛菌”的旅行充满了意义。“牛牛菌”知道,这些由热带雨林馈赠的珍馐美味,后面藏着越来越多人餐桌上的笑容,藏着乡村里飘起的幸福炊烟,也藏着它自己作为一颗小小牛肝菌精灵,环游世界、传递美味的奇妙故事。
原来,只要有耐心和爱,连害羞的小蘑菇都能走出森林,在人类的城堡里,长出一整个童话般的春天呢。
作者简介:阿良,网名玉兔呈祥,毕业于辽宁大学广告传播学专业。民主人士、人民陪审员、民俗人文学会理事。擅长广告策划、诉讼代理、易经风水学研究。业余爱好写诗歌、散文、微小说、民间采风。作品散见于各类文学期刊及融媒体网络平台,其中散文《山海见证 经典永存》因细腻描绘闽南古村风貌与文化底蕴,曾被选为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成为考查学生文化理解与语言赏析能力的优质文本。媒体评价:"用广告人的敏锐捕捉文化细节,以陪审员的严谨梳理历史脉络"。其作品常被形容为"糖醋排骨文学":表面平实,越品越有层次感!现定居厦门。
总编:山旮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