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夫人 . 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
古城亦飘菌香味
黄文龙
古城如皋的夏日,阳光虽如往年一样火辣,但暖暖的风中却时常带着些许凉意,轻轻拂过街巷。就在这个炎热的季节,古城如皋又有了一种崭新的味道,那是一种鲜美的、独特的菌香味,它来自牛肝菌,一种曾经只在深山老林中才能生长成活的珍稀食用菌。

牛肝菌,以其肉质肥厚、口感爽滑、味道浓郁而备受食客们的喜爱。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牛肝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干品中每100克高达27.8克,而且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此外,牛肝菌还含有腺膘呤、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具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能,特别对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
过去,人们只能在特定的季节,冒着炎热和蚊虫叮咬,深入山林中寻找它的踪迹。而且,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只有少数人能够品尝到这大自然的馈赠。
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牛肝菌落户古城,走进了寻常百姓的餐桌。这要归功于黑牛肝菌人工种植的创始人——科学家纪开萍女士。
纪开萍女士,一位对食用菌事业充满热情和执著的科学家,也曾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大山的女儿。她出生在云南临沧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热爱。小时候,她常常跟随父亲进入山林,采集各种野果和蘑菇。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成为了他们一家人的重要食物来源。
正是这些经历,让纪开萍女士对食用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研究食用菌,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它们的美味,并且从中获得健康。
无数次仰望天空,无数次俯身钻研,经过不懈的努力,纪开萍女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虽没上过大学,但却经过两次深造获得大学本科学历。2001年,她进入了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开始了对特有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与黑牛杆菌的栽植技术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纪开萍女士发现,虽然野生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限制,数量稀少,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她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让食用菌在更广泛的地区生长,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呢?
带着这个想法,纪开萍女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人工种植研究。她深入山林,仔细观察野生黑牛肝菌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她发现,黑牛肝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需要特定的温度、湿度、土壤和光照条件。为了模拟这些条件,她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
10多年的埋头若苦干,刻苦攻关,纪开萍女士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黑牛肝菌的菌种,并且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人工种植的方法。同时,她与上海宏博集团开始了战略合作,建立起黑牛肝菌种植基地,开始了充满艰辛的创业创新之路。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纪开萍女士用中国科学家挑战不可能的精神力量,成功实现了对野生黑牛肝菌的驯化。她研究的黑牛杆菌不仅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而且口感和营养价值都优于野生黑牛杆菌。如今,曾经珍稀名贵的黑牛肝菌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与西双版纳相距千里之外的古城如皋也因此有了黑牛肝菌的市场,甚至黑牛肝菌成了一些菜市场和相关餐饮店的靓丽名片。

走进古城如皋人来人往的各大菜市场,笔者欣喜地发现,新鲜的黑牛肝菌摆满了摊位,色泽诱人,散发着浓郁的菌香。虽说价格跟平常的菌菇相比有些贵,但人们还是纷纷驻足购买,准备回家一展厨艺,大饱口福。黑牛肝菌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爆炒、炖汤、煎炸等。无论是哪一种做法,都能将牛肝菌的鲜美发挥到极致。
走进古城如皋当下最红火的网红打卡地拾锦鲤小吃一条街,在一家名为“香飘飘菌菇火锅”店内,因为有了黑牛肝菌菇这种食材,整个店自入夏以来,一直处于爆火状态,想到这家店品尝黑牛肝菌的美味,得提前预定位置,去晚了得做好排长队的准备。
走进古城如皋的一些四星级、五星级高档酒店,亦是如此。近段时间,笔者应邀参加了朋友的几场宴请,发现各大高档酒店均把黑牛肝菌当作高档食材,隆重向食客推介,客人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均发自肺腑地给予了高度好评。
感谢纪开萍女士,更感谢上海宏博集团,是他们的卓越见识,是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一株小小的黑牛杆菌,从深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我们在千里之外的江北古城如皋也能够品尝到如此美味的黑牛肝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科学家和企业家完美结合的责任和担当,开创了牛杆菌人工栽培的先例,也为天下食客品尝天下美味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更昭示着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事业开始领跑世界。
古城亦飘菌香味,这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牛肝菌的香气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兴产业的未来,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黑牛肝菌产业能够在古城如皋扎根开花,走进千家万户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为更多的人带来美味和幸福。
黄文龙1967年7月出生在江苏如皋。参军20年当过连长,营长。被人称为军旅作家。转业后担任如皋市司法局副局长。江苏省如皋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如皋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有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作品在《解放军报》、《中国城市导报》《新华日报》《政工导刊》、《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