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森作品选(13)
《上品风》第316期
春寒感怀
文/杨树森
题记:乙巳春日,寒暖交织。霰雪纷扬于空,雨丝缠绵其间,天地尽染朦胧之态。望柳芽初绽,野花含蕊,感自然之律动,思人生之起伏。遂援笔铺陈,将满心所感凝于文墨,以记此刻情怀,雨加雪之际记之。
岁序乙巳,春信初传。风裁料峭,云幻长天。霰雪纷扬,雨丝缱绻。寒温互扰,晴晦相煎。
观翠条之吐碧,星点凝烟;瞻芳芷之含英,幽馨逸远。念穷冬之死寂,万类潜藏;喜淑气之昭苏,千枝争焕。
人生何似,此季迁延。逢棘途之蹇舛,若坠霜渊。志存霄汉,梦绕林泉。抱璞守拙,岂惧辛艰。
冀阴霾之净扫,旭彩流丹;期蹇滞之终蠲,华梦皆全。感怀斯景,援笔成篇。
2025.03.15于北京
现代诗 春分:春之媚
文/杨树森
题记:春分,平分昼夜,亦平分冷暖。在这天地相融、生机勃发的节点,春风、繁花、溪流、孩童,世间万物都奔赴一场盛大的春日之约。于时光长河中采撷这一抹春之媚,将美好凝于笔端,记之。
当第一缕春风,轻摇着裙摆
俏皮掠过冬的清冷眼眸
世界,瞬间被注入鲜活的灵魂
山峦抖落霜雪的披风
披上斑斓的锦衣,衣袖间
点缀着密密麻麻的繁花
紫的如梦,橙的像光,金的若阳
它们在暖风中顾盼生姿
向着白云,肆意绽放明媚笑靥
溪流冲破冰的枷锁
一路奔腾,浪花朵朵
是它跃动的鼓点,敲出春的乐章
那汩汩声,流进人们的心房
唤起深藏心底的欢畅
桃树枝头,嫣红的花苞
像娇俏的佳人,微启朱唇
繁茂的花枝肆意舒展
是佳人舞动的绸带,缠绕着春的浪漫
引得蜜蜂嗡嗡飞来,在花蕊忙碌
原野,刚萌的青草散发着清香
那是生机的气息,氤氲在天地
孩童奔跑嬉闹,笑声在春风里回荡
他们放飞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也是与春天的甜蜜约定
春啊,你是宇宙最灵动的诗篇
用活力、用色彩、用希望
描绘出一幕绝美的盛景
让世间生灵,都为你深深着迷
2025.03.19晚于北京
读《“陕军”印象》:陕军风采与文人风骨的生动展现
文/杨树森
《“陕军”印象》一文宛如一幅细腻而宏大的文坛长卷,徐徐铺展,将陕西作家群体的独特风貌与个人魅力鲜活呈现,引领读者深入探寻陕西文学的精彩世界。
文章开篇便以独特的视角切入,从作者与一位辍学学长的邂逅讲起,借学长远游西安拜见戈壁舟之事,巧妙引出对陕西文学的最初印象,自然而不失趣味,瞬间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这种别出心裁的引入方式,为全文奠定了轻松又充满故事性的基调,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被带入到陕西文学的氛围之中。
在对陕西作家作品的剖析上,作者见解独到、鞭辟入里。谈及柳青的《创业史》,与李劼人笔下川西坝子的熟稔不同,作者敏锐捕捉到柳青笔下渭河平原的硬朗豪放,以及其在语言运用上的别具一格——用充满雄辩意味的字眼为乡土题材增添诧异之感,寥寥数语,便将作品的独特魅力精准勾勒,让读者对这部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对作家群像的刻画中,作者着重展现了陕西作家的独特个性与高尚品格。方英文的文字才华在作者笔下尽显,散文、随笔、评论皆一流,小说更是平中出奇、文字甚雅 ,然而其低调不被广泛知晓,又引发作者对文学批评生态的深刻思考;贾平凹面对批评的豁达态度,与部分作家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他的心理涵养与恕道执念,作者也借此阐述兴讼对作家文学想象能力的摧毁,发人深省;陈忠实、路遥、邹志安等作家待人的实诚、清贫正直与对文学的纯粹执着,也通过作者与编辑部高大姐的经历生动呈现,他们的苦难悲悯、唤醒精神令人动容。
文章结构清晰,叙事与议论相得益彰。从作者与陕西作家的交往琐事,到对作品、作家品格的深入探讨,再到对陕西作家群体共性的总结,层层递进,逻辑严谨。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巧妙穿插自身感受与思考,使文章不仅是对陕军的客观描述,更融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读来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
从语言风格来看,作者文笔细腻、灵动,用词精准且富有诗意。描写人物时,寥寥几笔便能抓住人物特点,如对辍学学长“行吟诗人”形象的勾勒;叙述事件时,简洁明了又不失生动,如讲述范曾书写“陈忠实文学馆”一事,情节跌宕起伏又充满趣味;发表议论时,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如对文学批评与作家心态的论述,让人信服。
这篇文章是对陕西文学“陕军”的一次深度致敬。作者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思考力,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鲜活的陕西作家群像,也让我们对陕西文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不得不说,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令人赞叹,能将复杂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以如此优美、流畅的笔触表达出来,实乃佳作,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
2025.04.12于北京
上世纪80年代初,陕西作家路遥(后左一)、陈忠实(后中)、贾平凹(前右一)等在一起
雨落京华
文/杨树森
题记:穹庐泼墨,涤尽京华溽暑;银河倒悬,洗却浮世喧嚣。雨落处,天地共寂,喧嚣暂隐,方知繁华深处自有清凉之境,故援笔记之。
卯时未过,黑云已覆京华。俄顷,天际裂帛,万斛银珠倾泻而下。檐角悬瀑垂帘,巷陌积水成渊,车马疾驰处,碎玉飞溅,恍若千军踏浪而来。骤雨挟风,卷残叶蔽日,天地昏冥,竟似暮色骤临。
此雨非寻常霖潦可比,其势如倒海翻江,其声若雷霆万钧。瓦釜齐鸣,恍闻太古韶乐;珠帘垂地,疑入龙宫幽境。雨幕之中,楼宇若隐若现,行人匆匆如蚁,皆为这苍茫雨色添几分渺小与寂寥。
待到申时云散,雨势渐歇,暑气尽涤,凉意沁脾。方才蒸腾溽热之地,忽成清凉世界。残雨滴答,似在诉说繁华都市中难得的静谧;微风拂面,宛如自然馈赠的清凉慰藉。
世人常叹京华喧嚣,却不知一场豪雨,便能洗净浮尘,还天地以本真。人生纷扰,亦当如此,若得一番荡涤,或许能寻得内心的澄明与安宁。
2025.06.14于北京
红绸在扶风大地上飘扬
作者:杨树森
漫漫征途路,风雨亦无阻。
梦想如星辰,奋斗绘宏图。
岁月长河淌,光阴怎虚度。
汗水浸征途,艰辛化甘露。
晨曦破迷雾,勇气心中驻。
拼搏不停步,何惧艰难苦。
雄心志高远,壮志冲云窟。
奋斗铸辉煌,荣耀永不枯。
新程展宏卷,机遇待君逐。
努力不停歇,成功在近途。
坎坷皆踏过,豪情满江湖。
笑对风和浪,拼搏永不输。
愿君勇奋进,梦想皆可孚。
奋斗之光芒,照亮前行路。
在这新征程,携手共奔赴。
以奋斗为笔,书写辉煌赋。
2025.6.25于北京
今日小暑
文/杨树森
岁值朱明,倏尔小暑。
赤乌当空,炎光流火,
溽气蒸腾,寰宇若甑。
蝉噪高槐,声破层云;荷擎翠盖,香浮曲沼。俯察流萤逐暗,仰观骤雨洗空,方知阴阳相推,寒暑迭运,皆循天道。
晨见禾苗承露而茁,暮观星斗垂天以明,悟盛衰之有数,知得失之无常。
当此炎蒸之候,唯敛躁守静,顺时而处,待得金风送爽时,方觉暑日亦成清欢序章矣。
2025.07.07于北京
小暑赋
文/杨树森
题记:今日小暑,炎气蒸腾。天地如炉,炼世间万物之性;暑意似潮,涤尘寰浮躁之心。观草木以知时,察萤虫而悟变,遂作此赋,以记暑韵哲思,抒怀遣兴,记之。
维时季夏,倏至小暑。云蒸炎气,风卷溽暑。烈日当空,灼大地以金芒;骤雨忽至,润焦土而生雾。观夫草木,虽历骄阳而愈茂;察彼流萤,每趁暮色而轻舞。方知天地之化,顺时而生,逆之则苦。
暑意渐浓,心亦惶惑。思往昔之清凉,叹今时之燥热。然静室焚香,可涤尘虑;幽窗读卷,能遣烦忧。若以澄明之心对酷热,以恬淡之态应炎蒸,则躁气自消,暑亦非暑矣。
池荷初绽,蜻蜓点水。蝉鸣高树,声传远际。昼长夜短,岁月匆匆。感四时之更迭,悟生命之不息。小暑虽热,亦是天地华章之一页;人生虽艰,皆为岁月长歌之音符。
且夫暑极必凉,否极泰来。小暑既至,大暑将临。然酷暑之后,自有金风送爽;磨难过后,终见霁月光华。当此之时,且安且行,静待秋声。
2025.07.07于北京
今日入伏
文/杨树森
今日入伏,天忽落雨。晓窗闻淅沥,阶前积浅洼。
暑气初盛,本当溽热蒸人,却得此甘霖涤荡。风过檐角,携雨丝掠阶,衣袂微寒,竟有秋意潜生。前几日骄阳似火,炙土铄石,蝉鸣亦显嘶哑;今晨雨织青帘,簌簌沾衣,凉意自毛孔沁入,恍若天地递换了时序。
盖天道循环,寒暑相推,热极则生凉,否极方泰来。暑伏之始遇雨,非独解一时之燥,更示万物张弛之理:盛时当思敛藏,燥处自有清润。凭栏观雨,觉凉意浸心,亦悟世事起伏,皆有常道。
2025.07.20于北京
入伏
文/杨树森
题记:暑盛则敛,躁极生宁,伏藏之间,自有天地玄机。谨以数语,志此伏日之悟,记之。
伏者,藏也。阳气盛极而潜,如君子处高位而敛锋芒。蝉鸣始厉,非争喧嚣,乃应时序之鼓;荷风初熏,不炫芳华,实承天地之温。万物知藏其躁,方得养其真。
暑气渐蒸,如文火烹茶。初则水面微沸,似尘世烦扰之起;继而汤浪环旋,若心绪起伏之繁;终至香凝于盏,恰静定中生慧。躁者见热而怨,静者观火而悟:热烈处自有沉淀,喧嚣中可觅清宁。
檐角垂蛛,结网于浓荫。蛛不避暑,循丝而作,网成则蚊蚋自投。人之处世,亦如蛛结网,不因暑盛而辍功,不因烦多而改辙。所谓“伏”,非伏于安逸,乃伏于坚守,守一寸心,待一阵风,自有清凉来叩。
暮时骤雨,洗尽浮尘。阶前青苔饮露而润,墙下牵牛承泽而鲜。暑热与清凉,本是相生。正如人生起伏,盛时思敛,困时思进,伏藏之间,已蕴新生之机。
2025.07.20于北京
作者简介
杨树森,笔名杨树森林,水墨雪漫,之寒。陕西扶风人,现居北京,供职央企总部。热爱文学、书法,曾在《乡土关中情》《都市头条》《经渭文苑》《今日头条》《稻田文学》等报刋杂志期刋发表千余篇作品。其散文、随笔、诗词等充满韵味,以文字展现生活感悟与艺术追求,在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行,为读者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