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椅大门外,
凉风四面来。
身归清梦去,
便似上瑶台。
小时候,农村人晚上过夏,前半夜总是在大门外渡过的。
气温很高,一点都没有风,家里热得透不过气来。家家吃过晚饭,到大门外去,找个地方坐下。三五成群,一边拿着蒲扇,使劲摇着,一边说着话。还有人会带着凉席和枕头,甚至到大场里去乘凉。
小孩子则跑来跑去,跳着,闹着,或者看着天上的星星,数着,问大人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天上星,数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的民谣,就是在那时学会的。
起风了,一时无话,大家尽情地享受着夏天这难得的凉爽。
夜深了,气温也降了下来,有些人便在席子上深深睡去,也有些人会走回家去睡觉。一个晚上,就这样渡过。
如今的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平时很少看到,连小孩子都少了许多。家家户户都几乎盖了新房。由于温岛效应,家里也比过去热了很多。人们依旧晚上出外去寻凉。
大场消失了,家家户户门前的空地也没了。可这也难不倒大家。人们便会三五成群,约伴到村外的地边去。泥土温度降得快,又易起风,便是乘凉的好去处。
我组的田海勤在村西新盖的房子,正处去村外的要地上,紧挨着庄稼,又放了许多大石头,于是便成了村人晚上聚会的好场所。
河堤路开通以后,交通方便了,佛沟村又浚通了龙泉,整修了广场。顺泉一带,树林茂密。泉水汨汨流出,甚是清凉。于是皇甫川上下的人,会骑着电动车,帶着一家老小,或步行着,去库峪河对面的龙泉去乘凉。
甚至远地方的人,也会开着车,帶着亲朋,来这里宿营。
农村有灵敏的人,闻到了商机,便在这里摆摊。时间长了,便成了气候。各种各样的小吃、瓜果、百货摊,摆在路西一线,这里成了夜市。
小孩的游艺场也来了,成了小孩们的天堂。农村的秦腔自乐班,舞蹈爱好者也来了。唱着戏,跳着舞,声乐动天,热闹非凡。这里也成了农村人夜生活的娱乐场。
村里本来人少,又都去村外和龙泉,于是街道上便空了下来,少有人声。
我和妻离乡虽几十年了,但习惯使然,到了晚上,心里便痒痒,想门外乘凉。因为我左腿受伤骨折,恢复不久,无法走长路,骑电动车也不方便。村外和龙泉去不了。于是将躺椅和凉床,搬在大门外过前夜。
街上很静,少有人来。水泥路上也很干静。风很利,一阵阵吹来,身上甚是惬意。
我和妻或坐或躺,看着天上。
天上的星星,依然像小时候一样,闪着亮,眨着眼。
几十年的老夫老妻,彼此熟悉得像自己的手。习惯成了自然,彼此便如鱼得水。
于是便也无话,静静地享受着这凉爽的夜晚。
不知怎么地,想起了苏轼的《赤壁赋》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句子。
快六十耳顺之年了,经历了年轻时的不平和疾愤,看惯了人们的悲欢离合,我和妻也真是修养到了"水波不兴"的程度了。
又想起了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受。
其实,成仙不成仙的暂且不论,人活着,难得的是淡然自如的心境。
苏子曾说过,"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今晚,静静的夜,静静的街,星光闪烁,清风阵来,尽为我和妻所享。
农村的夏晚,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