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怀念生产队的大场院
文/高秀军
那是我小时候,五六岁左右,生产队还没有解散,为了挣工分,母亲也不舍得耽误工 于是就把我带在身边,那时候,秋天扒玉米,妈妈就把我放在一个空地,让我自己自由玩耍,她们大人在大场院里扒玉米,也有婶子,大娘来逗我玩,我自己也不哭,也不闹,大人们都很喜欢我。
那时候,也有别的小朋友,我们都在一起玩耍,就是拿玉米棒子,这里扔到那里,互相之间也不打闹,玩的都很开心,收工了, 母亲就把我背回家里,吃一顿饱饭,那是最美好的一件事了。
生产队的大场院,用途很大,谷子成熟了,也要在大场院里打谷子,高粱,小麦都在大场院里晾晒。那时候,有专人负责看着,不允许往家里拿粮食,就是进到鞋里的粮食也要倒出来,因为那时候粮食都很金贵。
怀念生产队的大场院,那里有我童年里记忆,有我在那里玩耍的身影,也有母亲们忙碌的身影。在劳动中 母亲和婶子,大娘们聊天,谁家的媳妇俊俏懂事,还孝敬公婆,谁家的小伙长的帅,应该给介绍一个对象。以后过日子错不了,也一定能心疼媳妇。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 不时传来欢乐的笑声。喜欢五谷丰登的季节,让我看见了她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农民们期盼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丰收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也人到中年,父母也都享受天伦之乐了,年轻时吃点苦 不算啥,到了晚年,有孝顺的儿女,就是最大的福分。许多美好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了一笔无形的财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在那个缺少玩具的时代,但是不缺少快乐,让我们的童年很充实,也很幸福 一点都没有压力,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高秀军,黑龙江省大庆市人,在北京平谷区定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 ,平谷区作协会员,顺义区作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绥化分会副主席。《农村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