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建诗词创作研究中心的公告
近年来,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且大有横扫千军而不堕之态势。特别是诗词领域,有人称其已具盛唐恢宏气象。然而,这些说法终究只是不经之谈、无据之论,给网络文学领域带来了难以救治的乱象和伤害。因此,根据整治乱象和引领创作的需要,经认真研判,决定成立一个以自治为主的研究中心。
一、目的及责任
面对网络文学之现状,结合我们平台的实际需求,组建起一个以诗词创作理论为探索内容的研究中心。也可将其视为一支为诗词与文学"把脉问诊""治病疗伤"的医疗小分队,即我们平台的"赤脚医生",尽己所能助力创作与创作者成长。
打开网络,你定会见到诸如"著名作家诗人""名家""当代诗人"等称谓……各类五光十色的大佬头衔令人目不暇接,甚至眩晕。还有些假学者,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为名,在域外成立了名目繁多、良莠不齐的词学会、诗学会、XX学院、XX书院等,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搅得混乱不堪、面目全非。网络文学的种种乱象,向我们提出了必须深思的问题:网络文学何去何从?网络文学该如何继承、发展和创新?诗该怎么写?人性文道该如何引领、延伸和升华?
我们创建的这个诗艺平台,历经诸多艰辛与挫折,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发展中难免会遇到阻力与非议。
我们平台要发展,就必须正视这些纷繁现象,自我剖析整改,必须强健自身,坚定信念,稳步前行。这就是我们成立黑龙江诗艺社研究中心的初衷——以卑微之力,打开天窗,接纳八面风景。
为此,研究中心要深入平台和诗群,了解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诗词创作提供第一手的创作情况分析和理论基础,为文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旨在对诗词创作起到"细雨润物"般的滋养作用。同时,肩负起针砭诗弊、引领创作、助力发展的责任。
我们的中心虽无声名显赫的顶级大家,却有品行端正、学识深厚的诗词界老前辈。他们平均年龄近七十五岁,志在有为、脚踏实地,将凭借深厚学养和丰富经验,群策群力、匡正时弊、扶植新风,各尽所能、倾囊相授。
中心将首先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钻研传统诗词理论、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研读先进且具影响力的名家诗人著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研究中心,自身力量有限,但面对现实需求,只能勉力为之。哪怕能勘正一字一词的疏漏,亦是莫大的善举。
好在我们平台有诸多饱学之士,其中不乏文学界翘楚。虽因现职繁忙难以常驻中心,但他们将为中心监测行业动态,为中心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支持和指导。
二、努力提高自己,坚持创新引导
当前文学正面临历史性变革,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学也必须融入这一时代洪流,否则将难以称之为真正的学习、文学和艺术。中华诗艺总社近期又拓展了东南亚和非洲多个大平台,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海。
与时代同步前行,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若不能认清这一大势,在文学创作中难免迷失方向。
我们还要深入研究法律、形势与诗词创作的内在联系,将宏观视野与现实创作紧密结合,以法治为保障弘扬文化、发展诗词创作,力求实现艺术与形式的完美契合,发挥文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作用。
三、诗词创作研究中心组织
主任:庞子恩
副主任:张民志、傅贺楠
理论组:孙福奎、杨玉才、杨正温、朱守平、傅贺楠
调研指导组:赵玉平、刘凤亭、张温、张民志、庞子恩
顾问:张耀光
艺术顾问:李继深
(根据需要,研究中心人员将不定期增减)
四、诗词研究中心实行多刊并发,设四个栏目:
(一)评论员专稿
(二)研究员微语建言
(三)诗词评论精选专辑
(四)理论研讨与商榷
中华诗艺社黑龙江分社
2025年7月25日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