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锐评:张忠信
雷建德与《西厢记》的半世纪羁绊,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更是一次对传统经典“活化传承”的生动实践。这位被称为“雷·西厢”的学者,用五十册著作搭建起桥梁,以跨域行动拓宽传播边界,让元代戏剧的光芒穿透古籍,照亮当代生活与世界舞台。
他的智慧,在于打破了经典传播的“次元壁”。五十册系列著作既有精准校注的学术严谨,又有插画演绎的视觉灵动,更有通俗解读的亲和力,让“佛殿相逢”的浪漫、“长亭送别”的怅惘不再困于文字,成为不同年龄层都能触摸的情感符号。这种“四位一体”的创新形态,不仅是对典籍的再创作,更是对文化传播规律的深刻洞察——经典若想“活在当下”,必先走进大众的日常。
他的格局,体现在让西厢文化“越界生长”。从普救寺的实景体验区到新西兰校园的对比讲解,从电视栏目的通俗解读到多语种图册的筹备,雷建德始终在做一件事:剥离文化的地域隔阂,提炼人类共通的精神内核。当他将崔张爱情与罗密欧朱丽叶并置,当“隔墙花影动”的意境吸引中外游客,《西厢记》便从一部中国古典戏剧,成为跨越东西方的情感共鸣载体。
在“非遗热”渐起的今天,雷建德的实践更具启示意义:文化传承不是对传统的复刻,而是在坚守内核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他让《西厢记》与动画、流行音乐、短视频相遇,证明经典从不怕“年轻化”,怕的是失去与时代对话的勇气。
从青砖黛瓦的普救寺到广阔的世界舞台,雷建德用行动诠释了“摆渡人”的真谛:所谓文化传承,不过是用一颗赤子心,让古老的智慧找到当代的注脚,让民族的经典成为世界的共鸣。这份坚守,恰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