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苑签约诗人曾长和2025年5月、6月平台作品合集(23首)
▎五一颂歌
曾长和
砺石开榛莽,钻薪启燧光。
智巧兴文明,精研拓浩茫。
银梭巡碧海,铁翼破云疆。
揽月探穹汉,凌波阅八荒。
乾坤恒未改,岁月自悠长。
巧手裁今古,千秋焕彩章。
2025年5月3日作于彭山恒大金碧天下
网络点评
《五一颂歌》以雄浑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劳动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既有对传统劳动精神的传承,又融入了科技创新的时代气息。全诗通过历史与未来的交织、自然与科技的碰撞,诠释了劳动的本质与价值,是一首兼具哲理性和艺术性的现代颂歌。
一、主题与意象的深意
1. 从原始到现代的劳动史诗
“砺石开榛莽,钻薪启燧光”以远古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典故,隐喻劳动开启文明的曙光,呼应了“劳动创造历史”的论述。“银梭巡碧海,铁翼破云疆”“揽月探穹汉”等句,则指向现代科技劳动——如航天探索、深海探测等,凸显劳动从体力向智力的升华。
2. 自然与科技的辩证统一
诗中“碧海”“云疆”“穹汉”等自然意象与“银梭”“铁翼”等人造物并置,展现劳动对自然规律的驾驭与融合。而“乾坤恒未改,岁月自悠长”的宏大视角,则呼应了“劳动进化人类”的历史观,强调劳动是跨越时空的永恒主题。
二、语言与结构的艺术特色
1. 古典韵律的现代转译
全诗采用五言古体,句式工整,如“智巧兴文明,精研拓浩茫”以对仗强化节奏感,但内容上突破了传统田园诗的范畴,将高铁、航天器等现代符号纳入古典框架,演绎新时代精神的创新手法。
2. 意象的符号化与象征性
“巧手裁今古”中的“巧手”既是具体劳动者的代称,又象征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而“千秋焕彩章”则以“彩章”暗喻文明成果,与“劳动让城市越来越亮丽”的表述异曲同工。
三、结语
此诗以诗性语言重构了劳动美学的时空维度,既延续了《诗经·伐檀》以来“坎坎伐檀兮”的劳动咏叹,又呼应了“书法与科技共舞”的当代艺术探索,堪称传统精神与现代性碰撞的典范。若能在未来的创作中进一步融合个体叙事与时代命题,或将成就更具穿透力的劳动史诗。
▎感怀五四(两首)
曾长和
(一)
年少风华耀赤帜,
光阴暗换傲骨凋。
每逢五四忆锦瑟,
惟恐薪火断今朝。
(二)
年少风华耀赤帜,
节逢慨忆岁如流。
霜侵鬓角豪情瘦,
月冷心头壮志休。
已见后浪拍星汉,
忍看前潮滞浅流。
期将薪火传新辈,
不负韶光济苍穹。
2025年5月4日作于彭山金碧天下
网络点评
《感怀五四(两首)》呈现出凝练的历史意识与开阔的审美格局。试从诗学维度作精微解析:
一、时空结构的螺旋递进
两首均以"年少风华耀赤帜"起势,形成历史记忆的复沓回环。第一首通过"光阴暗换-忆锦瑟-恐薪断"构成线性时间焦虑,第二首则以"霜侵-月冷-已见-忍看"构建空间化心理图景。这种时空螺旋结构暗合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使五四精神在历史纵轴与心理横截面上获得双重坐标。
二、典故意象的现代转译
"锦瑟"化用李商隐典故,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文化记忆的琴弦;"后浪拍星汉"以科幻笔法重构《论语》"后生可畏"的古老命题,与苏轼"乱石穿空"形成异质同构。这种古今对话恰似宇文所安所言"传统的发明",使经典意象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三、音韵美学的矛盾张力
押韵呈现"流-休-流-穹"的封闭循环,与"济苍穹"的开放意象构成形式悖论。尤以"瘦"(仄)与"休"(平)的声调对峙最见匠心,暗喻豪情消退的挣扎状态。这种音义同构手法,可比庞德《地铁车站》中意象叠加的瞬间张力。
此组诗作若能在"耀赤帜"的革命叙事与"济苍穹"的宇宙意识之间,注入更多具体历史细节(如《新青年》墨香、赵家楼火光),则可达成闻一多提倡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三重境界,使五四记忆真正成为"活的传统"。
▎夜雨迎夏
曾长和
漏夜惊残梦未央,
狂风裂帛叩轩窗。
千丝垂作珠帘坠,
万斛倾成玉瀑滂。
暗送春归星斗转,
喧迎夏至鼓钲扬。
昨时暖絮沾衣袖,
今日炎晖炙远岗。
2025年5月5日(立夏)作于彭山金碧天下
网络点评
以下是对《夜雨迎夏》的点评:
优点
意境营造出色:通过“漏夜”“狂风裂帛”“千丝珠帘”“万斛玉瀑”等一系列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既雄浑又细腻的雨夜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深刻感受到春夏交替之际的独特气息。
韵律和谐优美:严格遵循平水韵,韵脚统一,平仄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诵读过程中能充分领略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情感表达细腻:“暗送春归”“喧迎夏至”等词句,将季节交替赋予了情感色彩,既蕴含着对春天离去的淡淡惆怅,又有对夏天到来的热烈迎接,情感表达丰富而细腻。同时,“昨时暖絮沾衣袖,今日炎晖炙远岗”通过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感受,引发读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语言典雅精致:用词典雅,如“漏夜”“轩窗”“玉瀑滂”“鼓钲扬”等词汇,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提升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使诗歌更具韵味和深度。
不足
意象略显堆砌:诗中为营造意境使用了较多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有些眼花缭乱,影响了诗歌整体的简洁性和流畅性。
主题深度有限:主题主要围绕夜雨迎夏这一自然现象展开,对于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挖掘较少,在思想深度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总体而言,《夜雨迎夏》在多个方面都有亮点,是一首较为优秀的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尽管存在一些小瑕疵,但不影响其整体的美感和表现力。
▎党建学八项规定
曾长和
题记: 渠县驻蓉县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支部成员在青城山青山青农家院开展党建活动。 5月13日,支部书记黄文,组织学习传达了各级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的会议精神,并向支部成员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就“八项规定”、“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风问题”、“五个决不允许”、“五个必须”、“六个坚持”、“七个有之”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解读阐述,让大家有了更具体、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大家听后表示:要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要自觉做好表率和宣传,做到坚定维护党的光辉形象。
翠嶂云涛隐鹤踪,
青城五月聚虬松。
银发丹心聚翠峰,
耆贤策论沐春风。
清风八项涤尘虑,
四维铸魂贯长虹。
四十年轮证冰鉴,
八千里路守初衷。
四风必纠悬明镜,
五决长鸣震碧穹。
晚晴犹照党旗红,
白发依然剑气雄。
且看青山云起处,
松涛犹唱大江东。
2025年5月14日作于青城山青山青农家院
网络简评
全诗以青城山为背景,通过“银发丹魂”“松涛剑气”等意象,展现离退休干部的精神风貌。巧妙嵌入“八项规定”“四维(四个意识)”“四风问题”“五个决不允许”等核心概念,以“云涛涤尘”“明镜悬天”隐喻党建教育成效。尾联“松涛唱江”既呼应青城山景,又暗喻红色基因如江河奔涌,彰显老党员永葆初心的政治品格。
▎建言献策座谈会
曾长和
题记:5月14日,渠县驻蓉县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青城山青山青农家院,召开了支部成员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40多位老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大家勇跃发言,就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市布局和功能、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多个方面献计献策,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渠县老干部局副书记、副局长苏星月同志聆听了大家发言,她对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五月青城草木幽,
耆英献策聚林丘。
霜丝未减桑梓热,
鹤骨犹存家国忧。
漫话宏图兴职教,
畅言新局绘渠州。
苏君颔首频称善,
一脉斜阳映故畴。
2025年5月14日作于青城山青山青农家院
网络简评
本诗以青城山老干部座谈会为背景,通过“耆英献策”“霜丝未减”等意象,展现了离退休干部心系家乡的赤子情怀。后两联具体描绘座谈内容及成果,尾句“斜阳映故畴”既呼应时间,又暗喻老干部余晖映照故土,意境深远。
▎致高考学子
曾长和
早暮恋墨为铸丰,
十年磨剑今试锋。
师生同心望六月,
父母叮嘱盼笔功。
天酬勤人铸辉煌,
地助奋者傲群雄。
沉着稳重交胜卷,
日后笑迎金榜归。
2025年6月7日作于彭山金碧天下
网络点评
这首七律为高考学子鼓劲,整体基调积极向上,格律工整,用词贴合场景,适合传递祝福。
主题明确:紧扣高考,从学子十年苦读、师生家长期待,到祝福发挥、展望金榜,脉络清晰。
意象传统:"磨剑试锋""天酬勤人"等化用经典典故,符合古典诗歌韵味,与你偏好的古典气息契合。
情感真挚:"同心""叮嘱"体现多方关怀,末句"笑迎金榜"直抒胸臆,传递信心。
▎笑盈六月
曾长和
六月天酬勤,田野丰收景。
香粟盈仓储,甜果压枝低。
黉门十年功,笔墨赛利锋。
金榜飞家校,神州庆喜功。
2025年6月8日作于彭山金碧天下
网络点评
这首《笑盈六月》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六月农忙与学子登科的双重喜悦,语言质朴而意象鲜明。以下结合诗歌内容与相关文化背景进行点评:
一、主题与节气呼应
1. “六月”的时令意义
诗中“六月天酬勤”紧扣芒种节气(今年为6月5日)的农耕背景。农谚云“芒种忙,麦子黄”,此时北方收麦、南方插秧,正是“田野丰收景”的写照。“香粟盈仓储,甜果压枝低”以“盈”“压”二字强化丰收的饱满感,与宋代杨万里《插秧歌》中“田夫抛秧田妇接”的繁忙场景形成时空呼应。
2. 双线并置的巧思
后两联由农事转入科举——“黉门十年功”喻寒窗苦读,“金榜飞家校”状登科之喜。这种“农桑与功名”的并置,暗合传统文化中“耕读传家”的理想,亦如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勤勉的礼赞。
二、意象与语言特色
1. 凝练的物象选择
“甜果压枝低”以枝桠弯垂的具象画面传递丰硕之感,与丁谓“花能含笑笑何人”中拟人化的含蓄形成对比,更显直白酣畅;“笔墨赛利锋”则化抽象苦读为锋刃意象,近似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
2. 质朴中的张力
全诗未用典,但“酬勤”“赛锋”等词凝练有力。
三、韵律与结构
五言节奏明快:通篇押“ing”“ong”韵(勤、景、低、锋、功),音调朗朗上口,尤其“低”“锋”二字短促收束,模拟了收割与落笔的利落感。
对仗可再工整:如“香粟盈仓储”与“甜果压枝低”虽意象互补,但“仓储”(名词)与“枝低”(主谓)结构未完全对应。可参考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空对仗。
四、文化精神的传承
诗歌将“天道酬勤”的农耕哲学与“金榜题名”的儒家理想融合,恰如曹操“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积极人生观。末句“神州庆喜功”其集体欢庆的感染力,与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的盛世气象一脉相承。
总体评价
此诗如一幅民俗画卷:前联以“粟盈仓”“果压枝”绘物阜民丰,后联以“笔赛锋”“金榜飞”写人文鼎盛,质朴中见时代精气神。朗朗上口的韵律与双线呼应的格局,生动诠释了“笑盈六月”的题眼——既是大地之笑,亦是人生之笑。
▎夏至
曾长和
林荫雄鸡鸣,树梢初蝉声。
荷塘菡萏盛,妍花惹蝶追。
稻田明镜隐,只闻蛙鼓声。
明月露脸短,烈阳延时横。
2025年6月21日(夏至)作于彭山金碧天下
网络点评
这首《夏至》以自然意象勾勒出节气特色,语言凝练且富有画面感,点评如下:
意象选取贴合夏至特征:诗中“雄鸡鸣”“初蝉声”“菡萏盛”“蛙鼓声”等,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点明了夏至时节动植物的活跃状态,像荷塘荷花盛开、稻田蛙声阵阵,都是夏日典型景象,勾勒出热闹的田园氛围。
对仗与韵律有巧思:如“林荫”对“树梢”,“雄鸡鸣”对“初蝉声”,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后两联“稻田明镜隐,只闻蛙鼓声”“明月露脸短,烈阳延时横”,通过“明镜隐”写稻田水光,“露脸短”“延时横”对比昼夜长短,既贴合夏至昼长夜短的特点,又暗含对节气物候的观察。
意境营造动静结合:前半部分“鸡鸣”“蝉声”“蝶追”是动态描写,后半部分“稻田”“明月”“烈阳”偏静态,动静交织,让夏日图景更鲜活。
整体而言,是首不错的咏夏至诗作,充满自然野趣。
▎红船颂(三首)
曾长和
(一)
诞生南湖惊天穹,
逐浪澄明辨浊清。
道曲途艰初心稳,
斩荆披棘凯歌鸣。
百炼成钢立伟岸,
英姿飒爽傲群雄。
寰球自此开新篇,
擎天砥柱定坤兴。
(二)
诞生南湖惊浩穹,
劈波弃暗破迷蒙。
途艰不改初心志,
斩棘穿云赤帜红。
百炼千锤成伟业,
风华傲世贯长虹。
乾坤自此开新境,
永立潮头唱大风!
(三)
南湖星火破鸿蒙,
斩浪驱霾向曙东。
百折犹坚磐石志,
千钧敢缚虎狼凶。
锤镰淬就擎天骨,
岁月雕成砥柱功。
漫道苍茫开气象,
红旗指处九州同。
2025年6月22日作于彭山金碧天下
▎坚守人生三件宝
曾长和
人品(基石)
其一
璞玉无瑕性本真,
立身以德自无尘。
千金难换清风骨,
引得鸾俦聚此身。
其二
芝兰气味结良朋,
久处如饴心共澄。
一掬赤诚昭日月,
人间处处有温情。
其三
高山仰止慕清芬,
贵贱无别道义存。
愿化春泥滋劲草,
护得君子不染尘。
人格(脊梁)
其一
俯仰乾坤鉴赤心,
是非褒贬众人吟。
青松挺秀千秋仰,
媚骨卑躬万世喑。
其二
耻作贪蝇逐臭忙,
昂然铁骨傲寒霜。
踏平坎坷朝天笑,
留取英风岁月长。
其三
屈膝摧眉失本真,
铮铮浩气自嶙峋。
宁随精卫填沧海,
不向浊流低半分。
人心(明灯)
其一
幽潭深壑隐波澜,
善恶唯凭一念间。
但守良知如皎月,
清辉遍洒暖人间。
其二
浮云蔽日莫相欺,
磊落襟怀天地知。
纵使世途多诡谲,
冰心一片映旌旗。
其三
善恶从来有史评,
慈悲种得万家晴。
愿倾热血浇芳圃,
共筑桃源享太平。
2025年6月25日作于彭山金碧天下
▎巨犬狂奔迎面来
曾长和
今日,笔者行走在某大型小区途中,突然,迎面狂奔而来一条体大雄健的巨犬。此时,路上正在行走的老幼五、六人,赤手空拳,面对此景,束手无策,惊恐万分,一名10余岁的女童吓得全身蜷缩,嚎啕大哭。狗跑过行人几米处停下,朝正在惊恐中的行人东张西望,目光凶狠直射,大家无不身冒冷汗,四肢发软。大约过了三分钟左右,此狗又狂奔离去,这时才有一位老太太慌张走来,寻问自家这条狗的去向。
之前,常闻该小区业主对不文明养犬,敞养甚行,深感不安,多次向物管反应,并在业主群中讨论,大家强烈要求物管部门要向上反应,争取有关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一起介入,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但是,一次又一次,只闻雷声,不见雨下,所以,至今治理无果,业主抱怨声不断。
今天,笔者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亲身经历,惊心动魄,在惊吓之后,又及时向物管作了反应。现有感而发。
人在小区行,巨犬迎面奔。
老幼五六人,惊恐面铁青。
事发太突然,赤手无计生。
少年紧蜷缩,嚎啕泪雨倾。
类似常发生,多次有反应。
答复多雷声,不见下雨行。
治理无结果,业主怨不停。
养犬无章循,行人受恐惊。
安全无保障,何时治顽症?
2025年6月27日作于某大型小区
▎七一颂伟人(两首)
曾长和
其一
星耀韶山冲,南湖破鸿蒙。
起程十三勇,浪淘真金留。
擎旗屹高峰,泽东董必武。
数次挽狂澜,润之傲群雄。
雄渡二万五,救国逐倭寇。
挥师战蒋贼,再阻山河破。
拨云喷日出,世界东方红。
神州寰球殊,从此腾巨龙。
又逢党生日,民颂伟人功。
其二
星火韶山冲,南湖启鸿蒙。
涛涌十三杰,真金烈火熔。
擎旗井冈屹,砥柱两峥嵘。
遵义匡危局,延河映剑锋。
八年驱寇虏,三载定乾倾。
神州喷旭日,寰宇东方红。
新天开禹甸,华夏跃苍穹。
又逢七一至,亿兆缅丰功。
注:砥柱两峥嵘:指毛泽东和董必武同志,二人为中共一大代表中始终推动并最终见证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家。
2025年6月30日作于彭山金碧天下
网络点评:其一
这首《七一颂伟人》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敬意的诗歌,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和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伟人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主题与情感:诗歌紧扣“七一颂伟人”的主题,将对党的诞生和毛泽东同志的歌颂紧密结合,情感真挚而热烈。从对党的创建者们的赞美,到对毛泽东同志领导革命、拯救国家的一系列丰功伟绩的描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伟人的敬仰和对党的感恩之情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读者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对国家发展的自豪。
意象运用:作者善于运用意象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如“星耀韶山冲,南湖破鸿蒙”,“星耀”形象地描绘出毛泽东同志诞生的不凡,“南湖破鸿蒙”则简洁有力地象征了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开启了伟大的革命征程,赋予了这两个地点特殊的历史意义,生动展现了历史的开端。“拨云喷日出,世界东方红”以“拨云见日”象征革命胜利,“东方红”寓意新中国的诞生给世界带来的光明,意象鲜明,富有画面感。
语言与韵律: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采用五言句式,虽未严格遵循格律,但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节奏感,适合传颂,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史实呈现:较为准确地梳理了重要历史事件,如党的一大(起程十三勇)、长征(雄渡二万五)、抗日战争(救国逐倭寇)、解放战争(挥师战蒋贼)等 ,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建立新中国的关键历程,展现了伟人在这些历史进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有助于读者回顾历史、铭记伟人功绩。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在歌颂伟人、铭记历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一首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好作品,若进一步雕琢,将会更加出色。
网络点评:其二
这首《七一颂伟人》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敬意的律诗,作者以精湛的笔触、凝练的语言,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艰辛历程,高度赞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 ,情感真挚浓烈,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主题明确:整首诗紧紧围绕对伟人功绩的歌颂以及对党的光辉历程的回顾,主题鲜明突出。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的成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洪流中力挽狂澜、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伟人在其中发挥的关键引领作用,激发人们对先辈的敬仰和对党的热爱之情。
用典自然:诗中多处巧妙运用历史典故,像“星火韶山冲,南湖启鸿蒙”,韶山冲是毛泽东的诞生地,南湖则是中共一大召开之地,以此象征党的诞生,生动又富有历史厚重感;“遵义匡危局”提及遵义会议,突出毛泽东在关键时刻挽救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重要贡献。这些典故的运用,简洁而有力地概括了重大历史事件,丰富了诗歌内涵。
语言凝练:作者用词精准,短短数句就勾勒出宏大的历史画面。如“八年驱寇虏,三载定乾倾”,仅十个字,就高度概括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压迫、建立新中国的艰辛与伟大。
意境雄浑:诗歌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从“涛涌十三杰,真金烈火熔”中能感受到中共一大代表们在艰难时局下开创伟业的坚定与热血;“神州喷旭日,寰宇东方红”则生动描绘出新中国成立时如旭日东升般的磅礴气势和伟大意义 ,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是对伟人及党的深情礼赞,是一首优秀的歌颂诗作。

作者简介:曾长和,网名:双赢,退休人。以养生娱乐为其主要目的,通过写社会、自然和生活点滴,个人随感,以诗和散文的形式与爱好者和友爱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