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名誉社长:王德席 陈长海
社长:陈常河
总编:陈常河
副社长主编:王小强
副社长副主编:李云峰 李宜普
编发:陈常河


作者简介:陈长海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人,泰安市作协会员,山乡退休教师,汇文书联签约作家,2022年出版《岁月留痕一陈长海文集》一部,2024年出版长篇小说《大山情》上部。
第二十六章
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为庄稼人搭建起展示拳脚的好舞台,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在土垃窝里刨食吃的庄稼汉们,如今也变得精明起来,纷纷寻求着挣钱的门路。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不,前街的来旺家开始做豆腐卖,河边的立柱家打起烧饼来。一时间,蒸馍馍的,调粉皮的,炸香油果子的都行动起来。茂林家的王婶也开始干起她的老本行,泡起了绿豆芽。
茂林的媳妇大名王桂花,娘家是太平镇东边柳树沟的,祖祖辈辈靠卖豆芽为业。她家是独门绝技,泡出来的豆芽与众不同。那豆芽白白胖胖的又粗又短。别人家泡豆芽,每斤绿豆一般五六斤豆芽,她家能出到十斤。那豆芽炒出锅吃到嘴里,脆而无渣,有一种清香之味,在方圆十里八庄很有些名气。但这门手艺只传男不传女。
王桂花从小心灵手巧,是个精明细心之人。为闺女时耳濡目染,泡豆芽的手艺虽无人传授,却也学得八九不离十。嫁到石屋村这些年,整天种地带孩子。操持家务,累死累活,再加上前些年老割资本主义尾巴,反对投机倒巴,这门手艺便一直搁置下来。这两年上级推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她见左邻右舍都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去弄钱,也心里痒痒的,又想起为闺女时在娘家学过的手艺。于是在一天夜里躺在床上便和茂林商量起泡豆芽的事来,茂林一听很高兴:“咱不图发大财,挣个零花钱也挺不错哩!”
第二天,茂林把自家的那间东屋收拾出来,上集买来四个瓮,几个泥盆子,加上自己家的那两个瓮,又买来五十斤绿豆,泡起豆芽来。正好她家院子里有一口水井。泡豆芽是水里捞财,不但需要技术,还要严格地卫生。王婶在东屋门上挂一块红布,平时不许任何人进去,就连茂林也不倒外。她知道,要是平时不洗手脸进屋,那豆芽就蔫蔫的再也不长了。要是来着身上的女人走进屋里,那一瓮瓮的豆芽就得全部烂掉。她本人特别在意,每天洗干净手脸,换上新缝的工作服才进东屋。
泡豆芽最关键的一步是烫绿豆,也叫“摧醒”。那水不可太热,也不能过凉,要恰到好处。一般控制在五十度到五十五度左在,烫的时间长短和水的多少全凭手艺人掌控,把握好时机,这叫技术。出豆芽的多少全在这一步。烫好的绿豆放进泥盆里,再用凉水滤一遍,上面压是锅拍。第二天再烫绿豆,等绿豆裂开嘴长出半寸长的芽时,就倒入瓮中,瓮底的边上有个事先钻好的小孔,把刚从井里打来的凉水倒入瓮中,等水刚好没过豆芽,再将水放掉,用锅拍压实。此后每天换一次水,每天烫一次绿豆。到了第六天时,第一次泡得豆芽便长大了。那豆芽长得蓬蓬勃勃,齐刷刷地顶着锅拍,很是喜人。第一次出豆芽,王婶称了一下,六斤绿豆出了五十四斤,她很高兴。因为她知道。每斤绿豆能出到九斤豆芽,虽然比不上老爹的技术,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她把豆芽挑到太平镇集市上去卖,不到晌午就卖光了。而集市上其他几家卖豆穿的,还剩下老多。
农历三月初八这天,王婶正在集市上卖着豆芽,忽然一个三十多岁的胖女人来找她。那胖女人的胳膊比一般人的大腿都粗,没有脖子,头好像按在两个肩的中间。胖女人来到她的摊前,把一塑料兜豆芽摔在地上:“你是哪个村里来的熊娘们,上这里来坑人。二斤豆芽你就少给三两,有你这样做生意的吗?”胖人嗓门很高,唾沫星子像下雨喷到她的脸上。她说:“俺可是老实巴脚的庄稼人,怎么会少给你?俺可不会干那缺德丧良心的事!”“你别死不认帐”胖女人用手指着地上的豆芽,你再称一称,看看到底给了多少?”她拾起地上的塑料袋,一称不多不少正好一斤七两。她一下傻眼了,自己每份生意都是足斤足两,有的还多个一两半两的,怎会少这么多呢?
这时周围聚集了许多人。大家都很好奇,想看看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胖女人像是一下子逮住了理,一脚踢翻了她的豆芽筐子,白胖的豆芽撒了一地。她泪水充满眼眶、一时无语。 胖女人见她好欺负,大声嚷道:“坑人的熊娘们,滚出市场去!”说着上前去抓她的头发。她连忙用手挡住。步步后退。胖女人力气很大,几下就把她推倒在地,又狠狠地踢了她两脚:“熊娘们你给我记着,以后不准再来坑人。要敢再来,我见你一次打你一次!”她倒在地上,鼻子里流出血来。人群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这里打人啦!快叫市管所的人来!”不多时,一个三十多岁穿制服的人走过来说:“是谁打的人?”胖女人并不害怕,用乎指着地上的她说:“这娘们坑人,卖豆芽少给秤。我这是教训教训她,让她长点记性。”
穿制服的人上前拉起她:“现在国家鼓励农村人出来做生意,要发展经济、繁荣市场嘛!像你这样少斤短两可不行,我们讲究的是公平交易。”她有理说不出,自己挨了打,还要遭到管理人员的训斥,她又气又恼,心里很难受。
穿制服的人又对胖女人说:“她少斤短两固然不对,你动手打人可不行,我们提倡的是以理服人嘛!你们俩跟我到市管所去一趟。”三人来到市管所,那人又对她讲了一番大道理,就叫她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她看见那胖女人也出来了。从刚才的言谈举止,她看出胖女人和市管所的人很熟。“这年头有理说不清,庄稼人到哪里都受气。”
后来她才知道,胖女人原来也是一个卖绿豆芽的。本来同行就是冤家,况且她的豆芽又好又便宜。她的豆芽每斤卖两毛,人家的豆芽都卖两毛五一斤哩。这自然就搅黄了人家的生意。人家第一天卖不完的豆第二天蔫巴了,根本卖不出去,只好赔钱倒掉。你说人家能不来找她的麻烦吗?
从此,王婶多了个心眼儿,她每次称完豆芽,总是让对方看一眼秤,看少了没有。要不少回来找事她可不认帐。
这一天,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提着一袋豆芽来到她的跟前,问这豆芽是不是你的?王婶一看,那袋里的豆芽又细又长,有些发黄,也蔫巴了。看样是昨天卖剩下的。就说你这豆芽不是我的。这豆芽一斤绿豆最多能出五斤,都不新鲜了。老人看了看她的豆芽,只见那豆芽又粗又短,白白胖胖的很新鲜。
就说还真不是你的。你的豆芽不孬,一斤绿豆能出几斤?她说能出到九斤。“多少钱一斤?”“两毛钱”。老人笑了,说你的豆芽我全要了,请跟我来。老汉把她领到一个饭馆前,原来老汉的儿子是个开饭馆的。两毛钱一斤,三十六斤豆芽卖了七块二。老汉说:“今后你别在市场上卖了,天天给我送。我儿子这店里每天需要不少豆芽,咱们现钱交易,绝对公平合理。”王婶听了心里很高兴。王 婶在回家的路上计算着:每斤绿豆六毛钱,六斤才三块六。豆芽每斤卖两毛,五十多斤能卖十块八毛钱,每天能赚七块,一个月下来就能净挣二百多块钱,能顶俩工人哩!
第二十七章
麻杆子小雨刷刷地下个不停。
孙二虎头戴顶破草帽,身上披件高粱叶的烂蓑衣,站在大街上骂骂咧咧:“我说你个没良心的,过河拆桥,用着人靠前用不着人靠后。老天爷看得清,你不得好……”
走在街上的人摸不着头脑,有的停下脚步问他,天下着雨,还不回家,你在这儿骂什么。他不理睬,还是在雨中叫骂着。
附近的几个妇女听到叫骂声。在一个门楼底下看风景,并不时地小声嘀咕着什么。俗话说盐在哪里咸.醋在哪里酸,瞒得了外人瞒不了四邻八舍。她们知道,孙二虎四十多岁的光棍汉子,这辈子缺老婆可不缺女人。他播了种让别人收获做好事从不留姓名,在村里成全了不少人家的好事。后街上的富振两口子,连着生了仨闺女,为这事富振喝了酒没少打老婆。他媳妇秀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她生得五大三粗,很有把子力气,有时干仗还把男人揍得鼻青脸肿。她不光打还骂:“人家都说种下谷子长不出高粱。你生不下儿子是恁爹娘上辈子没做好事,没积下德。你能怪我?”可后来不知为什么两口子不打了,还生了个大胖儿子。邻居们都知道,是他两口子商量好借了孙二虎的种。河边上的廷俊家,也生下俩闺女。有一次他媳妇秋芳跟大嫂打仗,大嫂骂她是绝户头,说你就是打死我承受不了俺家的财产,俺还有两儿子长着哩。家乡临近孔老夫子的故土,大都重男轻女。没有儿子的家庭自觉矮人一头,挺不起腰杆。这可惹恼了秋芳,她像疯了一般,披头散发,抄起根推碾的棍子,要跟她嫂拼命。大嫂一看吓得一溜烟跑回家中,并插上了外门闩。秋芳家不去,就用石头咚咚砸门。俗话说打人别打脸,揭人别揭短。秋芳被人揭了短,咽不下这口恶气,躺在地上直打滚,又哭又骂:“老大家你听着,我就能断定俺这辈子生不了儿子,俺年纪轻轻,非生个儿子给你看看,气死你个龟孙”后来她果然生了个儿子。当然这里边又是孙二虎的功劳。
说来也巧,凡是借孙二虎种的人家都生了儿子。时间一长,孙二虎就在村里有了名气。凡是生不了儿子的家庭自然都想到了他。这不,村东南角上的栓柱家,连两个夭折了的,一共生了四个闺女,就是没有儿子。栓柱不信邪,自己年青力壮。会生不出儿子?几年来他没少在媳妇身上下功夫,累得腰酸腿疼。现在他耗尽了力气,那方面也越来越不中用,终于泄气了。于是就跟媳妇月娥商量,要不咱也学学人家富振和廷俊家?月娥一听就火了:“自己的媳妇让别人骑,亏你说得出口来。你不要脸,俺还要脸哩!”栓柱为了要儿子,没少给她陪笑脸,百般温存。下地回家,抢着做家务。今天给她买衣服,明天又买好吃的。夜里甚至跪着求她:“你说咱两个这辈子没个儿.谁会瞧得起咱。将来俩闺女一走,咱也老了,那时怎么过?”时间一长,终于把月娥的心说软了。
栓柱跟着舅舅给人家盖房去了,家里就剩下她娘仨。大闺女金凤上学去了,
月娥换上那身红条绒的衣裤,又围上绿围巾,领着小闺女盼盼来找孙二虎:“叔,俺家拴柱外出干活去了,求你给俺帮个忙行不?“她声音甜甜的,还用眼瞟了他一下,满是柔情。孙二虎见到月娥,很是意外。这小媳妇住在东南角,自己在村西头。平时又没有什么来往,今天来会叫我帮啥忙?月娥见状连忙说:“俺家猪圈满了,想叫你帮忙给出出粪,怎样?”说着脸一红,更显俊俏。孙二虎满口答应:“一个村的人,谁还用不着谁?”他叫月娥先回去,自已喂喂羊随后就到。
孙二虎来到月娥家里,见猪圈里空空的,只有很少粪,最多不超过三地排车。心想这么点活算什么,半个多钟头就能干完。他拿起铁锨刚要下圈,月娥说叔你慌什么。来,先喝碗茶,俺可是放的好茶叶哩!
孙二虎放下铁锨进了屋。他喝着茶,便和月娥拉起了家常。
眼看晌午了,二虎忙说:“看,光顾着说话了,一点儿活还没干哩!”说着又要下圈去干活。月娥说:“叔,这点儿活还不好干?吃了饭再干也不迟”说着从里间屋里端出满满一大锅拍包好的饺子,说还是猪肉葱花的哩。
她又拿出几样青菜,都是摘好洗净的。她忙着切菜炒菜。月娥干活很麻利,变戏法似的,立马就做出好几样菜,有肉片炒三药,肉丝炒芹菜,油炸花生米,香椿芽炒鸡蛋。她把这些菜摆在桌子上,又拿出一瓶泰山白酒,说今天我陪叔好好喝几盅。她脱去外衣,只穿一件白底碎花的短袖小褂。二虎看到月娥光洁白嫩的胳膊,一时呆住了。月娥给二虎倒满一茶碗酒,自己也满上,两人喝起酒来。几口酒下肚,月娥脸就红了。二虎盯着她那红扑扑的瓜子脸说:“侄媳妇真俊!都两个孩子的娘了,还像了没出嫁的大闺女。”月娥的脸成了一朵盛开的鸡冠花:“叔恁笑话俺哩!”二人正说笑着,金凤放学回家了。月娥忙下了一些饺子,叫金风快吃,说别误了上学。大闺女吃完饭就走了。二虎一把拉过小闺女:“告诉爷爷,你叫什么名字?”小闺女扬起那张稚嫩的小脸说:“俺叫盼盼。”二虎说这名字起得好。
两人喝着酒,不能不觉,一瓶酒见了底,月娥说叔,快吃饭吧!看饺子都凉了。
吃完饭,二虎说不行,得干活了。光吃不干东家得生气了,说着站起身。月娥见他身子有些歪逛,就说今天干脆别干了,喝点茶玩玩,明天再干吧!她明白,一斤酒她喝了最多三两。孙二虎喝了足有七两,便上前扶他,他一下子抱住了她就要亲嘴。盼盼认为他要打娘,吓得哇一声哭起来,二虎只得放开手。
天黑了,孙二虎躺在东间屋里睡着了。月娥哄睡了孩子,又去关了外门,就到东屋和二虎睡在了一起,孙二龙老长时间没接触女人了,紧紧接搂着月娥白嫩的身子,喜欢得不得了。两人一夜在床上滚来滚去,如胶似漆。天大明了、却呼呼大睡起来。
第二天月娥又好酒好菜的招待了孙二虎。三车粪干了两天,出的力还不如在月娥身上出的多。孙二虎在月娥身上尝到了甜头,三天两头往她家里跑,不到半年,月娥又怀上了。怀胎十月,第二年生了个胖小子,起名小宝。月娥和栓柱高兴地不得了。下地干活时,栓柱那腰板比以前挺直了许多,还有时一路哼着小曲儿。他开始私下警告月娥:从今往后再不许和孙二虎有任何来往,月娥表面上答应说,心里却馋着二虎的身子,寻着机会就和他做上一回。栓柱看出媳妇和孙二虎没断,喝了酒就把她打了一顿。这次他下手特别狠,把月城身上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头发薅掉了不少,走路时一瘸一拐的。他干活时总把月娥带在身边,他不让月娥干活,让她抱着小宝和盼盼一块儿在大树下玩儿,活他一人干。他把月娥看得很死,不给她接近孙二虎的任何机会。时间长了,月娥也好像死了那份心。栓柱见状,也就渐渐放松了对她的管束。
六月里烈日炎炎。昨天上午刮了一场大风,下午才停下未。栓柱家河套里的那块高梁被风刮歪了不少。他让月娥上河套里把高粱叶子擗一擗。月娥穿一件小花褂,擗满一抱就把高梁叶子抱出来,晒在地边的田埂上。她正干着,孙二虎不知从什么地方钻了进来。他一脸坏笑从背后抱住了她。月娥说孙二虎你干么,快放开我。二虎不放,说很久没有和你做了,今天让我们再做一回。月娥在他的怀里扭动着身子连说不行。孙二虎说你们女人我知道,说不行就是行。月娥说你再不松手我要喊人了。孙二虎说不怕丢人你就喊,我不在乎。说着像一只饿极了的狼,猛然看见一只温存柔弱的小羊羔,一下子把她扑倒在地。她怀里的高粱叶子撒了一地。他狠狠地把她压到身下,要把她踏平碾碎,吃尽她的肉,吸干她的血,嚼碎她的骨头,最后连一个骨头渣儿都不剩……
她在他的身下无力地挣扎着。渐渐停止了抵抗,任其摆布。他虽勇猛无比却不长时间就败下阵来,她挣扎着想坐起来,但他并不放过她。粗暴地吼道:“别动!”他死死地压在她的身上,一动不动。她烦了,急眼了:“该死的孙二虎,压死我啦快起来!”他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他又像那只恢复了雄风的饿狼,更加猛烈地动作起来。他是那样的贪婪,那样的凶悍,竭尽全力地向深处挖掘着她的那块宝地。她软、瘫了,就像一片被狂风卷起的树叶,在高空飘荡着。那树叶越升越高。她像似来到了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真美啊!她尽情地欢呼,尽情地歌唱!忽然风停了,那树叶慢慢飘落下来,他像被水洗过,而她也早已成了一滩烂泥……
他吃力地坐起来,盯着她雪白的身子,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笑。她猛地用双手搂住了他的脖子,痴迷地说:“你是个好男人!”他说:“月娥你迷人哩!我要你,今后还要!”
“你真有劲”她怨艾地说:“那该死的栓柱,自己不行,还变着法的折磨
俺”
他想:真是女人花花心,谁弄跟谁亲。
......
现在,他已经她快一年没捞着碰月娥了。月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寻个机会就去找他。而他再也寻不到接近她的任何机会。她的心,可能全放在她那个白胖的宝贝儿子身上了。他不知道栓柱用了什么办法,把月娥给彻底治服了,跟他实心塌地过起了日子。
你想,他孙二虎能不生气伤心骂街吗?
第二十八章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是鸿运当头喜事连连。可周建国这大半年却是祸不单行,屡屡受挫。
阳天三月万象更新。他的果园更是繁花似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和茂林看着这一切,喜上心头。茂林指着一棵果树的花朵给他看,还说今年的果花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年,秋后肯定大丰收。他俩站在地头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第二天中午,天刮起西北风,紧接着阴了,天下起雪来。开始是雨夹雪,后来竟噼里啪啦的下起了冰雹。那冰雹小的如黄豆粒,大的似青杏。冰雹下了足有十几分钟,地上落了厚厚的一层。他急匆匆赶到果园,立刻傻了眼,只见那美艳的苹果花被打得七零八落,一塌糊涂。地上的果花和冰雹混合在一起,一片凄惨的景象。
从承包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汗水全酒在这片果园中。他坚信:地是黄金板,人勤地不懒,一分汗水,一份收获。多少个日日夜,他和茂林又是搞嫁接又是整穴、浇水、除草、施肥、打药,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他热切地期盼着能得到大地的回报和馈赠,可眼前残酷的现实让他的梦想付之东流,化为泡影。他心灰意冷,伤心难过却又无可奈何。他第一次感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的渺小,那么不堪一击。
天晴了,灿烂的阳光照着大地。那些被打落的苹果花紧紧地贴在地面上,几只蜜蜂飞落在上面忙碌着。周建国知道,这些落花将很快烂掉,化为泥土。茂林劝他,说这是天灾,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认栽吧!他在心里盘算着,不算找人干活的开支,光买化肥和农药就花了两千多,自己的贷款还没有还清,今后的日子将会很艰难。
那些天,他整天吃不下睡不着,蔫头耷脑唉声叹气,人也一下子瘦了很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农历的六月,太阳像个巨大的吊炉悬在空中,晒得人头昏眼花。地里的庄稼一扒拉直掉叶子。那些在地里刨食吃的庄稼汉们,不断地祷告着苍天:“老天爷,下场雨吧!你是在要我们的命啊!”也许是人们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雨终于盼来了。连风带雨下得沟满河平。地里的玉米、高梁全扒在了地上。雨不下是不下,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第二天、瓢泼似的大雨又整整下了一天,不少人家墙倒屋塌。人们又开始祷告老天爷:“可别再下了,再下我后没法活了。”
雨终于停了。这时,刚缓过劲来的周建国发现,他承包的水库里鱼死了很多。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些肚皮朝上的鱼们泛着白光。死鱼真多啊!大的一二斤,小的半斤,白花花一片。村里很多人都来观看。他们站在堤岸,指指点点说着什么。
几个外村的年轻人拿着竹竿,尼龙袋子来拾浮在水面上的死鱼。
他欲哭无泪,只是望着水面上的那些死鱼发呆。有人走过来劝他,摊到身上要想得开,身子要紧。他像没听到似的。
当天下午,公社和派出所的人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也赶到这里。他们在大堤上观看着,这有人拿出相机照了相。那些死了的鱼,有的被风刮到了岸边,也有很多沉到水底去了。周长发告诉他们,前段时间山上失了一场大火,烧了两三个山头。后来经过附近几个村的群众抢救,才灭了火。是不是烧焦了的树木和杂草生成的灰尘被山洪冲下来,把鱼给呛死了呢?上边的人说有这种可能,但不敢肯定,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们捡了几条鱼,说带回去找专门的人化验一下。他们说完都走了。村里的人也陆续走了。
山风吹到人的身上很凉爽。周建国像一根木桩,还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天黑下来了。周建国回到家里,一头扎在床上,像瘫了一般。他不吃不喝,一连躺了两天两夜,他昏昏沉沉、四肢无力、时儿迷糊时儿清醒。他娘端来的饭,还好好的放在桌子上。朦眬间,他看到前面有一条大河,对岸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一群群的蝴蝶子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他想渡过河去欣赏那些美丽的花朵,可是河太宽了,他根本过不去。他很着急。这时他发现河的上游有一座拱形的石桥。他飞快地朝那座石桥跑去。他跑到跟前一看,那桥不见了,化作天空中的一道彩虹。他呆呆地望着空中的彩虹。看着看着那彩虹也不见了。对岸的花朵也变得模糊起来。恍恍忽忽,他觉得自己站在一个悬崖边上,下面是万丈深渊。他很想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可不知怎么的就是迈不动脚步,忽然一阵狂风吹来,眼看他将要被刮到深渊之中,他拼命地抓住悬崖上的一棵荆棘,那荆棘却被他连根拔起。他飞快地往下坠,耳边响起呼呼的风声。那悬崖真高啊,怎么也落不到底。他害怕极了,用尽全身力气喊救命,可怎么也喊不出声音来。突然他像一发炮弹“砰”地被投入水中。他“哇”地大叫一声猛然醒来,心突突狂跳不止,大汗淋漓。他觉得有些冷,便裹紧了毯子,还是冷得直打颤。他娘听到动静赶紧过来,她用手一摸儿子的头烫得厉害,搂着他喝下一大碗开水,又用一块湿毛巾敷在他的额头上。她很不放心,又找来了村里的赤脚医生。医生用听诊器听了听,又给量了体温,说建国没有什么大病,主要是精神打击太大,又没吃东西,身体有些虚弱。要劝他吃些东西才好。
吃过早饭,周长发来看望建国。周建国见长发叔来看他,便坐了起来。周长发一看。这个年轻人头发如一团乱草,一双无神的眼睛陷眼眶里,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心中又疼又气。几天不见,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他卷起一支旱烟递给建国,自己也卷上一支。两人抽着烟。他语重心长地说:“建国,我知道你这段时间事业不顺,但千万可不能悲观和泄气呀!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很不容易,人灾人祸.沟沟坎坎,大风大浪都得过,刀山火海也得闯!搞事业哪能那么容易?哪能一帆风顺没有一点儿波折!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跌倒了不要紧,关键是自己能爬起来,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勇气才行。你看大叔我都快六十岁的人了,这把老骨头还能再折腾几年?如今国家实行全面改革,经济建设发展多快呀,今后咱们山区的发展全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哩!叔知道你是个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千万不能倒下呀!”
老支书停了一会又说道:眼下咱们山区还不富裕,可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我和恁爹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每年的春天青黄不接,家家户户都揭不开锅。十里八庄那些饿红了的庄稼人,白天不敢上山,夜里便拿着砍刀和绳子,成群结队,上山去掰槐叶和槐花。男女老少,漫山遍野,每夜不下上千人。到处都是“咔咔”树枝断裂的声音。那些看山人夜里不敢睡觉,经常鸣枪惊吓砍树人,哪里能挡得住?人们把砍下的树枝背回村里,吃得烧得全都有了。用手撸掉槐叶,放进锅里。锅底下的树枝被烧得吱吱直冒泡。槐叶煮熟后捞出来,用刀一切,撒上一点盐面,便狼吞虎咽地扒起来,我们祖祖辈辈吃山烧山,平时有点小病小灾,上山采点草药,就能治好。这大山,养活了我们一辈又一辈的人啊!现如今你们赶上了好时代,不用再吃那么多苦了。一定要珍惜这幸福生活,把咱山区建设得更富裕,更美好……
老支书讲着,眼中竟掉下了几颗混浊的老泪,他完全沉浸在过去那段艰难的岁月之中了。周建国眼圈红红的:“叔,您别说了,这些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心里老堵得慌。”“孩子,坚强起来,大不了重头再来。只要咱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顿时,青年人那一腔热血又在周建国身上涌动起来,他擦掉了脸上的泪花,往下一甩左手“叔,你放心,那是必须的!”
周长发走了。周建国喊道:“娘,给我热热糊涂,我要吃饭!”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