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5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了永乐镇工农村村党支部书记夏体鹏的先进事迹,文中写道:“被大家誉为工作‘狂人’的永乐镇工农村党支部书记夏体鹏在战疫中依然挺身而出、蹲守一线,组织建立疫情防控网格管理制度,将全村划分35个网格点,村支‘两委’干部为网格长,村民组长、安全员、党员等为网格信息员,成立数据信息组、巡查摸排组、应急保障组,带领村组干部、驻村队员、党员、村民组长、群众深入一线,走村串寨入户、设置举报平台,确保整个辖区流动人员登记管理及时、信息核准到位,号召老党员、人大代表、普通群众、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加入疫情防控,实行‘1+N’体系筑牢基层一线防控网。”
为什么人们要称夏体鹏同志为工作“狂人”呢?这是因为他2005年于部队退伍后,参加工作20年来,一直扎根基层,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化身“拼命三郎”,“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敢把重担挑在肩”,先后在永乐镇的群乐、新民、骊龙、源泉、工农5个村(社区)任党支部书记(其中省级一类贫困村3个)、官田村乡村指导员(省级三类贫困村)、民群村领办现代农业,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认为“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身为基层组织的带头人,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夏体鹏作为最基层党支部的班长,为了带领工农村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甘愿当“拼命三郎”,主动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夏体鹏父亲病故多年,其母亲原来一个人带着孩子在播州区南白镇读书,每年他回南白看母亲和孩子的次数只有聊聊几次,并且都是因为工作的原因顺道看一眼就回村里,孩子只能在电话中“喊爸爸”并埋怨爸爸,为了搞好本职工作,没有其他办法,他把孩子从很多人向往的城市学校带回农村读书,他的行为在亲戚和家人眼里简直就是“疯了”。
夏体鹏的爷爷、奶奶居住的地方距离他工作地只有几公里,可爷爷病故时他还在群众家里处理事情……。都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家人亲戚眼里将他的这种行为视为不孝,可在工作周边的“老俵”却时时愿意找“夏书记”、夸“夏书记”。
工农村高峰组刘某户是建档立卡脱贫户,也是夏体鹏的帮扶对象,刘某和母亲一起生活,50岁了还没有结婚,刘某当时思想顽固、懒惰。在开展帮扶过程中,夏体鹏根据刘某家里的实际情况,主动帮助协调土地开挖、硬化入户公路900余米。并帮其理清致富思路、协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养牛和种植辣椒,农闲在周边务工,让刘某顺利实现脱贫致富。刘某家人逢人就说:“感谢党、感谢夏书记”。
茅坡社区田湾组村民王某,从小便是单亲家庭,属于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好,2015年8月顺利考入遵义师范学院数学物流本科班,但是家中贫穷拿不出钱来供她上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夏体鹏同志主动到其家中了解情况,帮助办理相关助学救助,在自己家庭也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主动为王某每月承担一部分生活费,使王某顺利完成学业直到她参加工作。
农村基层的组织的工作的过程琐碎而又平凡,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岭岗组70多岁的贫困户赵某,妻子50多岁,双目失明,两个女儿已结婚外出。他们居住的房屋十分破烂,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赵某的妻子干脆住到女婿家,一年也不回家一次。脱贫攻坚以来,村里的串户路已基本完成,就剩他一家因为与邻居协调不好,又不愿出力而停工。看着乡亲们有的将车子或摩托开到自家屋檐下,赵某心里不平衡了,见人就说,夏体鹏欺负他,这么困难都不扶。村里派人去帮扶他,结果还没进门就被他轰了出来,抵触情绪很大。有一天,天上下着雨,夏体鹏把摩托停在路边,走了大约两公里的小路,裤子上溅了不少污泥。到了赵某家,他敲了敲门,里面说:“谁呀?”木门露出一条窄缝,夏体鹏说:“我是村里的……”话还没有说完,赵某“啪”地关上了门。他站在外面,无论再怎么敲门,赵某都不回答。他站在屋檐下说:“老赵,我是你的帮扶人,来帮你解决困难的?”赵某的语气很有情绪:“帮个球!”之后,无论夏体鹏怎么说,赵某就是不回答,几分钟后,里面传来呼噜声,赵某分明是将夏体鹏拒之门外。第一次就这样吃了闭门羹,无功而返。当时,夏体鹏心里难受极了。但他没有退缩,一次、两次……最后终于叩开了赵某家的门。他把赵某和邻居召集在一起,动员,宣传,说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串户路终于修到了赵某家门前,院坝还实施了硬化,房屋实施了“三改三治”。后来,夏体鹏又发动赵某种植辣椒、烤烟,养殖生猪,免费为他提供幼苗和猪崽。当年,赵某家一年收入就达到了人均一万元以上,妻子也回来了。见到村里的同志,赵某老远就打招呼,递上一支香烟。每次到村里,赵某都说:“真的感谢你们,让我这个老头子又重新‘站’了起来。”
当然赵某并不只是特例。在“组组通”公路建设中,中山组骆某认为占地赔偿太低,不愿意土地被征用。当施工的挖掘机开到他家的4分地里时,他老婆就跑到挖掘机下面站着。驾驶员不得不将挖掘机退后一米多。夏体鹏知晓情况后,跑到土里挨着骆某坐下来,他说:“老骆啊,你说我们修路是为了啥?”骆某说:“我管你为啥,反正占我的地,就是不行!”“从你家到街上走路,起码得两个小时以上吧,路修好后不到半个小时,哪个方便啊?”“管它方便不方便,占我的地就是不行……”两人在烈日下你一言我一句,对峙着。两个多小时,每人喝了一瓶矿泉水,太阳火辣辣照着,谁也没有服软的意思,脸上的汗水一滴滴往地里掉。最后骆某说:“夏支记,我服你了,这样大的天气,你不怕中暑我还怕哩,你们挖吧。”夏体鹏笑着说:“也不白挖你的,我们按国家标准赔付你呢。”
2024年1月22日,调回政府应急办(消防队)工作不久的夏体鹏按照组织安排,到村情复杂、区巡察反馈问题多的官田村任镇派乡村指导员主持工作。按照新蒲新区惯例,村级乡村指导员一般都是区派副科级干部担任,这份任职无疑给夏体鹏增添了不少担心和压力。此后的日子,夏体鹏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争取项目助农增收、加强学习转变作风,渐渐地把官田村的工作带入正轨。在官田村辛勤工作129天后,夏体鹏在参加完学校组织“6.1”儿童节活动返回村委会时,突发急性胰腺炎,他疼痛交加,强撑着自行开车到镇卫生院检查治疗,在卫生院简单治疗无效果后,其家人紧急把他送往遵医附属二院进行抢救。在重症监护时抢救历经13天之久后,夏体鹏的病情才逐渐得到了控制,并转入科室进行后续抢救治疗。在夏体鹏住院治疗的22天时间里,新蒲新区相关领导、永乐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到医院慰问,得知消息后,许多村民也自发前往关心看望。夏体鹏说:“收到这么多来自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我感到很幸福,也很知足。这是一种鼓励,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更加坚定了我立足本职,踏实为民做好每一件事的决心和信心。”
永乐镇副镇长任宇松这样评价夏体鹏:“像夏体鹏这样的基层干部,各个村都争着要,因为他愿意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在调解矛盾,发展经济上也是一把好手。当过兵的人,讲政治、守纪律,雷厉风行,执行力强,工作起来就像“拼命三郎”。他服役期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立功受奖,回地方工作后又获得永乐镇优秀共产党员、新蒲新区先进党务工作者、新蒲新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遵义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遵义市优秀政府专职消防队员、第三届贵州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殊荣。只可惜他是战士退伍,现在还是工勤人员!他明知自己没有多少上升空间,但工作依旧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五载征程风雨舟,千村焕貌入新秋。
踏穿险壑量春垅,访遍柴门计岁收。
每伴孤灯研政策,常携冷月解民忧。
丹心染就康庄色,山海同歌共远谋。
遵义师范学院教授 李德辉
2025年7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