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枫桥经验” 谱写基层善治新画倦
文/吕正纯
“枫桥经验”是六十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管理方式。2022年10月22日,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专章论述,并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信息化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学习和发扬枫桥经验,如何善治基层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如何学习和坚持枫桥经验,结合基层实际,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
“枫桥经验”之所以经久不衰,永葆活力,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把党的领导真正落实到了基层,正确地解决了综合治理“向谁抓”、“如何抓”的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是“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更是其发展创新的根本保证,立足社会治理,坚持公共服务。
二、坚持以民为中心,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新时代的“枫桥经验”的宗旨依然是相信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来解决群众自己的问题。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和渠道(如网络化管理,民主协商会等),畅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激发群众自治的内生动力。
三、强化源头治理和预防化解。
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和事中化解。强调预测预警预防。通过深入细致的排查走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化解在属地。
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三治融合”)。
(1)以自治为基础,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完善村(社区)委会自治机制,提升自我管理、自身服务、自身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
(2)以法治为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规范行为、保障权益。加强普法教育,引导群众以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3)以德治为先导,发挥道德规范的教化作用,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良家风、淳朴民风,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运用科技手段支撑提升治理效能。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推动互联网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建立智能平台(如综治中心、矛盾调解信息系统)、运用网络化APP等,实现信息互通、精准管理、高效服务、风险预警,提升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5)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注意力投放在基层第一线。加强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等建设,配强网络员等基层力量,确保基层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
总之,在新时代,我们要活学活用“枫桥”经验,开拓进取,善治基层,为谱写新时代基层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真诚(笔名),原名,吕正纯,1964年1月14日出生,大学文化程度。中文专科(湖北省黄石市教育学院中文系)、法律本科(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系)毕业,助理经济师、政工师。91年至94年在湖北省人武干部学院学习(在职脱产学习),毕业后授予少校军衍。原任湖北省鄂州市蒲团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段店镇党委统战委员。现已退休。任湖北省鄂州市段店镇老龄委副主任。鄂州市段店镇新闻报道通讯员。其新闻文学作品,在《鄂州日报》、《鄂州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火炬》网站、《湖北日报》客户端、《党员生活》杂志、《皖人春秋》、《青春园上枣》、中国老龄网站等新闻媒体、文学期刊发表。
【老丫文苑 :创始人】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