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省优秀农民企业家、马圩镇花炮公司经理徐国龙
作者:周快荣 杨金高 蔡水明
带着纯朴,带着厚道,带着泥土气息,你从农田里走来。
带着善良,带着智慧,带着精明干练,你向鞭炮厂走去。
确切地说,你是20岁那年迷上鞭炮的。这一“迷”,就“迷”了整整24个春秋,如今的你,依然如24年前那样执“迷”不悟。
谁说你执“迷”不悟呢?你不是凭着“迷”劲,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迷”成了东乡县马圩镇花炮公司经理么?还“迷”到了“江西省优秀农民企业家”的荣誉称号么!羊年仲秋,东乡县乡镇企业局又专门派人整理材料,为你申报“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而你面对已经走过的44年风雨路,面对党和政府授给你的一顶顶桂冠,常常生发出“寝食不安”的感觉。你不止一次地对领导和同志们说:“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实在太多,而自己奉献得实在太少太少。”所以,你才不分昼夜,拼命工作,跑遍祖国的江南塞北,把那一车车,一箱箱电光爆竹,一个个“啄木鸟”、一挂挂、一串串“大地红”,“洪都特大”(均为花炮名称),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那是一车车、一箱箱、一串串、一挂挂欢乐啊!你把这无穷无尽的欢乐撒向大江南北,撒进了千家万户。
你,江西省东乡县马圩镇花炮公司经理徐国龙,的确够得上“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马圩镇,你的大名妇孺皆知,人们称道你是“制造欢乐的人”!
A:制造欢乐的人之所以制造欢乐,是因为原本经受过太多的苦难。
世世代代的人都记得先贤留下的古训:好人难中出。
徐国龙是一辈子做了两辈子的人,吃了三辈子的苦。
他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只知道自己本姓艾;也不知道自己出生的确切日子,只记得自己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头一年降生。成年懂事之后,才晓得自己是后娘生的,属老小。说来好悲惨,前娘在日本侵略中国时,遭受日本鬼子污辱后被活活打死。父亲再娶,便有了他。正值暗无天日的年代,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和残酷剥削,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
徐国龙降生第二年,就被饥寒交迫、陷入窘境的父母含泪忍痛卖给了几十里外的马圩镇南坪村的徐银安、李梅花夫妇。本该姓艾的徐国龙就这样改姓徐。可是,徐家生活也不富裕,好在穷人和穷人相互关照,徐国龙先后得过四个奶娘的喂养。
雄鸡高唱,全国解放,老百姓终于盼出了头。徐银安期望养子长大成为国家的“龙”。于是,徐国龙便有了中国老百姓呼唤率颇高的符号:国龙。
国龙不愧是条龙。他果真没有辜负养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打从8岁入学读书,一直担任班长、学习委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考试成绩优秀。然而有一天,有个同学突然骂国龙“没爹没娘”是个“私生子”。犹如晴天一声霹雳,明朗的天空霎时布满了乌云。那颗纯洁无瑕的心第一次被秽语玷污了!他跑回家里嚎啕大哭,拽着养父的手,一个劲地追问:“爸爸,他们为什么骂我是‘私生子’?为什么呀?”此情此景,做大人的好不尴尬。良久,徐银安才把收养他的经过抖了出来。末了,他说:“孩子,跟着我们徐家,你受苦了,你不是私生子,你也有爸有妈……”养父的开导熨平了一颗幼小稚嫩的心……
初中毕业后,徐国龙当上了南坪大队的小学教师。四年的园丁生涯,他春蚕吐丝,红烛照远,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
年轻人不安现状,锐意进取。20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对鞭炮发生了兴趣,于是,白天教书,晚上做鞭炮,居然发了一笔小财。这就有了后来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苦头……这一切,终究是过去的事了。但徐国龙忘不了生身父母的苦难,忘不了养父养母的哺育之恩。太多的磨难孕育了他,营养了他,使他更加懂得珍惜人生,决心多做贡献。
B:制造欢乐的人之所以制造欢乐,是因为胸膛里跳动着共产党人的博大爱心
我们见到徐国龙,是在羊年中秋节前那个秋阳可人的上午。他皮肤黝黑,个头不高,瘦瘦的,用当地群众的话是:只长骨头不长肉。脸上的线条棱角分明,颇能表现性格。不大的眼睛蛮有神采,憨厚质朴诚实的面孔透露着几分生意人的精明。单凭他那平平淡淡的容貌,根本就无法吸引人。但其貌不扬的人常常有绝技在身:怀抱“荆山之玉”,手握“灵蛇之珠”,所谓“丑貌有奇才”是也。使我们深受感染的,是他那平平淡淡外表下那颗金子般闪光的心。
时光倒转六年。也是金秋九月,马圩镇党委领导把徐国龙从南坪村委会鞭炮厂调到镇里创办电光炮公司。那时的徐国龙正把南坪村的鞭炮事业搞得红红火火。仅1984年1月至8月,就实现产值48万元,创纯利5万元。这才是个不足100人的村办小厂呀!
“要我去办电光炮公司?好,我就试试看,这几年,托共产党的福,靠大家的帮助,自己荷包里有了个千儿八百的。致富不能忘党恩呀!”徐国龙高高兴兴地服从组织分配,从南坪带来5名助手,外加镇里拖拉机站的4个工作人员,就开始了马圩镇花炮公司的艰苦创业。
那是怎样的条件呀?人手少,经验缺乏,厂房6间,不足70平方米,而且破烂不堪。厂址设在离马圩镇一华里远的山岗上,柴草一人多高,后面一片坟场,白天还好些,马马虎虎能应付,夜晚好难过,阴森森的,着实怕人,且有毒蛇、豺狼、夜狐狸出没……创业艰难哦!然而,再大的困难压不倒真正的男子汉!
没有材料,赊、借;
厂房不够,自己动手建;
资金紧缺,自己去筹集!
短短半个月,徐国龙就自筹了13.8万元,因陋就简地开始了鞭炮生产。当时的县长、如今的县委书记颜承荣前来视察,为徐国龙的一片热情叫好,也为他献身事业的赤胆忠心感动。回到县里,颜承荣书记亲自出面,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老徐解决了22万元贷款。老徐为此兴奋了好久,暗暗发誓:豁出命来也要把镇办花炮厂办得象个样子,决不辜负县委颜书记的殷切期望,决不辜负镇党委、政府的真切关爱。果然,他上任才一年半,也就是1985年底,一份鼓舞人心的数字报表就出来了:马圩镇电光炮公司1至12月实现产值66万元,创造纯利润6.6万元。这里面包含了徐国龙和伙伴们的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呀!
这个数字是鼓舞人心的,它象一道闪电,划亮了徐国龙的思想;它如一粒火种,点燃了徐国龙投身社会大干一场的勃勃雄心!
1986年春节,马圩镇党委会议室。在全镇私营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上,徐国龙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他当众宣布:“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狠抓鞭炮产品质量,力争全厂实现年产值68万元,完成利税6万元,争取向镇财政上交利润3.3万元!”徐国龙的发言,博得了党政领导的热情欢迎,也引起了一些厂长、经理的怀疑。马圩镇6个镇、村鞭炮厂家,每年上交镇财政的总利润不过6000元左右。这2.3万元将近原来的四倍呀!能不刺激人?就有一个鞭炮厂的厂长当众泼来一瓢冷水,他说:“好你个徐国龙,你可不要犯糊涂。这么多年来,我们都是每年上交镇里5000至6000元。你别以为钱是好挣的。你要是能上交镇里2.3万元,我就在马圩镇街上来回爬三圈!”徐国龙听罢风言冷语,泰然处之,微微一笑,回答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要是上交不了2.3万元,我甘愿下台,甘愿赔偿!”
会议结束后,回到鞭炮厂,徐国龙立即着手狠抓产品质量,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苦心人,天不负。结果,徐国龙的鞭炮厂当年实现产值70万元,创利税7万元,比年初的目标分别多出2万元和1万元,上交镇里2.3万元,厂里60名工人每人每年工资达1500多元。而那位讥讽徐国龙的厂长,因为不思进取,厂子连年亏损,越办越糟,结果被撤职。
其实,说话容易做事难。在创业的道路上,徐国龙碰到过多少沟沟坎坎啊!但他总能顺利通过。他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一颗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的火热心肠。别看他党龄才七年,他那颗共产党人的博大爱心,确实纯洁、高尚。请看几个片断——
a:杀猪济众人
1988年夏,正是鞭炮销售淡季,厂里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发不下工资,欠职工工资3万多元。职工们难免因此有点情绪,此时正逢农村“双抢”季节,家里急需钱买肉改善伙食弥补体力,可这边却是做了事拿不到工资,实在没劲哦!徐国龙看在眼里,将心比心,悲天悯人之心油然而生。他当即召集全厂工人开会,当场朗声宣布:“各位老乡,各位兄弟,我徐国龙对不起你们,两个多月没发给你们工资,让你们家里人在双抢季节吃‘红锅’(指没有荤食),我惭愧呀!但是,请大家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难关终究能够渡过。到时候,我们不仅要补发工资,还要追加奖金!为了表示我对大家在没有拿到工资的情况下,仍然尽心尽力工作的感激之情,我宣布:杀我家的猪,谨表谢意。”徐国龙话音刚落,会场上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徐国龙言出行随,当天,他爱人辛辛苦苦养大的4头肉猪,总计1000斤猪肉,全部发送到职工手上。面对徐国龙经理这么坦诚真挚的心,职工们还发什么牢骚呢?那些怨气呀,情绪呀,统统烟消云散……很快,“杀猪济众人”在群众中传为佳话,成了沟通老徐和工人之间感情的七色彩虹桥。
b:收留特困人。
马圩花炮公司的工人告诉笔者,徐经理心眼真好,他顶顶可怜那些不幸的人。徐国龙自己也说:“我对那些穷人、苦命人,好象有天生的同情心。越穷越苦的人,我越会支持帮助他。要是哪个穷人向我借钱冶病,哪怕家里没有现钱,我千方百计借别人的钱,也要帮助穷人解除燃眉之急。”荷拓村委会城湖头村有个困难户,名叫李加福,50多岁了,生活非常艰苦。徐国龙获悉,把他收进花炮公司,让他看守工厂大门,做扫地、打水之类的轻活,每月给他6斤酒,月月如此,从未间断。冬天,北风呼啸,徐国龙对老人就更加关心了,房间的门窗破了,及时叫人修理。他对老人说:“夜里冷,你就喝点酒,暖和身子。”夏天蚊虫多,老徐又帮老人买好蚊香。逢年过节,还为老人加餐。老人病危时,感激地对徐国龙说:“你比亲生儿子更亲,我死了到阴间里都会记着你的好,会保佑你。”老人病逝后,徐国龙拨出安葬费300多元,还把李加福老人当作父亲,自己象儿子那样为老人戴孝。组织20多个工人给老人送葬。这件事震动了当地农民,震动了全厂干部职工,也震动了整个马圩镇。当地农民说:“李加福老汉真有福气,遇到徐经理这么好的人。”厂里工人说:“徐经理心眼好,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跟着徐经理,我们没有理由不攒劲做事。”
残疾青年李光辉,行走不便。20多岁了,还无法从事劳动。他爷爷听说徐国龙心肠好,就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找上门来。徐国龙一听,慷慨答应。于是,和徐国龙非亲非故的李光辉第二天就到花炮厂上班,接替已故的李加福老人看守大门,每月能挣到90元工资,老徐还帮小李料理生活,每月发给50元生活费,另外存进40元钱,以备小李变成老李之后晚年享用。6年来,徐国龙简直把花炮公司办成了慈善机关,共接济老弱病残和生活贫苦的农民70余人。他那菩萨心肠,在十里八乡有口皆碑。
c:真情暖人心
工人徐梅阳兄弟多,父亲早逝,生活拮据,27岁了,仍然没有婚娶。徐国龙热情帮小徐牵线搭桥,并且在小徐结婚时,免费送去一头140多斤重的肉猪,帮小徐圆圆满满地办了婚事;配料车间的赵从彪,家中没房子,1988年,他要盖房,徐国龙就主动从自己外甥那里赊给赵从彪2万块砖;厂里主办会计邓高辉,今年8月患肺炎,住进了县医院,徐国龙闻讯,领出1200元专款,带上20多个工人,驱车30多公里,专程到县医院探望老郑,又找到主治医生,要求用最好的药全力救治。就连医生见此情景也被感动了,他说:“我当医生20多年,从未见过当经理的这样为职工操心,佩服!佩服!我们一定尽心尽力”。结果,医院给老邓用最好的药,对老邓精心护理,经过一星期努力救治,老邓病愈出院。工人们由衷地感叹:“徐经理待我们真像一家人啊!”
d:进出都自由
徐国龙对每个刚进厂的工人都讲过这样的话:“我们这个工厂,你愿意呆的话,就在这里攒劲干。如果不愿呆,随时可以出去。倘若你在外面干得不好,也随时可以回厂,我同样欢迎!”他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厂里供销科长李学兴,1985年进厂后,认为厂里管得严,抓得紧,每月拿200余元的报酬不够味,便于1986年回家开始私人办厂。由于经验不足,他的户办鞭炮厂连续3年亏损,负债2000余元。想起徐国龙的种种好处,想起离开花炮厂时老徐那句“随时欢迎你回厂”的话,他便生出回厂的念头。可又不好意思,担心徐国龙当时是说着玩的。于是,他托爷爷找到徐经理求情,老徐一听,哈哈大笑:“没关系,没关系,来吧,我这个人,从来说话算数。”次日上午,李学兴就回到了工厂。他紧握着徐国龙的手说:“徐经理,我丢脸了,你不嫌弃我。这次我进来,再也不出去了啦!我一定拼命干。”李学兴果然言行一致,成为徐国龙办企业的得力干将。如今,公司的供销工作开展得很好,徐国龙对李学兴赞不绝口:“行,行,小李子真是好样的!”像李学兴这样出去后又回来的工人,4年中共有30多人,这些出去后又回来的人,都决心不再出去了,个个自觉地做到以厂为家。
e:对用户负责
徐国龙办厂坚持信誉第一,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实行层层负责,严把质量关。1989年9月,公司质检员发现价值1000多元总计40万响的鞭炮配方不合标准。徐国龙获悉,立即找到当时负责这批鞭炮生产的管理员徐水河,严肃地说:“我们宁可眼前受损失,决不能让用户吃亏。”他当场命令徐水河等3名负责人,将这批不合格的产品挑到4里外的北港,倒进了哗哗流淌的河水里……
这些年,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优,以假乱真事件频频发生。对此,徐国龙别出心裁,在鞭炮包装纸内盖上“徐国龙”字样的私章,并对外公布:凡打马圩镇花炮公司商标的爆竹,包装纸内若无“徐国龙”的私章印迹,就是假货,大家切莫上当。凡印有“徐国龙”字样的爆竹,如果质量不合格,凭证到厂里调换。几年来,马圩花炮公司负责人严把产品质量关,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深得各地用户的信任与好评。
C:制造欢乐的人,在群众心坎上雕塑出无字丰碑,带给自己的是俯仰无愧天与地的心安理得。
沧桑巨变,斗转星移。马圩镇花炮公司以安全促生产,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不断发展壮大。该厂工人已由1984年初建时的200人增加到如今的1500多人(其中厂内职工460人,与社会、农户联网,不上花名册的厂外职工1000多人);固定资产由当时的不足2万元发展到如今的60多万元;产品花样不断翻新。其中,“大号电光”、“洪都特大”等品种被评为抚州地区优秀产品。1990年,公司产值达157.6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2.4万元,实现利润近8万元。企业盈利4万元,发给职工工资37万元。电光炮公司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好,被列入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徐国龙本人连续6年被评为抚州地区先进工作者、东乡县先进工作者,全市、全县优秀党员和优秀农民企业家。去年,县里破格为他解决了“农转非”。老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人过中年还能吃到“皇粮”。他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干劲更大。今年1至8月,公司就实现产值174万元,上交税收14万多元。在接受采访时,徐国龙满怀信心地表示:今年到12月可以完成产值300万元,上交税收3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现在,造价45万元,占地36亩的新厂房已经竣工,开始使用。1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正在引进,千百年来鞭炮制作依靠原始手工的方法将逐步被机械作业替代……
是的,我们的徐国龙用共产党人的赤诚之心创办企业,制造欢乐,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一座无字丰碑!他也因此生活得充实,俯仰无愧天与地!
哦,老徐,你从农田里走来,你向鞭炮厂走去。马圩镇的干部群众欣喜地看到:你没有辜负县委书记的期望,没有辜负镇党政领导的关爱。你已经走进了全区、全省优秀农民企业家的行列。但愿未来的某一天,你会走进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的行列。让生命像幽兰一样发出更多醉人的芬芳,在善良人的心田里,播撒更多的幸福,为党旗增添更多的光辉,为我们的文明古国制造更多的欢乐!
(写于1992年,发表于赣东报,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热土乡魂》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