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看待(原创首发)
文/水情
我是个农民,二十四节气的特征,是我最熟悉的面孔。有人说:到哪山砍哪柴,现在到了夏天我们今天说三夏,夏收、下钟和夏管。夏天给我们的最深印象,那就是热。酷暑难耐,让人心烦意乱。就连那平时张牙舞爪的狗狗,都吐出长长的舌头,哈吃哈吃的躲进阴凉处没了精神。躲在池塘下的青蛙,发出一声一声的闷叫,也是热季难忍。
河北省六月开始进入三夏,六月中旬正是小麦的收获季节。那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已经成熟了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上,化作出滚滚热浪在烈日下滚动。这时,那隆隆作响的收割机开始收割。收过后的麦田,就像分开了两个世界,完全看不到了小麦多日生长成熟的身影!机器喷出的粉尘拉的老远,不愿消散。不知是在太阳底下,热的没了精神,还是故土难离的伤感!久久不愿散去。此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观察这闲情别致。将刚收获的麦子拉进家里,就马不停蹄的在收完的地里赶种玉米。春争日,夏争时抢收抢种是此时,祖辈流传种地的真经。
不种地的人,可能知道身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的辛苦,甚至对暑夏,热得难耐却无法改变心存抱怨。其实,庄稼人知道,每一种庄稼的生长过程,都需要吸收他一生必须需要热的总量才能成熟。抢收抢种就是抢的是时间,积攒足够的热量,来完成它果实的顺利成熟。没有热,换不来金秋丰收的笑脸。
作者简历:陈宝民,网名:水情,喜欢文学,喜欢把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观点叙述表达,撰写文章陶冶情操。同样喜欢诵读,用声音把作者笔下的意境,展示给听众。

责任编辑:雪莲
排版制作: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