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师(一)
汪小波
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有名著《我的大学》,小小人物的我,与大师相比,水平差之甚远,那就写一篇《我的中师》吧。寻找远去的记忆,把快半个世纪前的点点滴滴、隐隐约约的印象写出来,开启沉睡太久的记忆大门,让遗忘从头脑中涌现出来,回归到当下的情境中来。那个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极度渴求知识的人,以为这是一种优点,殊不知这是一种完美主义人格,害人不浅。我深知,那时已深陷其中很深,不能自拔了。如果有来世,不会再用这用这种方式去生活,去学习,去存在于这个世上,那怕身无分文,去乞讨,去流浪,也要让自己心无挂碍地活着。
这完美主义理念,是对狐独人生的自发心理抵抗,还是对受伤心灵的自发屏蔽,就像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一般,是否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自欺欺人行为,早已说不清楚了,也不必反思和检讨。回忆是为了放下,对己有个交待。轻松自在度余生,期待早日达彼岸。
在马边中学读了2年初中和2年高中。当时,在毛主席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号召之下,整个中小学是九年制。我参加工作时,改为全日制十年制,现在是十二年制。今天,社会呼声很高,特别是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名流都在大声疾呼,建议缩短学制,特别是在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缩短学制的可能性在增大。否则,今后大龄剩女会越来越多。学生年龄越大,创新能力越弱,也不利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创建量子力学的,是一群创新能力极强,充满青春活力的30岁左右的年轻人。
我们高七七届的毕业生,在文革时期,整个中学阶段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当时的语文课内容全是报纸社论;物理和化学合并为《工业基础》,人们简称工基,大篇幅讲拖拉机原理;生物学科变成《农业基础》,简称农基,介绍了不少农家肥、绿肥的知识,还有荣昌猪、长白猪等畜牧方面的知识。还记得高中数学讲抛物线时,张老师与军事中的弹道原理相结合,仔细分析了炮弹如何才能射得更远,消灭敌人更多。总之,当时的基础教育,强调政治挂帅,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这些倒是比较符合今天的课改精神。
再如,用自制量角器制作的测量工具来测量树高,用化学中的皂化反应来制作肥皂,当时的肥皂可是稀缺货,凭票供应。自制水电解器。在炮台山山坡上每个班还有一块自留地,用来种玉米和小麦。那时,谁要是好好读书,立马就会给你扣上一顶走白专道路的帽子,黄帅、张铁生是榜样,倡导的是又红又专。所以,那时几乎没有人学习,认真上课不捣乱,仅仅是出于对老师的礼貌和尊重。高中毕业后,有理数的运算还没搞清楚,很丢人啊。
为了保证思想的先进性,写出高质量的大字报,写出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批判性文章,上政治课,倒是很认真。记得是后来调入乐山师范学院当音乐教授的邓德华教授,给我们讲辩证唯物主义课。其中讲的一个哲学知识点,印象特别深刻:“世界是物质的,地球上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宇宙中的物质也都是由原子分子构成,宇宙中没有地球之外的物质存在”。邓教授的音乐造诣高,又白又帅,金丝眼镜,周吴郑王,着中山装,锃亮皮鞋,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自然科学水平却不敢恭维。
我们知道宇宙中只有极少数的物质是原子分子构成,只有在温度低、压强低和低辐射条件,才会在某处发现一片酒精云或醋酸云等等,特定宇宙环境下,当然也发现了不少地球不存在的分子。宇宙中大量存在的是等离子体和基本粒子,至于黑洞里有什么物质,至今的科学还无法回答。
仅与音乐教授的姓不同的任德华老师,是我们的高中化学老师,那时的化学教材中有关克分子、克原子、克离子、克分子浓度、当量浓度等概念,把同学们彻底弄晕了。而今天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来讲解,很多相关知识就变得很好理解了。但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今天,还是有许多学生到高三也是一头雾水。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度,其实很大。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是有差异的,有的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后来,任德华老师荣升乐山市教科所所长一职,成为了著名的中学化学教学专家。化学教学方面,曾给予了我不少鼓励和帮助,促进了我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还多次在大会上亲切称呼我,弄得不少同事搞不清楚,我和任所长到底是啥关系。
尽管当时马边中学师资与外地学校相比,水平一般,还有不少差距。但也有不少高水平老师。如初中物理方老师,是上海人,华东师大毕业,他的上海口音掩盖了他的真实水平,后来调入乐山教育学院讲授《高等代数》课。老乐山大学毕业的窦成玉老师,讲课充满激情,在学生中颇有口碑。更忘不了刚从川师大毕业的一位老师,他有一颗火热的事业心,在马中礼堂免费给我们上辅导课的情形,参加听课的,是已毕业的高中生们,人数达数百人,但学生们上课鸦雀无声听课,年轻老师无限深情地讲解对数的运算。还有政治素质特别高的高中数学张老师,他老人家虽有上千度的近视眼,却常常孜孜孜不倦地学习《毛选》至深夜,感动了不少同学跟着钻研毛泽东思想,穷其全部智力,去深刻领悟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
一九七七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当时四川省的高考数学第一道题,若是用配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很快就完成了。我当时是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然后用代入求根公式的方法求解。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在当时的水平之下,用这个笨办法还做不出来,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太笨了啊。
这当然是特定社会因素条件下造成的,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我们这一时期的人们。对知识有一种特别的渴求,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和旺盛。
1978年我考入了乐山师范学校数学化学班后,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开设的课程外,我利用课余时间还自学了几门与中学数学教学相关的大学课程,如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和微分方程等,极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尽可能深层次的探究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使自己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达到一种较高的教学水平,更好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为祖国育好才。
现如今,许多人对中师学历感到很陌生。社会必须记住这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为的是向那些即将从教育领域退场的全体中师生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谢意!中师即中等师范学校,在上世纪70年代未和8、90年代,国家为应对教育资源十分短缺而设立的。她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优秀的中小学师资。那时的中师课程深广度方面,虽未达到大学水平,但中师生在智商水平上,普遍在今天985大学学生水平左右。即便是今天的北师大,部分学生的智商水平也在当时多数中师生水平之下。那时,能考上中师的学生都是学霸,入学竞争极为激烈。今天尽管把中学教师学历层升到了硕士层次,但师范生智商水平,也很难再达到那时的中师生水平了。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才能吸引高智商学生进入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之中。回望历史,优秀的中师生毕业后走上教学工作岗位,默默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中一支强大的和重要的教师队伍。
汪小波,四川省夹江中学退休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曾任多届夹江县政协常委、夹江中学教科室主任。曾获乐山市优秀人才、乐山市优秀教师、夹江县首届名教师等称号。发表论文论著80多篇(部),有多个教育科研课题获省市成果。
“青神天梯杯”2025七夕征文大赛
“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在2025年中国情人节七夕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举办“青神天梯杯”2025年七夕征文大赛,征集有关七夕的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
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玉蟾寺在白石岩上从寺庙上到山顶的石阶被广大网友誉为“青神天梯”,赋予爱情相爱相守的象征,是四方游客及网友争相打卡之地。
1、征稿时间:2025年7月23日至2025日8月31日。
2、作品应为与七夕节相关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原创作品。
3、作品抬头应注明“青神天梯杯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投《三苏文学》主编微信/ZWB612462。
4、参赛期间作品所有赞赏全部作为大赛运营费用及奖金。
5、参赛作品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上刊发,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选发。
6、作品在都市头条浏览量达4万、点赞及留言达20个(条)才能入围。
6、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分别奖励精美荣誉证书各一本。优秀奖5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
7、2025年9月5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获奖名单。
8、三苏文学招募会员,将在全国各省设立分社,壮大三苏文学社,会员可以升入管理层,投稿可优先编发。有意可联系主编微信/ZWB612462。
三苏文学社
2025年7月23日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