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办的人来村里采集土壤样本那天,陈志远正蹲在爷爷去世的那片地头抽烟。三十年过去了,那摊浸透祖父鲜血的土壤竟比周围肥沃许多,年年长出全村最好的玉米。他掐灭烟头,趁人不备抓了把土装进兜里。
县农技站的显微镜下,那些暗红色土粒显露出秘密——里面活跃着一种罕见的固氮菌,像是祖父用生命给这片土地留下的最后馈赠。陈志远的手微微发抖,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常说"土地有灵",当时只当是愚昧,现在却觉得脊椎发麻。
"这菌株很特别。"农技站技术员林小蔓推了推眼镜,"如果能分离培养......"
她的话没说完,陈志远已经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开始记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林小蔓的侧脸上,她说话时睫毛会轻轻颤动,像蝴蝶翅膀。
三个月后,当陈志远第三次带着改良菌株来到农技站时,林小蔓红着脸塞给他一封信。信里除了菌株培养数据,还有张电影票。那天晚上,他们看的《人生》放到一半就牵了手。
爱情让陈志远更加疯狂地投入实验。他在后院搭了个简易大棚,用不同配比的菌液处理种子。父亲陈土根起初以为儿子魔怔了,直到看见试验田里齐刷刷的麦苗比别家高出一截,才蹲在地头吧嗒吧嗒抽旱烟,不再阻拦。
但村里人不这么看。
"读书读傻了。"村长马富贵吐着瓜子皮,"老祖宗的法子种了几百年地,要你个毛头小子教?"
马富贵是村里首富,承包了五十亩地种苹果,最见不得别人搞新花样。他煽动几个老把式,说陈志远往地里倒"药水",种出来的粮食有毒。赶集那天,陈志远发现试验田被人拔了十几株秧苗,嫩绿的茎秆可怜巴巴地躺在泥里。
陈土根拎着铁锹就要去找马富贵拼命,被儿子死死拉住。
"爹,咱们用收成说话。"
秋收时,陈家的麦子亩产比别家多一百二十斤。来看热闹的村民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马富贵站在人群最后面,脸色阴得像暴雨前的天。
那天晚上,陈志远在麦垛后面吻了林小蔓。姑娘身上有股淡淡的农药味,混合着汗水的咸,让他想起雨后土地的气息。他们约定等菌株推广成功就结婚。
但灾难来得比幸福更快。开春后持续三个月没下雨,河床裂成龟背纹。马富贵带着村民去龙王庙求雨,陈志远却埋头调配他的菌液。最热的那天,林小蔓哭着跑来——她父亲知道了他们的关系,扬言要打断"那个庄稼汉"的腿。
"他说......"林小蔓抽噎着,"说我要是嫁给你,就永远别回家......"
陈志远的手停在半空,菌液瓶摔在地上,溅湿了他的裤腿。他想起二十年前离家的那个清晨,父亲也是这样绝望的眼神。土地像一道诅咒,世代缠绕着陈家男人。
干旱持续到第六十天,大部分庄稼已经枯黄。只有陈志远用菌液处理过的试验田还顽强地泛着绿色。马富贵的地几乎绝收,他喝得烂醉,半夜砸了陈家的温室大棚。
黎明时分,陈志远蹲在废墟里捡拾残存的菌株样本。父亲默默站在他身后,突然说了句:"全用上吧。"
"什么?"
"剩下的菌液。"陈土根的声音沙哑,"全用在你承包的那五十亩上。"
陈志远猛地抬头。那是父亲第一次支持他的冒险。
"可是还没完全验证......"
"赌一把。"陈土根摸出旱烟袋,"横竖都是死。"
接下来的半个月,父子俩像着了魔似的在烈日下劳作。陈志远调配菌液,陈土根负责浇灌。他们的皮肤晒得脱皮,嘴唇裂出血口,但谁也没说放弃。林小蔓偷偷从农技站带来新研制的抗旱剂,三人在蒸笼般的田野里相视而笑。
转机出现在立秋那天。一场不大的雨,但对久旱的土地如同甘霖。马富贵的地里只稀稀拉拉冒出几根弱苗,而陈志远的五十亩玉米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返青。更神奇的是,这些庄稼似乎对随后袭来的蝗虫有特殊抵抗力,被啃食后能快速恢复。
收割季成了全村的节日。陈志远的玉米亩产达到惊人的八百斤,是传统耕作的二点五倍。县里来了记者,市农业局派了专家,连省农科院的教授都专程来看这个"农民科学家"。马富贵蹲在自家歉收的田埂上,眼神复杂地望着热闹的人群。
庆功宴上,林小蔓的父亲不请自来。这个干了三十年农技推广的老专家,一杯白酒下肚就红了眼眶:"我错了......种地也能种出名堂......"
婚礼定在下一个丰收节。林小蔓穿着红裙子站在田埂上,身后是无边的金色麦浪。陈志远紧张得把戒指掉在了地上,惹得宾客们哈哈大笑。陈土根蹲下身帮忙寻找,突然发现戒指正巧落在当年父亲吐血的那片"血壤"上。
阳光透过麦穗间的缝隙,在戒指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老人颤抖着捡起戒指,想起父亲临终前抓着的那把黄土。六十年轮回,这片曾经吞噬生命的土地,如今正孕育着无限希望。
"爹?"陈志远轻声唤他。
陈土根站起身,郑重地把戒指放在儿子掌心:"好好待人家。"
婚礼结束后,陈志远带着新婚妻子去给祖父上坟。歪脖子柳树已经长得粗壮,根系深入那座没有墓碑的土坟。他们摆上馒头和白酒,林小蔓还特意带了支试管,里面是最新培育的超级菌株。
"爷,咱家的地......"陈志远刚开口就哽住了。风吹麦浪,沙沙作响,仿佛黄土在回应。
回村的路上,他们遇见马富贵。这个曾经趾高气扬的村长,如今佝偻着背,手里拿着份土地流转合同。
"志远啊......"马富贵搓着手,"我那五十亩......能不能加入你的合作社?"
陈志远看了看妻子,林小蔓微笑着点头。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新播种的田野上。远处,陈土根正带着村里的年轻人调试新买的播种机,笑声随风飘来。
当晚,陈志远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计划:明年要建菌肥厂,后年引进滴灌技术,五年内让全村脱贫......写着写着,他伏在案头睡着了。林小蔓轻轻给他披上外套,发现丈夫的掌心还沾着泥土,怎么洗都洗不干净。
就像这片土地给予的印记,已经深深烙进了血脉里。
[全文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