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中的传承
——父亲教导我学习书法历程
作者:马仁芳
从小受父亲马英武言传身教,小时候每年春节随父亲上街卖春联,耳濡目染,10岁时的我就开始在大庭广众之下书写春联。
真正开始有兴趣是在19岁那年,我看到我的同桌写一手好字,便对父亲说了我的羡慕,父亲问我想不想学,如果想学,他教我。有了父亲这句话,我就更坚定了想法。
从此每年暑假寒假父亲就教我学习书法,从钢笔字、粉笔字开始,每次写完,父亲都要批阅、点评,从每个字的笔画结构、布局,指出优点和缺点。父亲在我写累时,会为我端来一杯茶,鼓励总是多于批评,他带我参观书画展,去北京历练。
父亲说:习字要经历三境:1、描红期:像孩子学步,笔尖总想逃离界格;2、破茧期:墨迹开始有自己的筋骨,却常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3、化境时:偶然的回锋里,突然照见千年前的月光。
参加工作后,我牢记父亲的教诲,有空就临习书贴。那几年,我和父亲无话不谈,他教会了我如何生活,怎样做人,他既是父亲又是老师朋友,一点一步搀扶我,让我更加积极向上。
二十年的墨迹里,我读懂了父亲的教诲:毛笔的提按,恰如人生的取舍;宣纸的渗墨,正如岁月的浸润。
那些被临坏的字帖,原来都是成长的碑刻,父亲教的从来不是书法,而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从容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