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景坎布拉,情归李家峡
文/杨永春

一游坎布拉
三十年前,从别人口中听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境内,有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叫坎布拉。从此像着了魔似的,多少次在梦中幻想着那里的美景,丹霞地貌,松林,云雾缭绕,寺院,奇花异草等等。
坎布拉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一个镇名,其含义主要来自藏语有以下几种说法。
1 ,"康巴庄园" :最广泛引用的解释,意为“来自康巴地区的庄园”,强调其作为康巴人聚居地的历史渊源。
2 ,"悬挂的装饰" :部分资料提到藏语发音差异,可能被译为“悬挂的装饰”,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
3,"被森林覆盖的神山" :另一解释,突出其自然环境特征,但同样缺乏高权威性佐证。
另一说法就是民间传说
一说因康巴人后裔定居形成部落得名。
另一说与明朝初年西康迁徙的三兄弟后裔有关。
但官方资料未明确统一解释,只是多以“康巴庄园”为核心含义。
综上,坎布拉最被广泛认可的藏语含义为“康巴庄园”,兼具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是探索青藏高原秘境的重要目的地。
介绍完坎布拉的地名,继续跟我去旅游吧。
十几年前,儿子参加完高考第三天,我和爱人带着他跟旅行团去了一次坎布拉,其一是为了却我多年来心中的幻想,其二,就是为了缓解他的压力,改善他的情绪,调整他的心情。
来到景区才知道李加峡水电站就建在这里。
李家峡水电站是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第三座大型梯级电站,是我国首次采用双排机布置方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排机水电站。清清黄河在高峡之间截流,在此形成了宽阔的人工湖,犹如宝镜镶嵌在黄土群山之间,蓝天碧水、波澜不惊。一改过去人们印象中“黄河水,黄河黄”的印象。
这里主要有三个自然形成的景观,被人们称为三灵戏水好运来。分别有金龟戏水,佛手戏水,红鳄戏水,这三个自带灵气的景观,在佛教中都有吉祥安康的寓意,这里当之无愧是灵山圣水。
从水库南面景区门口坐区间大巴车,随着大巴车沿盘山公路的不断上升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右下方雄伟壮观的李家峡水库大巴上方,从东北方向起伏跌宕的群山中伸出一块红色小山,酷是一只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的大乌龟,守护着水库大坝。
在中国古代有“龙生九子”之说,其六子名叫“霸下”,形似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
所以大家都尊称金龟戏水期盼这里平安吉祥,这里的人的幸福长寿。
站在观景台上俯视坎布拉湖,可见一只灵龟俯卧在水库的千倾碧波里,似在恭敬朝圣,又似等候众神差遣,更像在守护这片神圣之地,这真是“金龟戏水好运来,圣湖大坝福人类”。
从这个观景台上,你还可以尽情欣赏高峡平湖宗喀圣湖的美景,这里是坎布拉景区的王牌景点,不仅能够看到李家峡水电站的拦河大坝,还可以看到碧水映丹山的美丽景致。
灵山圣水
“水”指黄河水,黄河水有“天水”之称,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所以这里的水也称为“天山圣水”。就是这里独特的宗教文化背景赋予了“灵山”之品;清澈的坎布拉湖将其环绕,赋予了“圣水”之性。
整个水库被自然形成的丹霞地貌所包围,北面,两西是奇山,南面随山势海拔升高长满密密麻麻的山杨,桦树,松林。雄伟壮观的丹霞群山,绿树成荫的密林怀抱着碧蓝之海般的水库。顿时让人心情愉悦,浮想联翩。
区间车每到一个观景台就会停留片刻,让游客们下车欣赏不同方位,不同地点看到的美丽景色。原来水库南面每过一两个山湾,就能看见靠放牧,种田为生的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民。
导游在一个观景台指着左前方,给大家介绍说:“那里有几家规模不大的寺院,主要有阿琼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只怪当时太年轻,加之被眼前的奇妙景色所吸引,对寺院一类介绍并未在意。
区间车来到五指山南,让大家大车从山林间自由穿行,去最后一个景点小瑶池集合。
只前绿树丛林中突然冒出无数似手指,似兽,似猴,似各类动物形状的红砂岩小山,有的高约几米,有的高的百米,仿佛无意中进入了动物园。
大家像一群从羊圈中放出的羊一样,并没有听导游的介绍,而是一窝蜂似的,像五指山的山间走去。
那次的旅行似蜻蜓点水,除了惊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未留下太多印象。

二游坎布拉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随着在全国各地不停的游玩,看了不同地方,不同的景色后,坎布拉的美景再一次像过电影一样,不停地在脑海中浮现地,为了有生之年不留下遗憾,最近我和爱人以及他的家人一起再次来到这个神秘的地方。
来之前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境内,北依黄河,紧靠著名的李家峡水电站,距县城50公里。景区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0℃,最低气温为氏-11℃,年均温度-6℃-2.9C
一,这里自然资源相当半富
1,动物资源
园区有野生动物数十种,珍贵皮毛兽有旱獭[tǎ]、狐、猞猁、扫雪、水獭,药用禽兽有雪鸡、麝、鼯鼠,可肉食的有岩羊、环颈雉、斑鸠、岩鸽,还有珍稀动物苏门羚、兰马鸡、雪豹等。在林间草丛中经常出没珍禽异兽,如鹿、石羊、麝香、锦雉、盘羊、百灵、画眉、马鸡、夏季南来的布谷鸟等。
2,植物资源
坎布拉终年气候温湿,植被终年长绿,森林覆盖率达28%,主要树种有桦树、青海云杉、油松、山杨、油松、云杉四季常青。花草灌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杜鹃、忍冬、金露梅、银露梅、小檗[bò]、锦鸡儿、旬子、蔷薇、沙棘、花揪及荷兰菊花等数十种。
二,有独特的丹霞地貌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是青海省旅游发展格局“一圈三廊道”中的“黄河旅游景观廊道”核心位置上的重要景区。公园内奇特的丹霞地貌,在国内迄今发现的新第三系岩层中,约占全国丹霞地貌的十分之一。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处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黄河水利风景名胜区、藏传佛教后弘文化发祥地”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同时也是国家森林公园AAAA级景区。
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2022年6月,青海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顺利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国际申报工作,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成为2021-2022年度全球17个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之一,排名第三。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在地质方位上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区域。公园内涵盖“丹霞”峰林地貌景观、新生界沉积环境和沉积构造类型以及3800万年以来的地质生态环境演化遗迹。
三,还有几个远离闹区住在仙景一样地方的几座寺院。
7月21日,天气晴朗,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无数白云,早上九点,爱人的弟弟开车拉我们向坎布拉进发。一个多小时后我们赶到了坎布拉风景区,本想自驾旅游,可据景区负责人说,南面自驾线路受近几次暴雨影响路途无法通行,建议我们从李家峡水电站北岸码头坐船到南宗沟码头,过玻璃桥,走1.3公里坐区车上景区。
这个建议我们欣然接受,因为上次到这来时我就有想坐船旅游的想法,可惜时间太短,只能听导游的安排,而没有实现。
开车沿山路从李家峡水库大坝下游经过,来到北岸码头,向下走100多个台阶,便到了码头休息区。
我们在码头做了短暂的休息,由于前面的大批游客已经走了,在码头停待的只有十个人。为此,景区工作人员让我们上了一艘小快艇,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坐在小快艇上,并没有感觉到冷,相反却格外的凉爽。
在三峡,在海南做过豪华游轮,在洱海坐过大型游船,这次坐着小游艇,随着波浪的起伏,小船欢快地唱着歌,不停的跳跃。船后,像天上飞过喷气式直升飞机留下的烟雾一样,拖起长长的水波纹,似几条长长的水蛇始终追逐着我们坐的小汽艇。
船在水中走,心在山水游,眼球被四周的美景紧紧吸引,大家不停地赞叹,不停地拍摄。怕一不小心就会漏掉一个美丽的细节,手机和相机把暂时吸收不了的美景,永远的储存在那里,供以后慢慢回放欣赏。
由于全神贯注的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不知用了多长时间小汽艇来到了佛手印的眼前。只见从山的北面伸出酷似五个手指的砂岩,惊叹之余查看地图,才知出现在眼前的是“佛手印”。
据开汽艇的帅哥说:“这个湖叫宗喀圣湖,几万年以前这里有个大水怪,常兴起风作浪,掀起涛天波浪祸害岸边的牲灵,时间一长,消息传到天上。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炸雷随着暴雨过后,从这个黄沙山中突然伸出一个手掌,转眼便雨过天晴,风平浪静。从此以后,宗喀圣湖再也没有出现过水怪,据说,是天上的神仙在这里留下了佛手印,镇住了宗喀圣湖。此后,这里就成了各类树林,花草,奇珍异品,野兽,牲畜,鸟类的天堂。
传说只是个传说,谁也无法有据可查,但那酷似手掌的佛手印却深深的留在了大家的心中。
前面的峡谷是野生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即松巴峡谷,这个峡谷也被称为高原小三峡,两岸高耸的峡谷被碧绿的黄河穿堂而过,谷中榆树千姿百态的点缀和灰鹤点点落在岩石上,如同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让人心旷神怡。
从佛手印的美景中还没有反应过来,小汽艇转到了从南面深向圣湖,红砂岩的前面酷似两个人像的景点,查看旅游地图,才知道这两个人像就是“伟人像”。天降伟人,世界太平,山川,湖泊风平浪静,原人间似天堂。
转过“伟人像,小汽艇便来到了南宗沟码头,下船后我们便和其他游客沿盘旋路步行向山沟进发。
来到跨湖玻璃桥,桥埻上方“印心桥”三个大字,喑示了人世间的情和爱,提醒人们,人生苦短,珍惜眼前人,亲人之间应该像桥埻和桥身一样心心相连,齐心协力,和睦相处 ,共存共荣,绝不可各怀私心,各谋私利,最后弄个两败俱伤。
游人到此,也许都有不同感受,有人视而不见,上桥缓缓而过;有人仰视半空冥思苦想;有人则拍照留念沉醉在快乐和幸福之中。
过玻璃桥往前走,左前方展现的是一高大武猛,正在熟睡的棕熊。脚下是他的啍哈二将。右前方是酷似剪刀的剪刀峰,又像是信徒在参拜得道高僧。
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眼前四处奇峰林立,形态各异,奇峰、方山、洞穴、峭壁、网格状山体随处可见。
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兽,形态各异,你站的角度不同,站的方位不同,观察到的造形也有所不同。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其中的奥妙只能因人而异,因人而猜。
据区间车上的导游小姐姐介绍才知道,坎布拉地区共有十八座奇山险峰,如南崇峰、宫保峰、德杰峰、内宝宗峰、大雁峰、尼姑峰、山羊峰、牦牛峰等,这些山峰的命名大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十八座山峰中,阿琼南宗和内宝宗最为闻名。德杰峰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犹如拉萨布达拉官之盛景;位于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会”,是由数十个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圆锥形山体组成,上面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地形隆起,犹如“仙女”们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让人叹为观止;强起岗位于风景区的西部,是由大小数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状山峰组成,在最佳景点观赏,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岚雨雪,气象万千,给人以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
南宗沟长约5公里,以中段风景最为迷人,这里奇峰突起,景色千变万化,山坡上松柏叠翠,鸟语花香,谷底溪水潺潺,清澈见底。
坎布拉地区佛教历史悠久,被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复兴地。阿琼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后建在这里。
传说藏统赛等“三智土”在阿琼南宗的山坡上种了三棵松树,后长成参天大树,树干直径约亚米多,不幸1958年被毁,残根尚存。清代,尖扎一带宁玛派宗教领袖藏欠·班玛仁增在这座山峰下主持修建南宗寺和南宗尼姑寺。现有的南宗扎西寺、本本子寺和南宗尼姑寺,是青海省内显、密、僧、尼并存的唯一法地。
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行人上下犹如攀登云梯,峰顶有古刹一座,掩映在绿荫之中。古刹由数间小石窟组成,依山就势,窟内陈列有佛像,绘于墙壁上的壁画约为明清年代所作,四季香火不断。南宗沟为省内著名的佛教圣地,省内外游客都来朝拜。
南宗沟里的南宗寺,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公元8世纪,西藏赞吉达玛灭佛,藏绕赛等3名僧人由西藏来这里避难和修行,并收贡巴绕赛为徒。西藏佛教能在公元10世纪后重新恢复并发展,同这几个僧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只有一条石阶小径通往峰顶,这条小径大部分是在悬崖上人工开凿而成的。峰顶有一座古刹,数间小石窟,窟内陈列佛像,终年香火不断。
内宝宗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独立山峰,上有奇花异草,峰顶有天池、泉水。
尼姑寺
区间车来到三岔口驰向靠东的路边,便见南面山顶到山腰有座寺院,据导游小姐姐说,这就是南宗尼姑寺,寺门前还有尼姑寺八塔,寺院有严格的规定,尼姑寺尼姑如有事外出须经主事同意后另指派一人伴随,需二人同行,绝不容许独自一人出寺院。
转过尼姑寺车走了几分钟见左手一陡峭小峰的半山腰有一石窟。导游小姐姐说:“那是尼姑闭关修行的地方,修行时间最短的几个月,最长的十二年,我家一个亲戚就在这个尼姑寺,曾闭关修行了三年,闭关修行时不可进食,那怕一颗瓜子都不行,只能喝点水。闭关时只能由家里人定期送点水。家人不在跟前的由寺院其她尼姑负责。
过尼姑寺再往南走,南宗沟西面高高的山顶就是南宗峰观音殿,半山腰是供僧人修行的三仙洞。
南宗扎寺
亦称“色扎寺”。位于县治西北60公里处,在今坎布拉乡西面的南宗林区,初为宁玛派僧人的闭关静房,后逐渐形成一座小寺,与南宗尼姑寺、阿琼南宗桑俄合丹吉林寺等属同一系统,均为古浪仓活佛所辖宁玛派寺院。
1958年前有经堂1座,僧舍60余间,住寺僧徒30多人,住寺活佛2人,即却央·班玛让卓和卓洛。1958年后,该寺建筑因年久失修和无人居住而倒塌,1980年自行开放后修复僧舍13院,现常住僧侣13人。活佛却央·班玛让卓,贾加乡拉当村人,现为措周乡干部;活佛卓洛,坎布拉乡坎强村人,现为尖扎县政协委员,常住寺院,代表寺主古嘉赛管理寺务,并兼管阿琼南宗桑俄合丹杰林寺和尼姑寺的教务。凡大型的宗教活动,三寺一块举行。
尕布寺
藏语称“南宗扎西南杰林”,意为“南宗吉祥尊胜洲”。位于今坎布拉乡南4公里的南宗沟,在南宗尼姑寺上部的南宗峰东侧,为拉莫德千寺所属格鲁派寺院。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在吐蕃藏饶赛等“三贤哲”长期居住的山峰对面,是拉隆贝吉多杰曾经住过的智合日山。在这里,第三世古哇活佛却嘉措(1571--1635)曾长期居住静修。后来,宗囊寺的创建者尕[gǎ]布罗桑顿珠(1740一?)于山头筑修行室1座。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尕布罗桑顿珠于山下扎西塘(意为吉祥滩)建成堪热扎仓,由此发展成后来的南宗扎西南杰林寺,与宗囊寺同属于拉莫德千寺。该寺1958年有经堂1座,昂欠1院,僧舍8院24间,寺僧8户25人,寺主即尕布罗桑顿珠的历辈转世,亦称“尕布班智达”,末世于1958年去印度,现已去世。香火庄为坎布拉诸村。1958年后拆毁,近年来自行开放,新建佛堂1座,僧舍6院45间,现有寺僧6户14人,奶牛20头。
车到山顶德洪村便停了下来,导游小姐姐说:“沿右前方向北木栈道上山,就是整个景区内最美的风景区,天然氧吧小径、丹霞地貌景观塔林群。最后到达小瑶池,年老体弱,走不动的游客可以继续坐车随车赶往小瑶池。”
坎布拉以绚丽的丹霞地貌著称,丹霞地貌在这里形成的山体形状如巨柱、宝塔,城堡,宫殿,窗棂等,栩栩如生,雄伟壮观。
景区内森林植物有800多种,树叶夏绿秋黄,常是画家和摄影者捕捉的对象,森林中花草灌木种类繁多, 传统名花,珍贵藏药在路旁、沟沿、小溪边随处可见,不胜枚举,许多珍禽异兽常常出没于林间草丛中,如鹿、麝、盘羊、马鸡、百灵、画眉、灰喜鹊、旱獭、布谷鸟等,这里处处花香鸟语,使游人流连忘返,去了还想再来的仙地。
由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气候温湿,植物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8%,主要树种有桦树、青海云杉、油松、山杨、油松、云杉四季常青。花草灌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杜鹃、忍冬、金露梅、银露梅、小檗、锦鸡儿、旬子、蔷薇、沙棘、花揪及荷兰菊花等数十种
为此,除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没下车外,其他人都下了车,沿木栈道向里走去,边享受天然氧吧馈赠,边欣赏这片区域独特的风景。
想不到这里别有洞天,木栈道两旁各类树木像赶来开会一样聚集在这里,各类奇形怪状的草本值物也约好了似的争先恐后地长在这里,各种野花争相开放,诱的蝴蝶、野蜂、小鸟等展示自己的风采。看来万物皆有灵,它们和人类一样喜欢热闹,喜欢群居。
最奇特的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塔峰林立,擎天一柱,有点像点将台,有的像神仙居住的房屋,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塔峰林立区内主要峰林地貌类型,其塔尖微向东南方向偏移。原因是这里的岩层倾向西北,倾角512度,雨水淋溶及面蚀速率西北侧最快,故塔尖向东南侧偏移。
擎天一柱高35米,西北面较光滑,东南面凹凸不平,泥钙质层形成凹槽,铁、硅质层形成凸檐,这是雨水冲刷淋滤留下的痕迹。其下方仍残留有峰林形成过程中的陡倾角裂隙。
瑶池仙境由20余个塔状峰林组成,塔尖向西北方向偏离,致使塔林东南侧下陡上缓,这是区内丹霞峰林普遍的形态特征。
小瑶池,又被称为“莲花空行坛城”。小瑶池以峰为中心,由数十个拔地而起、形态特异的圆锥山岩组成,山体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形成巨大的天然”古城堡“,居高俯视,仿佛看到“仙女”们翩翩起舞,犹如置身瑶池仙界,让人叹为观止。
传说,当年十八位天仙降落人间闲游,出没坎布拉的山林地带,因留恋天外美境坎布拉而不想回宫,便相约变成一座座奇异丹山,永世长驻坎布拉景区,形成了这里的天仙美境。
这里的群山有象施无畏印的“弘法佛印”,有神似布拉达宫的“徳杰宗”,还有发鼓震天的“阿宗”,有千佛塔之称的“高博宗”,真正印证了三昧耶曼荼罗所示的佛菩萨所持宝珠、金刚杵、法轮、手印等,故名莲花空行坛城,当地人也称“珠穆贡康”(尼姑护佑殿)。
至于点将台,则由第三系中新统中厚层状砂岩、砂砾岩构成。由于其抗风化剥蚀能力较低,雨水顺层状山体裂隙冲蚀、溶蚀形成单体较小的呈台阶状峰林地貌及形象个体,如人、如兽,其底座呈屏风状。
佛手指天是由单个塔峰沿垂直裂隙继续垮塌、淋蚀,构成紧密相靠的参差之貌,形似佛手而得名。
大约半个小时后大家便来到南宗沟西面的小瑶池集合。大家在这尽情的拍照留影后又坐区间车返回。
转过一弯道,见西北方山坡上突出一形状似五指并拢,高约百米的山峰,正在大家惊叹不已的时候,导游小姐姐说:“前面就是如来神掌,再后面的就是金蟾拜月。”
仔细一看前面拔起突起的山峰仿佛被石匠精心雕琢的一样,五指并拢,五指间有清晰的裂痕。果然名不虚传。
从其他书籍了解道,如来神掌,是至刚至阳的一套佛门绝学,相传乃释迦牟尼座下弟子目连顿悟世间法理,豁然所创。后来绝学弘扬,广传流布,并以释武尊所习一脉最为正宗。共分九式。
释武尊,为无双城护法,致力辅佐独孤鸣消灭天下会,重振无双城。在风溪村一役中,为助风云与独孤鸣,将毕生功力传与步惊云,壮烈牺牲。
1.佛光初现,这一招佛光狭带着浩然掌劲而出,佛光耀眼,自然的令人看不透佛光背后的危机。
2.佛抱怀容,这一招是属于暴露自己胸口和面门的弱点,两边手掌合击,如果敌人攻击躯体,那么两边的手掌将会如同大磨一般碾压而来。
3.迎佛西天,这一招可以吸纳对方的掌劲,加上本身的掌劲,轰击而出,如此此消彼长,自然会被击垮。
4.佛光普照,这一招讲究的是浩然之气,掌势浩大,令人不敢强硬对抗
5.佛法无边,依旧是以佛光扰敌,冷不防的杀招祭出,令敌人防不胜防。
6.神佛降世,虚空盘膝,双手合十蓄力,之后掌击左右,蓄力发劲,令人防不胜防。
7.佛动山河
8.万佛朝宗,可以吸扯全场所有的东西就连高手也会被它强大的吸扯力所束缚。
9.舍身成佛,催动摩诃无量。
从如来神掌,继续向北着便见从半山腰上高下低一次排列的四座小山峰,其形状,神态,像蹲在那里憨厚的小青蛙,得名金蟾拜月一点也不为过。
其实金蟾拜月只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象征性意象,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1,守护与祈福
金蟾被赋予月宫守护兽的身份,每逢月圆之夜跃出水面拜月,象征着对渔民等群体的保护。它通过月光赐福,祈求平安健康与丰收。
2,忠诚与执念
传说中金蟾因犯错被贬下凡,但仍心系月宫,月圆时拜月的行为体现了对故土的眷恋与执念,传递出对信仰的坚守。
3,吉祥与好运
在民间文化中,金蟾拜月常与财运、幸福联系在一起。它被认为能带来财富积累和家庭和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4,文化寓意
该传说融合了道教与民间信仰,通过神话故事强化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精神寄托的文化内涵。
区间车拉我们到停车点后,我们再徒步行走/1.3公里后来到码头,坐游船依依不舍的返回到北岸码头。
由于天降暴雨,道路摸坏严重,许多景点无法亲临现场去体验,在大家心里留下了遗憾。
天无百日晴,花无百日红,世间没有十全十美之事。
其实,人生一世,留一点遗憾,给你一些想象空间总比全部看完会更好。人性就是这样,得不到的东西总觉得最好;而干方百计得到的东西,时间一长就不会像开始那样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