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安源(新韵)
文/邬思龙
萍水源头,赣西安源,工运摇篮。
忆壬戌举罢,文谋取胜①;秋收起义,
武力揭竿②。唤醒工农,精英活跃,
有莫斯科之美冠③。至今日,十五条之最④,青史流传。
复兴思想常研。扬传统,鼎新永向前。
看五型政府⑤,一并推进,四门城市⑥,同步攻坚。重整资源,提升产业,
经济环评谱丽篇。中国梦,愿安源儿女,赓续新篇。
注:①1922(壬戌)年9月举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李立三、刘*少*奇等革命先驱的直接领导下,历时五天,经过斗智斗勇与谈判,取得了罢工的全面胜利。
②1927年9月,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以安源路矿工人为主力(在安源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发起的秋收起义。
③当时被称为“东方莫斯科”。
④在安源,成立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创办了党领导下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开启的廉政建设探索是党的历史上最早的反腐倡廉实践;发行了党的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兴办了最早的工人储蓄事业;创办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等,细数共有十五个全国之最。
⑤五型政府指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
⑥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沁园春·中国辣都萍乡
文/邬思龙
赣西明珠,萍乡胜地,辣韵悠长。溯安源火种,先驱血洒;罢工潮涌,赤帜高张。少小团兴,秋收枪响,红色基因心底藏。皆因辣,铸英雄浩气,千古传扬。
佳肴辣味飘香。引无数、饕君醉梦旁。品莲花血鸭,鲜辛绕齿;萍乡小炒,热辣穿肠。传统诸般,新添特色,小吃多元任客尝。看今日,正辣风劲起,产业繁昌。
注:①安源火种:指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像“火种”一样点燃了革命热情。②罢工潮涌: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等革命浪潮。③赤帜高张:指革命旗帜高高飘扬,象征革命力量的壮大和革命精神的高扬。③少小团兴:指中国少年先锋队在这里诞生。④秋收枪响:指秋收起义。
⑤红色基因:指萍乡在革命历史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传统和信仰,如同基因般代代相传。
⑥莲花血鸭:萍乡莲花县的特色名菜,以鸭肉和鸭血为主要原料,味道鲜辣,是当地代表性辣味美食。⑦ 萍乡小炒:萍乡传统特色小炒,通常用料丰富,口味热辣,是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⑧ 小吃多元:指除了代表性菜肴外,还有多种辣味小吃,种类丰富多样。⑨饕君:代指喜爱美食的人。⑩辣风劲起,产业繁昌:指萍乡的辣味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相关的餐饮、食品加工等产业繁荣发展。
清风满桂楼•吟乌石印象
文/邬思龙
新晴涤迹。矿址重生,青山绿珠乌石。光伏映野畴,菇垄列、千畦翠含秋色。葡萄缀玉串,黑桑椹、香橙黄橘。游人织、欢声阵阵,漫随阡陌。
更型著佳绩。土地融通,农文旅犹凝碧。新路广开来,看梓里、村民业安家实。曾为印象客,醉鲜辣、饕君满席。凭诗兴、翁亦挥毫以籍。
注:①新晴涤迹:雨后初晴洗去旧痕,暗指转型后旧貌换新颜。②菇垄、千畦:指菌类田垄与大片田地,状农业规模。③更型:转型。④土地融通:土地资源整合利用。⑤凝碧:化用王维"草色堪染"之青翠意象,喻产业融合如碧玉凝结,既状生态之盎然,亦寄发展之恒昌。⑥饕君:指食客,状美食诱人。⑦挥毫以籍:提笔作诗以寄情(籍: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