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行 . 走进广元 寂静的近月湖
虫二
车过广元城西四十公里,山势便陡然收束起来。新修的公路如一条灰白色的带子,在群山的皱褶间反复折叠:过河,再过河;翻山,再翻山;转弯,再转弯。当肺叶被草木清气涨满,人便生出奇异的错觉,仿佛头颅将要顶破苍穹,一伸手就能摘下一片游走的云。待峰回路转,豁然洞开处,即是白朝乡的月坝——那个被山民称作“离月亮最近的地方”。
近月湖卧在坝子中央,静得如同大地遗忘在此的一面银镜。我沿着栈道徐行,水汽漫过脚踝,草甸上星散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红的、紫的、鹅黄的,如散落的星辰。泥土的芬芳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闭目时山风拂过脸颊,带着林木的呼吸与涧水的低吟。翠鸟的啼鸣来自湖边,一声声,叫醒了千亩旷野的灵性,将人的思绪放牧到云深不知处。
一座小亭翼然临水,名曰“近月”。亭与岸由曲桥相连,静得能听见风贴着水面滑行的声音,看水纹在日光下织锦。夏季野蜂嗡嗡穿梭,百鸟啁啾应和;水流在水里,风吹在风中,时间在此失却刻度,恍然间竟不知今夕何夕,唯有远山落日熔金,将飞鸟的剪影投入湖心。
当城市霓虹黯淡了星河,近月湖的月华却清冽如新磨的银镜。它从黄蛟山脊悄然浮起,霎时群山退为淡墨勾勒的轮廓,湖面铺开一条碎银之路,直抵脚下。无需仰望,月亮就在平视处低悬,仿佛纵身一跃便能揽入怀中。清晨伫立湖边,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在云雾缭绕中,身心通透如初生。
千年古树沿溪列阵,虬枝盘结如苍龙探水。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温润,两旁白墙灰瓦的老屋飘出炊烟,混合着酒坊的醇香、烤馍的焦香。昔年骡马商队踏出的驿道犹在,茶叶、盐巴、布匹的喧哗却已隐入历史。
更深露重,我宿在临湖的花前月下酒店。推窗即见湖水揽月入怀,清辉漫过窗棂流淌枕畔。木楼与山势依偎,阡陌与云雾交融,那些“中国十大乡建探索奖”、“四川十佳生态宜居村”的牌匾,不过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注脚——乡村振兴的要义,原在于让土地留住自己的歌谣,让月光照亮本来的模样。
晨起,雾霭正从湖面蒸腾。近月亭在纱幕后若隐若现,宛如未醒的旧梦。回首处,黄蛟山巅已镀上金边,与湖水、古树、新居交映成新时代的斑斓长卷。当白鹭掠过水面,翅尖划开层层涟漪,恍若月亮在近月湖钤下的印章。
刘兰玲简介:
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责任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公众号《黄木湾》主编,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
由星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紫金之歌》获得首届“永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月圆之夜 隆平与稻花》获“家国情怀”诗歌大赛优秀奖;“写给广州的诗”诗词大赛《扶胥之口》获优秀奖。
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网》、《今日头条》、《岭南作家》、《北京头条》、《侨星》杂志、印尼《千岛日报》,美国纽约《综合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