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区山桃挂满枝
李 庆 和
小区瀑布旁,依着人造山丘,园艺工植下数株山桃。一年之中,大多时候,它们只是静默奉献着绿意,少有人驻足凝望。唯有春深之时,那满树花朵骤然迸发,红霞浸染,粉嫩娇艳。一时间,蜂蝶萦绕,驻足采蜜;游人纷至,流连拍照,将这短暂的绚烂定格于美好的时光里。
我亦常被这春光牵引。午休过后,便携一本书,捧一盏清茶,独坐于瀑布声喧的亭中。眼观书页,心却时而被那花云牵动,鼻息间似有若无的淡香,与书墨气息、水汽清凉交织,倒也成就一番春日闲趣。
花事过后,季春与初夏接踵,枝头那灼目的云霞悄然褪尽,换作一树青淡的果实,累累垂枝,隐于浓叶之间,默默酝酿着时光。
入伏到来,山桃熟了。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条,色泽愈发浅黄诱人。然而,树下却依然冷清,少有人问津。偶有孩童好奇摘取,咬上一口,旋即皱眉吐出——那果肉微涩,实难下咽。人们或因其味不佳而弃之,或因见其表皮被鸟啄的痕迹而远避。这份无人赏识的场景,在盛夏的喧嚣里,透着一丝寂寞。
我却总在每年此时,采摘那些向阳熟透的、或质地饱满的山桃。孙子孙女常常不解,笑我吝啬。殊不知,指尖触碰到那毛茸茸果皮的刹那,齿间泛起那熟悉的、略带刺激的味涩,竟像一把钥匙,悄然开启了尘封的记忆闸门——那是故乡山野间,同样无人顾盼却自在生长的野山桃。当年的童稚身影,攀援嬉戏于山岗果树之下,不惧其涩,贪恋的便是那份野趣与无拘的记忆。此刻口中山桃的滋味,便成了乡愁最真切的载体,涩在舌尖,却悄然润泽了心田。
读书方知,看似这无人青睐的山桃,其核仁竟是宝。《本草纲目》有载,山桃核仁可入药,能活血化瘀,润燥通肠,健脑益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山桃花开时,占尽春光,引得蜂狂蝶舞;其果熟时,虽味涩少人问津,其核却承载着疗愈之能,在另一个殿堂里延续着生命的价值。这默默的山桃树,春华秋实,奉献所有,其坚韧与内蕴的深情,又有几人能真正体味呢?
立于树下,望着这满枝无人采撷的浅黄淡红,心中敬意油然而生。山桃树啊,你年复一年,静守一隅,不争宠于甘果,不自弃于微涩,以独特的姿态完成着生命的轮回,慰藉着如我这般寻觅旧梦的游子。你将这份无言深情馈赠于我,我读懂了你的心意。
二0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于廊坊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李庆和,男,50后,笔名:黎河,山东临沂人,在兰州军区从军,后转入青海油田工作,退休后定居北京。诗观:抒心志,言真情!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日照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