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市: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
序 言
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我驻足于湘赣边界的文家市。晨光熹微,这座湘赣边界的小镇在薄雾中苏醒,青石板路蜿蜒,白墙黛瓦静默。空气中沉淀着九十八年前那个惊雷般抉择的重量。这里,不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更是人民军队精神血脉喷薄而出的原点,一座铭刻着独立、探索与信仰的永恒丰碑。我此来,只为在时光的褶皱里,触摸那第一面军旗的经纬,感受它初升时搅动风云的磅礴力量,倾听它穿越世纪仍猎猎作响的壮阔回音。

一、烽火初燃:至暗时刻的星火微芒
1927年,中国革命的天空被浓重的血色阴霾笼罩。大革命的洪流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下骤然逆转,化为刺骨的寒流。无数忠诚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山河呜咽,大地悲鸣。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站在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血的教训昭示:没有革命的武装,便无法对抗反革命的武装!武装斗争,成为挽救危亡、劈开黑暗的唯一利刃。

正是在这令人窒息的至暗时刻,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如同撕裂夜幕的一道闪电,于9月9日轰然炸响!起义的工农武装,怀着对旧世界的刻骨仇恨和对新天地的炽热向往,向反动堡垒发起了英勇冲锋。然而,力量悬殊,经验匮乏,起义的锋芒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遭遇了严重挫折。希望的火种,似乎要在疾风骤雨中熄灭。
二、文家市转兵:伟大抉择照亮前路
9月19日,历史的指针定格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一间朴素的教室里。前敌委员会会议在此召开。失败的阴霾尚未散去,疲惫与焦虑写在每个人的脸上,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然而,毛泽东同志的目光,却如穿透迷雾的炬火,异常坚定。他站在简陋的地图前,手指果断地指向层峦叠嶂的罗霄山脉深处,声音铿锵有力:“长沙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要到敌人管不着的地方去扎根!”

这石破天惊的提议,如暗夜中的北斗,瞬间照亮了迷茫的前路。是继续在城市硬碰硬的消耗中走向毁灭,还是深入广阔的农村积蓄力量?一场关乎革命前途命运的激烈争论后,“文家市转兵”的伟大决策尘埃落定。这不仅是军事路线的根本性调整,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独立自主探索革命道路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一条崭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启,为人民军队的生存、发展和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这间教室的方寸之地,由此成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策源地。
三、军旗初升:独立宣言的壮丽诗篇

在文家市,另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同步发生——改旗易帜!回想一个多月前的南昌起义,革命者们在8月1日的晨曦中打出的,还是象征国共合作的“青天白日”旗帜。那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也反映了当时斗争的复杂性。起义总指挥贺龙后来痛陈:“这是我们的第一错,不该再打国民党的旗子。”
然而此刻,在文家市,毛泽东做出了石破天惊的决断:“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起义军毅然决然地抛弃了那面已成为背叛象征的国民党旗帜,将一面崭新的红旗升上竹竿:红布中央缝着金色五角星,星内嵌着象征工农联盟的斧头镰刀!当这面鲜红的旗帜在1927年9月20日的秋风中徐徐展开、猎猎飘扬时,在场的每一位战士都感到了灵魂深处的强烈震颤!
这面军旗,红得如此纯粹、如此炽烈,那是无数先烈热血浸染的颜色,是革命理想熊熊燃烧的火焰!旗帜中央,金色的五角星光芒闪耀,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革命事业的核心力量;交叉的斧头与镰刀,则代表着工农联盟是革命最深厚、最可靠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块布帛,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庄严宣言!是人民军队从此拥有自己灵魂和旗帜的伟大象征!文家市升起的这面军旗,标志着与旧旗帜的彻底决裂,是走向政治与军事独立的鲜明里程碑!它将如磁石般吸引千千万万觉醒的灵魂,为了砸碎旧世界的枷锁而前仆后继。
四、星火燎原:井冈摇篮的壮阔序章

文家市的战略抉择与军旗初升,为革命注入了新的生命。毛泽东率领经历整编的部队,高举着这面崭新的军旗,向着湘南,向着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崎岖的山路,见证了这支队伍的坚韧;飘扬的军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最终,队伍抵达井冈山茨坪,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井冈山的崇山峻岭间,这面军旗成为凝聚人心的图腾。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点燃了土地革命的熊熊烈火。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农民,在这面旗帜的召唤下觉醒、奋起,成为革命最坚实的依靠力量。江西莲花县的老农后来回忆:“那旗上的斧头镰刀亮得晃眼,当兵的说这是为咱穷人打天下的旗。”那面飘扬在茨坪上空的军旗,见证着根据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艰难历程。文家市点燃的星星之火,在军旗的引领下,终成燎原烈焰,以不可阻挡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开辟了通向胜利的光明大道。
五、血脉传承: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九十八载光阴流转,岁月如歌。当我肃立在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纪念馆前,凝视着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心潮澎湃,难以自已。步入馆内,一件件历经战火的文物,一幅幅定格历史的图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仿佛能看到当年会场里激烈讨论的身影,能触摸到那面初升军旗的粗糙布面,能感受到革命先辈们那穿透时空的坚定目光与滚烫热血。
在庆祝人民军队创建98周年的神圣时刻,文家市的历史意义愈发彰显。那第一面升起的军旗所承载的精神——
• 独立自主的探索勇气
• 立足国情的实事求是
• 为人民利益奋斗牺牲的坚定信念
• 从挫折中奋起的顽强意志
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
看啊!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精神的火炬从未熄灭,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熊熊燃烧:
• 在边关哨所,皑皑白雪中,年轻战士如雕塑般挺立,帽徽下的目光如当年军旗上的星辰般坚毅,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

• 在滔天洪水前,迷彩身影筑成冲不垮的堤坝,一双双磨破浸血的手,托举起生命的希望。
• 在浩瀚的亚丁湾,护航编队的战舰犁开深蓝的波涛,八一军旗在舰艉高高飘扬。十六年如一日,为数千艘中外商船驱离海盗威胁。当船长们在高频电台里喊出“感谢中国海军”,那是军旗承载的和平使命在回响。
• 在战火纷飞的异国,当“祖国接你回家”的庄严承诺响起,军舰冲破硝烟稳稳靠港。侨胞触摸舰艉军旗时泪如雨下:“看到八一军旗,就知道祖国来了!”仅72小时,629名同胞安然归国。
• 在科技强军的最前沿,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大国重器横空出世,守护着和平的天空与深蓝的海疆。
结语
文家市——这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已化作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一座永恒的灯塔。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98周年之际,让我们:
• 向这片孕育军魂的圣土,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 向在文家市做出伟大抉择的先辈们,致以最深切的缅怀!
• 向那面穿越烽火硝烟的军旗,致以最庄严的誓言!
当第45批护航编队解缆起航,朝阳将军旗染成一片耀眼的金红。那光芒,与1927年文家市秋晨初升军旗上的霞光,在历史的苍穹中交融辉映。此刻,毛泽东同志雄浑的词章,仿佛穿越九十八载时空,在罗霄山脉的群峰间、在亚丁湾的波涛上轰然回响——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这雷霆般的词句,正是文家市伟大开端的史诗注脚!
• “军叫工农革命”——宣示了人民军队的阶级本色
• “旗号镰刀斧头”——铭刻着文家市升起的、属于工农武装的鲜明标识
• “匡庐一带不停留”——见证着向农村进军的战略转兵
• “霹雳一声暴动”——呐喊着冲破黑暗的惊天宣言
从词章中奔涌而出的,是永不褪色的军魂:
九十八载征途
变的 是时空经纬与钢铁洪流
不变的 是旗帜昭示的初心
是“镰刀斧头”铸就的信仰
是“霹雳暴动”激荡的胆魄!

在这面浸透历史荣光的旗帜下,在《西江月》磅礴的时代回响中,英雄的人民军队正以新的辉煌,致敬九十八年前那个伟大的开端——向着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破浪前行,永续荣光!

作者余开华,1969年至1973年服役于铁七师三十三团。1974年入湖南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建筑施工教研室主任等职。现已退休。
槛外人 202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