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连的“第一次”
铁一师 张恒志
每当“八一”建军节来临,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不免心潮激荡,记忆的闸门迅即打开,那些难忘的军旅往事就浮现在眼前,而在新兵连经历的那些“第一次”,记忆尤其深刻。
第一张军装照

1968年春天,我们湖北近千名新兵应征入伍,长途跋涉,来到广西桂林奇峰镇一座野战部队的军营,开始了近两个月的新训生活。四月一日是我们入伍的法定时间,这一天,新兵团隆重举行了授发领章,帽徽仪式,我们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崭新的绿军装配上鲜红的领章,帽徽,新兵个个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小镜子不停地照,脸上老是在笑,这时候新兵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照一张军装照片寄回家,让亲人们瞧一瞧。可是小小的奇峰镇只有一家不起眼的照相馆,很难满足新兵们的需求。新兵团的领导考虑得很周到,派人请来了桂林市一家从上海迁入的国营照相馆的老师傅,为全体新兵每人照了一张黑白登记照,威武神气的军装照,快速飞向家乡,寄到亲友手上,心里乐开了花,记得照相的时候,我们佩戴领章,帽徽,胸前挂着总政统一配发的毛主席像章和“为人民服务”语录牌,很精神。57年过去了,这张入伍后的第一张照片,我一直珍藏着,父母在世时,这张照片一直挂在家里的相框里,成为军旅生活的永久留念。
第一回脱帽军礼
当年军人不戴军帽敬举手礼,是不允许的,是违反《内务条令》规定的。记得当年在新兵连,有一个星期天上午,我们班新兵都出去溜达去了,轮到我在宿舍整理内务卫生。突然新兵连长姜心培,指导员王喜华,副指导员邓韵忠,陪着新兵团长高凤岐,政委李泮林来到我们班,我慌忙站起身,光着脑袋向首长们敬了一个举手礼,高团长握着我的手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个小伙子不戴军帽就敬礼,这是哪国的军礼啊?邓副指导员在一边连忙说,这是15班的班长,是新兵代理班长。高团长说还是个班长呢,今后要注意。我急忙检讨,连声说见了首长慌了神,今后不再犯。
没想到几十年后,在电视中,在文艺演出中,男女军人光着脑袋行举手礼的场面比比皆是,这是什么原因?一打听,原来我们脱军装后,军人不戴军帽不得行举手礼的老规定破了。2002年颁发实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进一步规范了军人敬礼的种类和时机。其中提到,军人通常着军装戴军帽时行举手礼,不戴军帽时亦可行举手礼。军礼,即敬礼是军队中使用的严肃礼节,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礼仪。当年我当新兵时不戴军帽行举手礼,不是我有先见之明,而是此一时,彼一时啊,不论军队还是地方,规矩制度都是与时俱进的,不会一成不变的。

后排左2为作者,左3为邓副指导员
第一次“紧急集合”
在新兵连最怕什么?新兵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紧急集合!从入伍新训的第一天开始,新兵们老是惦记着“紧急集合”这件事。
在新训一个月后的一个凌晨,这个可怕的集合终于来临了,刺耳的急促哨声撕裂了宿舍的宁静,“紧急集合!”连队的通信员的吼声如雷,顿时新兵们从睡梦中惊醒,在通铺上乱成一团,摸着黑打背包,三横两竖的绳结怎么也打不利索,衣帽,鞋袜到处找不到,走道上,传来此起彼伏的碰撞声,冲到集合操场时,月光下尽显狼狈,而离开后的床铺上一片狼藉。连长下令跑步,在空旷的大操场上跑了一圈又一圈,有的人背包散了,有的人鞋子掉了,有的人扣子错位了,有的人腰带扎反了,总之出洋相的不少,当时我是新兵班长,排长特别关注我们班,与我挨着睡。当紧急集合的哨声响起,排长徐培元一跃而起,我也紧接着一阵摸索,总算没落在最后,没出大洋相,但背包也打得不够结实,全身装备松松垮垮,不算规范。有人说“紧急集合”是军人的“必修课”,通过这次“紧急集合”的亲身体验,暴露了问题,锻炼了应急反应能力,来到老部队后,遇到这种场合从容,镇定,成熟了不少。
第一个连嘉奖
嘉奖是部队最低级别的奖励。刚入伍在新兵连得到了这个奖励,感到很新奇,很兴奋,那是在新训时,当时老班长欠缺,每个连挑选了三名新兵担任代理班长,我被宣布为新兵四连三排十五班班长,我非常珍惜领导的信任,在新训期间勤学习,守纪律,做表率,各方面都和老班长看齐,争先创优,把一个班带得生龙活虎,有模有样,在新训结束考核时,我们班各项指标都达到要求,我被宣布给予连嘉奖一次,记入档案,以后十几年的军旅生活中,各级嘉奖我得了不少,但我最珍惜的还是新兵连的这一个嘉奖,这是我军旅生涯中的第一步。
《当兵的历史》这首军旅歌曲,唱出了部队老兵的思念和情怀。歌词中说得好: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会懊悔,一辈子感到快慰,一辈子感到珍贵。“八一”军旗永远在我们老兵心中飘扬,军旅生活永远值得我们老兵回味。

1968年铁二团新兵部队在广西桂林举行援越抗美誓师大会
2025年7月23日于武汉
槛外人 2025-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