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躺在床上,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轻轻叩门。胆囊手术后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他翻了个身,避开右侧的刀口。手机屏幕亮起,是李强的消息:"明儿来我家吃饭,我妈炖了鸡汤,给你补补。"
周明盯着那条消息看了许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李强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两家只隔着两片稻田。即使现在大家都搬到了镇上,这份情谊也没断过。
第二天一早,周明慢慢踱向李强家。五月的阳光已经有些灼人,他走得很慢,时不时停下来喘口气。转过最后一个巷口,李强家的两层小楼就出现在眼前。院门大开着,远远就听见里面传来说笑声。
周明刚走到门口,一股浓郁的饭菜香就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混合了多种香气的味道——炖肉的醇厚、炒菜的油香、还有蒸笼里冒出的面食甜香。他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噜了一声。
"来了来了!"李强从屋里快步走出来,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他比周明高出半个头,皮肤黝黑,手臂上的肌肉线条分明,一看就是常年在地里劳作的结果。"正好赶上饺子出锅,我妈特意给你包的韭菜猪肉馅,记得你最爱吃这个。"
周明跟着李强走进院子,眼前的景象让他怔住了。院子里支起了两张圆桌,十几号人围坐在那里,有说有笑。李强的母亲正在厨房门口剁肉馅,案板发出咚咚的响声。灶台上的大铁锅里,整只老母鸡在金黄色的汤中翻滚,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这是......"周明有些困惑。
"我妈今天七十大寿,"李强揽住他的肩膀,"兄弟姐妹都回来了,正好你也来,热闹!"
周明这才注意到桌上摆着一个奶油蛋糕,上面用红色果酱写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李强的几个姐姐正忙着往桌上端菜,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很快摆满了桌面。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小明来啦?"李母抬头看见周明,手上的菜刀没停,"快去坐着,饺子马上就好。强子,给小明盛碗鸡汤先喝着!"
周明被安排在李强旁边坐下。一碗冒着热气的鸡汤放在他面前,金黄的油花漂浮在表面,几粒枸杞和红枣沉在碗底。他小心地啜了一口,鲜美的滋味立刻在口腔中扩散开来,温暖从胃部蔓延到全身。
"怎么样,我妈的手艺没退步吧?"李强笑着问。
周明点点头,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这一幕太熟悉了——大人们围坐聊天,孩子们嬉戏玩闹,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还有那永远弥漫在空气中的饭菜香。小时候过年,他家也是这样的。
"三姐家的小子考上县重点了!"李强的大哥举着酒杯大声宣布,桌上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
"老四的养鸡场今年扩建了,听说要上自动化设备了?"
"可不是嘛,县里给了补贴,说是要扶持乡村企业......"
话题一个接一个,笑声一阵高过一阵。周明静静地听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李强不时给他夹菜,碗里的食物堆成了小山。
饺子端上桌时,周明已经有些饱了,但闻到那熟悉的韭菜香,他还是夹起一个送入口中。薄皮大馅,一口咬下去,鲜美的汁水立刻溢满口腔。就是这个味道,和他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慢点吃,锅里还有。"李母走过来,往周明碗里又添了几个饺子,"生病了要多吃点,补补身子。"
周明抬头看着老人慈祥的笑脸,突然想起今天也是自己母亲的农历生日。他放下筷子,心里涌起一阵愧疚。
下午回到家,周明径直走进厨房。母亲正在收拾碗筷,看到他回来,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吃过了?李强家热闹吧?"母亲问道。
周明点点头,从橱柜里拿出面粉。"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给您做手擀面。"
母亲愣了一下,随即笑了:"都这把年纪了,过什么生日......"
周明没说话,开始和面。面粉在盆里渐渐聚集成团,他的手掌感受着面团的柔软和韧性。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案板上投下一片金黄。
父亲从卧室走出来,皱着眉头揉肚子:"中午那家外卖的鸡头太油腻,到现在还反胃。"
"爸,我煮了面,您吃点清淡的。"周明头也不抬地说,手上的擀面杖来回滚动,面团逐渐变成一张薄薄的大饼。
"小杰呢?"周明问母亲。
"外面玩呢,喊他吃饭就说'等会儿'。"母亲叹了口气,"现在的孩子......"
周明把面饼折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面条在沸水中翻滚,他盯着锅里升腾的蒸汽,思绪却飘回了李强家的院子。那种热闹,那种温暖,那种被家人环绕的感觉......
大女儿周玲下工回来时,面条已经煮好了。她风风火火地冲进厨房,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饿死我了!"周玲端起碗就吃,筷子在碗里搅动几下,一大口面条就进了嘴。"唔......还是家里的面香!"她含糊不清地说,嘴角沾着一点酱油。
周明看着她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酸酸的。桌上只摆了三碗面——母亲、他和周玲的。姐妹们都各自忙着自己的家庭,连个电话都没打来。
"爸不吃吗?"周玲问,已经快把一碗面吃完了。
"他说不饿。"周明轻声回答。
晚饭后,周明坐在院子里乘凉。夜幕降临,星星一颗接一颗地亮起来。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还有不知名的虫鸣。他想起小时候,全家人也是这样坐在院子里,父亲讲着古老的故事,母亲摇着蒲扇,孩子们仰头数星星。
手机震动起来,是李强发来的照片。画面里,一大家子人围着寿星老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蛋糕上的蜡烛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连空气中似乎都飘荡着快乐的气息。
周明把手机放在一旁,仰头望着星空。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转瞬即逝。他闭上眼睛,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他的家也能像李强家那样,充满欢声笑语,热气腾腾。
屋内传来电视的声音,父亲在看新闻;楼上响起游戏音效,儿子在玩手机;周玲在厨房洗碗,水流哗哗作响;而母亲,大概已经睡下了,老年人的作息总是很规律。
周明深吸一口气,夜晚的空气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清香。他突然意识到,乡村生活从未改变,改变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那些曾经紧密相连的亲情,不知何时变得如此疏远。
月亮升起来了,银白的光辉洒在院子里。周明决定,明天一早就给姐妹们打电话,是时候重新聚一聚了。也许,就从给母亲补过一个生日开始。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